APP下载

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共同成长

2020-04-07孙重彬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监护人子女育人

孙重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频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群体——留守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代为照顾。老人溺爱孩子,缺乏教育管理的力度与方法,又因隔代的代沟,往往导致孩子任性、没有精神寄托,甚至放荡不羁,也会产生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随着手机和家庭网络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的增加,孩子容易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网络上,这就给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及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受到这些人的蛊惑,一不小心就成为问题学生。鉴于这样的一个现状,我校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建立机制,发挥学校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中层领导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在开学初就对留守学生、单亲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注意问题:调查统计时,由班主任逐个找学生進行,不在班上公开调查,包括后面讲到的帮扶教育行为都要做到关怀于无形,不要过分突出其身份标签,以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

(3)建立“留守学生”结对帮扶制度。由于现在留守学生较多,如我校共有留守学生207人,占全校学生数的35%,为了提高结对帮扶的效果,我们确定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学生作为结对帮扶重点对象,约占留守学生总数的20%。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寻找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同学中树立他们的威信;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告诉家长孩子的每一丝进步,让家长至少每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多沟通,多一些关爱,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各班建立学生志愿者小队,对重点关爱学生进行帮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平时多沟通交流,周末多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玩耍,一起做公益活动,避免留守学生因精神空虚误入歧途。

(4)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留守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学生”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5)注重心理疏导,促进健康成长。“留守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他们中间存在一些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等活动,着重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学校还要开展针对“留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心理压力,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一年四节”各项活动中,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利用家长会向留守学生的家长公布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方便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利用家访的机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及子女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电话、网络(QQ、微信、微博等)、翼校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就邀请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对所有家长和委托监护人开展了法制讲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念和教育方法,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家庭和相关部门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文化、工商、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学生。重视家校联系,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子女交流、沟通,多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让子女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合一”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营造良好环境

(1)保障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抓好留守学生的辅导、就餐住宿等日常工作,让留守学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对贫困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与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食品药品监督所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学生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3)建立总结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监护人子女育人
为养老如何自行选定日后监护人
选择意定监护人,为养老未雨绸缪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Tomb-sweeping Day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