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形的图片,构无形的思维”
2020-04-07靳立建
靳立建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最值得称道的是能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用图解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能将逻辑复杂的超大容量信息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在一张纸。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可以提升教和学品质,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用科学的分析、归纳出历史的真相,并对历史进行反思。本文试图通过探究思维导图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策略,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复习;思维导图;研究方法
历史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以史为鉴,会让人变得睿智。如此有趣又有用的一门学科,但真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历史知识的空间和时间的跨度都特别大,要想让学生能很清晰地记下所有的历史知识,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复习。历史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途径。历史复习不是对已学历史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记忆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综合重点、难点和其他零散的知识,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認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通过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导图就是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的方式之一。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与产生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脑图等。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东尼·博赞提出,是一种利用发散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它吸收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生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成果,利用直观的图形来表达人们大脑中隐性的知识、概念等,用发散形的分支建立起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学习、记忆、思考和表达。它既是一种有效记忆的工具,又是一种思维拓展的工具。思维导图协调左右脑的功能,将左脑的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词汇、阅读、数字、推理、分析等)以及右脑的形象思维(包括节奏、空间意识、形象、情绪情感等)调动起来,利用图片、线条、色彩等将思维的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过程,形成结果就是调动大脑思考的结果。它又是一种简单而又非常有效的思考和笔记的工具,使用画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思考、记忆甚至是创作,图文并茂的技巧能开启人类大脑无限的潜能。它把一段段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多彩的图画,更能吸引学生的眼光,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的找出重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且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二、在历史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制订复习计划。
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前很多同学都做过复习计划,但一般都是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清楚的流程,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做计划,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画出来,得到清晰的知识网络图,通过这个图就能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如果在研究性学习前制作研究计划,可以使计划一目了然,便于实行和互相交流,也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良好的载体。在课题研究完成后也很容易通过这个计划导图书写出报告,各小组把各自的导图做为最后成果展示出来,能促进相互交流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二)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提纲
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这样一种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积极指导、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下面我根据教学的实践就课前预习、上课听课、课后复习几个环节作一阐述。
对学生来讲复习课前的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学生没有用思维导图之前的预习实际上是浏览,这对于理科的学习作用很小,反而浪费了时间。而采用思维导图,学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联系起来,找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知识薄弱点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能极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对自己预习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对问题的理解能更透彻,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三)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复习课是学生复习的核心环节,上课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每节课花三十分钟来做边讨论、边共同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剩下的十五分钟来复习画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看起来好象浪费了时间,其实这就是高效劳动,因为做思维导图的三十分钟里学生知道了自己到底哪些地方有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需复习自己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对于掌握的知识可以跳过,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点从头到尾梳理一遍,那么就不能弄清楚到底哪些知识点有问题,有什么样的问题,结果很多时间花上去了,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起到用处,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思考创作,而且极大调动每个同学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历史复习的过程,使学生有效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的核心知识,在头脑中保存清晰的网状知识结构,在复习中不断培养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和方法,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当学生在完成一副思维导图的时候,他们不但对本课的内容熟悉了,同时还能欣赏到自己的佳作,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思维导图不仅仅只能在历史复习中使用,还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中使用,而且方法都是相同的。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学习工具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7(7) [2]陈洪义.双主协调全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6).
[3]曹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11)
[4]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