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清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20-04-07李雅坤
李雅坤
伴随着人民币正式“入蓝”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国际化的呼声也越发高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满足跨境清算和币值稳定方面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跨境人民币清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现状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提出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性建议,旨在为现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人民币汇率企稳提供现实指导,并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一、引言
2008年,从华尔街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少对外币的过度依赖,我国政府适时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东部分城市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于2015年在上海成功投产上线,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交易和人民币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和结算服务。同年,人民币正式“入篮”,超过日元、英镑成为SDR的第三权重货币。与此同时,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在不断改革。“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双边波动性不断提高。2017年5月26日,央行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正式形成今天使用的“收盘价 +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 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形成机制。
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 SWIFT)最新报告表明,截止2019年1月,人民币全球使用量占比升至2.15%,为全球第五大活跃货币,仅次于美元(40.08%)、欧元(34.17%)、英镑(7.07%)和日元(3.03%)。随着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渐涨。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将有利于人民币跨境清算的发展与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且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跨境人民币清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跨境清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理论上来说,人民币跨境清算量的提高能够加快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之间的流通,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但是,人民币跨境清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并不完全正向相关。首先,一国货币如成为国际化货币,首先要成为载体货币(vehicle currency),即作为交易双方的第三方货币使用,例如美元、欧元。以日元为例,虽然较早加入SDR,但主要在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流通,不能成为载体货币。尽管较早受国际认可,但日元的国际化是失败的。以日本为借鉴,我国的人民币跨境清算主要来源于中国和“一带一路”周边的国家,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仍需大力发展。
其次,从货币国际化的流动机制来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需实现稳定的收付均衡,甚至净流出。而目前,人民币的资本账户基本为净流入,而人民币的净输出主要依赖经常项下的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资本账户的流动受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离岸与在岸的套利套汇活动影响较大,不完全受真实的交易需求推动。即使实现了波动较大的收付均衡,这种资本账户净输入,经常账户净输出的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从表1可以看出,经常贸易项下的收付比整体较均衡,但直接投资项下的净流入远大于净流出,收付不均衡。
表1人民币跨境结算情况
因此,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跨境清算量与人民币国际化接受程度息息相关,但仍需结合交易背景、货币的流动机制进行综合判断。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直观表现为境外非居民、国际投资者主动持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或在跨境交易中愿意接受以人民币为资产计价并支付。参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民币的境外持有和跨境支付的需求主要有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避险需求等,而这三种需求的驱动因素又来源于货币的流动效率与持有成本、货币发行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以及交易的偏好等。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国的汇率波动频繁,必然影响交易资产的计价,增加交易成本与风险,从而增加货币的持有成本,降低货币的流通效率,影响投资者的交易偏好,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针对汇率波动有各种各样的金融避险工具可以选择,但金融避险工具原则上是将风险在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转移,不能从根本上完全对冲风险。而在发展中国家,相关金融避险工具尚有待进一步发展,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金融工具和避险工具还有欠缺,对汇率走势更敏感,匯率的企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我们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日渐频繁。在实际的贸易结算中,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更多的中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强。跨境人民币清算的推广,对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声望是极大的促进。但是目前,人民币回流机制的不健全、进出口人民币收付的失衡,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推广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人民币跨境清算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笔者在此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一)健全人民币汇率机制, 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通常来说,要想成为国际货币,需要达到两个条件:汇率的自由浮动和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我国的汇率制度中,政府有管理的干预,对汇率形成的影响较大。这表明,我国的汇率市场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的输入和输出而产生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现阶段,我国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沪港通、深港通与沪伦通的相继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主要举措。尽管如此,客观来说,我国在资本项目上总体仍有诸多管制,不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因此,进一步完善汇率机制,进一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使汇率更加市场化,资本自由化,对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跨境清算业务有重要意义。
除了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资本自由化外,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推动我国货币走向国际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如果想使人民币被国际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就需要在在岸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发达的离岸市场,使其能够令人民币清算通道更加畅通,加快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动。同时,提供多种类型的以人民幣计价的金融资产,以满足不同国外投资者的需求。
(二)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整体服务水平,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一种货币如果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其清算系统应该畅通、快捷、高效、统一。跨境清算系统如果高效、稳定,可以减少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过程中的成本,是人民币在境内外流通的基本保障。我国央行虽然在2015年推出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但由于其运行时间不长,还存在着结算效率低,结算时间过久,清算系统不完善等情况,而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我们应鼓励创新性的发展贸易结算操作服务,推动自贸区人民币结算的创新,鼓励进出口企业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技术层面与监管法规层面,完善CIPS系统的服务范围与使用体验。
目前,离岸人民币回流境内主要是通过人民币存款的方式。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大人民币离岸市场清算量,占人民币回流量的85%以上。香港的人民币清算量,更是占全球人民币支付的70%以上。离岸人民币巨额的存量,对我国的货币政策造成潜在的冲击,尤其是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收紧,提高境内利率,离岸与在岸产生利率差的套利空间,离岸人民币就会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回流境内,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对货币政策带来冲击。从国际主要流通货币的发展历史来看,如果一国的跨境结算业务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在实行本币净输出同时,要保持境外市场向境内市场一定比例的回流。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将会降低。
(三)加强市场监管,扩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首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行政检测的管理程度,完善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的有效管理,逐渐让宏观审慎管理替代微观管理。其次,推出相应政策法规,加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无论境内还是境外的投资者,如符合一定条件,应适当简化审核流程。加强离岸与在岸资金的流通性。再次,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服务。可借鉴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服务,鼓励境内金融市场推出更加完善的清算系统与丰富金融交易产品种类。
积极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失为良策。除拓展和建设好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外,也应积极发挥亚投行作用与“一带一路”建设优势,扩宽人民币交易、清算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贸易投资提供更多,更便利化的条件,提高贸易往来与货币结算的效率,促进经济要素在亚欧国际市场中自由、有序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有效配置。(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