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护心”,请关注强度和状态

2020-04-07张杨

大众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肺体力太极拳

张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到底是运动好,还是静养好?这仿佛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认为,不管是健康人保养心脏,还是心脏病患者呵护心脏,都讲究动静平衡,运动要适度和科学。

培养和保持运动习惯

据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全球过早死亡中有10%的原因是缺乏运动。现代人吃得越来越好了,动得却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富贵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研究显示,如果能解决体力活动缺乏的问题,就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约27%。

数据是积极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则以“没时间”为借口,不动或少动。实际上,培养和保持运动的好习惯,是“护心”的一项重要举措。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以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运动的“三步曲”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学、适量的运动呢?特别是心脏病患者,应该怎样运动呢?

运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个人疾病史及家族病史,评估身体状态。鼓励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订运动方案,建议先到医疗机构接受心肺运动试验,如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肺功能检查。医生会根据客观的定量功能评估,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

科学运动有“三步曲”。第一步“热身”,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进行徒手操、拉伸、走步等,时间为5分钟~10分钟。第二步“正式运动”,运动形式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游泳、上下肢功率车、爬楼梯等。在此基础上增加阻力训练,如哑铃、拉力器、配重式力量设备、柔韧性训练等。每次从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30分钟~60分钟,每周运动至少3次,最好5次以上。第三步“整理”,即运动之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缓解肌肉的紧张,持续5分钟~10分钟。

很多人表示疑惑,经常说运动要适量,适量又有哪些标准呢?首先,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量,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警惕运动过程中有无躯体不适症状。运动时稍出汗,呼吸轻度加快,不影响对话,运动结束后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运动结束后心率在休息5分钟~10分钟后恢复即为适量。

建议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一种放松的运动方式,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身体的疲劳,但运动量和强度都不宜过大。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包括心脏病患者)、残疾人等,建议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推荐3种运动方式

1.健步走 健步走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肺耐力,明显增加心脏的起伏力度,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臟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就算发生,也可以降低对心脏的损伤。每次可以坚持走20分钟~1小时,每日1次~2次。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温和,对高血压、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3.游泳 心脏病较轻,医生评估心肺功能适宜、体力较好,又会游泳的人,完全可以坚持游泳锻炼。

只是游泳对人的心脏负荷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适量。如果发现不舒服一定要及时上岸,水温太凉最好不要下水。

(编辑 余运西)

猜你喜欢

心肺体力太极拳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光影视界
最美的花
42式太极拳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