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制建设现状与完善策略

2020-04-07陈慧珍

今日财富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制犯罪法律

陈慧珍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也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网络时代带来了价值多元化的新潮流,传统大学法制教育面临着多种冲击,本文着重分析当前高校在法制教育与发展上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角度,分析其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法制社会不断推进,人们对法律关注的程度与日俱增。而高校的法制建设,被看做整个社会法制水平的晴雨表。高校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走向成熟又尚未成熟,关注他们的法律素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现实与矛盾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法制建设巨大的发展与落后的基础并存,继而出现有几个突出矛盾,是这一阶段高校法制教育的突出特征。

(一)大学生犯罪增多与被侵害现象加剧

大学生本是被社会寄予厚望的社会群体,被誉为天之骄子。通常被认为较之于平常人,掌握更多知识,拥有更多素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几乎每一时期都发生过大学生犯罪的典型事件,如早期的朱令案、世纪初的马加爵案、林森浩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尤其是90年代大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与此相联系的正是90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的提高。有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逐步攀升,青少年犯罪,占到了通常社会刑事犯罪的40%到60%,大学生犯罪约占其中的17%。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我国青少年接收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大学生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更多的向社会普通群体靠拢,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学生的犯罪问题,还将成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

与之连关联的是,除了大学生犯罪的增多,大学生也屡屡成为犯罪的受侵害对象。一些大学生在从事兼职工作时,没有劳动合同保障,工资和加班费用无法按约支付。工作单位常常随意增加工作强度与时长,工作场所环境恶劣,甚至有时出现人身受到伤害的严重后果。这些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尤其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热衷高消费的特点。将校园贷,传销等新型经济犯罪活动,转移到了大学校园之中。据了解,传销校园贷,成为了高校学生校园犯罪行为的主要经济原因。此外还有人身意外伤害。校园内虽是学习的象牙塔。但也做不到无尘无垢。大学校园与其他教育阶段场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社会性。校园内社会人员众多,社会结构复杂,诸如盗窃、抢劫、性侵害等犯罪行为高发。大学生远离家庭,缺乏家庭保护,校园内外社会交往频繁,也无形中加剧了其危险性。最后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容易受到挫折,抗压能力较弱,容易冲动,滑向犯罪的边缘,还有一些学生贪图享受热衷攀比,多元化的价值观在不断的冲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从一系列大学生犯罪的数据与典型事件中可以看出。

(二)高等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完善与缺失

有学者认为高等法制教育,是对高等院校非法律毕业学生,进行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育。但是,从高等教育现实发展来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并未做到,在教育和德育的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传授基础性法律知识。早在1987年,我国就已实现将法律知识纳入到高校必修课程。现在普遍使用的高校必修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是这一实践的结果。从理论上讲,法制教育长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凸显了我国法制教育不足的矛盾。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制课程丧失了及独立性,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法律基础的部分章节较少,只占整个篇幅的1/4。内容设置单薄,主要以介绍法律精神与法制结构为主。无暇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配备的过程中,也无法安排专业的法学教师进行授课。最终,检测也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以死记硬背为主,既无法真实的测验出学生的法律素质水平。其枯燥的内容与形式也对普通学生法律知识学习产生了反作用力。

(三)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与隐忧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已不再受家长的直接监管,行为独立,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同时希望进一步了解社会。学生对法律现象有问题已经有了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在大学阶段相较于其他时期,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与自我发展空间。更认可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但却忽视法律法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功能。

二、提升高校法制教育水平策略

在教育活动中。任何教育目的的实现,都需要依托于相应的教育措施。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当前高校的法制教育并不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特征。教育法制实际上正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一直在不断完善法制教育的相应规章制度与整体布局。但就实际效果而言,高等教育阶段,法律素质教育是缺失的。我们将寻求对高校法制教育传统模式的突破。将法律知识与社会现象相融合,使学生乐于接受法律知识。迅速提高法律素养,乐于学法,继而乐于守法。应对这些挑战的方式也需要我们的新思考。

(一)改善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机制

大学生对于法律素质要求有整体的要求。但是也应当,按照大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首先以普及法律为主,创造良好的法律,体验。其次是锤炼法律能力。学校可以从锻炼学生角度,搭建更多法律教育平台。在已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前提下。第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主动获知与完善,与其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以知识拓展法律素养。

(二)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

学校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出台与实践,实际上是另一个层面的法制宣讲,而一些高校的部分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与原则上与法律存在冲突。事实上对社会法制进程与学生法律素养提升产生了阻碍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在日常事务中,因当不断完善校园法制管理措施,将法律精神渗透与学校规章中,将规则法律意识贯穿于管理工作中。满足学生积极诉求,将学生合理的需求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正确渠道发声,师生共建和谐法治校园。

(三)完善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所接受教育的渠道。而现行社会中,网络不仅没有正确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优势广泛学习,反而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制度与过滤负面的信息内容的手段。大学生从网络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此外校园环境也需要专项清理,校园周边鱼龙混杂。娱乐场所林立,社会成分复杂,给大学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四)强化高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提高校法制教师法学专业能力

减少或杜绝由行政管理人员充任法律相关公共课教师的积弊。某些条件较好,资源丰富的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司法工作从业者或研究者为兼职教师。充实大学法律教育师资力量。

三、结语

未来成为社会主要建设力量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法律意识,同时对法律所蕴含的价值,也应当有所追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学生会自觉遵守法律。此外在当今社会,法律的触角已伸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法律关系也囊括了社会的大部分社会关系,在大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之中,也会受到相关的法律的约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未来的建设者在其知识范围内学法懂法守法,能够极大的推动了全社會法治水平的提高。(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法制犯罪法律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Televisions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环境犯罪的崛起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漫画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