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过程

2020-04-07练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课文

练洁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前行,在探究中发现知识,在情境中主动学习,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互动中提高能力,这是本堂课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的示范朗读充满无比的激情。范读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的朗读充满激情,富有变化,犹如涓涓溪流,娓娓道来,时时扣击着学生的心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学生的朗读富有变化,有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讀,让学生不断地与文本接触,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2)在问题引路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对话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哪些字词学生该掌握,哪些句子意思学生该明白,主要内容又该如何概括等等,教师都要进行周密的考虑。执教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潜心体会文章,比如,为了让学生理清文脉,教师设计了“如果我们把文章一分为二,应该怎样分?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问题,如此不但避免了段落划分上的纠缠,更适应了把握中心的需要,并且教师在讲解中,还教给学生有关“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在主体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怎样的父母,告诫孩子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这样,纲举目张,学生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一下子就掌握住课文的纲,把握住课文的中心内容。

(3)在语言品析中领悟句子的含义。在每一个“假如”的学习感悟阶段,我们注意到,执教老师都会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画出关键词和句子,再仔细体会一下。这里,教师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那就是抓好双基,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石。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教师抓住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其深刻的内涵。学生在比较、研读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从而深深地体会到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四、 在延伸拓展中丰富文本的意蕴。语文学习必须增强学生“主体生命投射”这一参数,给予学生的语文实践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与文中的主角同哭同笑、同挣扎、同焦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与作者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超越文本,把课文学习的收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讲述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讲着讲着,不自主地哽咽起来,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扩张,实现了与作者的深入对话。教师还选择了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请学生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去劝劝其中的家长或孩子,这样的设计又使课堂教学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较好地体现了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每小节仍从整体入手,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具体过程操作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①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