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探索

2020-04-07张红坚

今日财富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供应链专业

张红坚

为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开拓,但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却如凤毛麟角,供应链人才危机开始凸显,并且这种趋势越益严峻。尽管供应链人才短缺,高校课程设置仍以物流管理为主,却忽视了物流管理仅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高校需要尽快合理设置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培养出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兴起于上世纪末,在西方国家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在企業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正是这种显著的成效吸引了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注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有别于传统的物流管理,它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经过制造和分销环节直至到消费者手中乃至逆向过程进行一系列完整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特征的寻求各个环节效益最优的一种管理模式。由于它所创造出强大的效益和对企业自身竞争力显著的提升而开始被国内企业重视。

由于供应链管理兴起于国外,进入国内的时间较短,更多是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而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管理的人才越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供应链人才短缺的趋势越发严峻。而作为为企业输送急需人才的高校却迟迟没有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专业。

直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9年,中国有8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开始正式进入国内高校。鉴于国内研究学者对供应链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于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建设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方案显得非常迫切。

二、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特征

(一)课程体系复杂

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财经管理类课程,严格来说,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看成是一种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体系;它不仅包括原有的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并延伸到生产管理、管理工程、运筹学、信息工程、数据挖掘等知识;它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将是跨学科、跨专业;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高校专业课程设计者而言如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生要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不仅要完成原来物流管理专业的所有知识,还要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借助数学工具解决供应链条中的问题。课程设计者需要将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分解,在课程设计上先基础后提升,由简到难、从文到理,让学生慢慢接受;这对课程设计者来说难度非常大。

(二)实践能力要求提高

供应链管理课程涉及许多原理和方法,这些原理和方法如果脱离实践就会使它成为空洞的说教;例如采购管理要求构建供应商评价体系和编制采购计划,这不是把书本的模板照搬,而是要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涉外采购计划表的编制还要考虑的汇率、外贸流程。这些需要理论做指导,但对实训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又如生产管理要求会使用ERP系统,在系统里完成生产计划中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等;这要求掌握BOM表和排产计划表的编制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动手环节,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三、现行教学方式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影响

(一)教学方式陈旧、专业力量不足

供应链管理专业是一个新生专业,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大多数高校授课偏向于那种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几乎没有与之配套的模拟实训计划;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训课程大多流于形式或者通过教师在网上收集一些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替代实训课,而案例本身内容陈旧且支撑材料缺乏,远远无法达到实训那种直接通过动手来提升能力的效果。

高校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供应链专业课程范围多且内容复杂,知识更新快。高校教师本身可能没有及时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方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国内也缺少权威的专业带头人;缺乏权威理论的引导,各个高校按自己理解开设课程和授课方式,使得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授课主体为青年教师,这类教师群体的一个特点是刚走出校门又进入校门,知识结构核心来自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进入企业接触真正的企业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物流、信息处理这些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造成一种纸上谈兵的现象。

(二)缺乏合适教学平台

现代化教学一直以来是高校所提倡的,高校在教学大楼或实验大楼也安装了许多教学软件来完善教学效果,但许多教学软件设置后并没为被教师认可而极少使用;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软件并不适合在课堂或实验室使用;如生产管理所使用的ERP系统,高校为了节省投入成本往往采用标准版的软件模块,这种版本的软件没有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导致可操作性低,操作过程不仅繁琐而且经常出错,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排产计划都无法完成。长久下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愿去上线操作。

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的流于形式,企业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不愿接受学生实岗实操,即使愿意接受学生实践的却不让学生接触相应的核心岗位;有些企业则把学生作为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力,提供的岗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粗活、脏活,导致学生不愿参加这种形式的实践。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学校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只能考核理论知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实践对理论的完善,理论就变成了单纯的说教。

(三)教学资源的落后

一个先进的教育需要良好的教学资源做保障;国内出版社众多,相关专业书籍玲琅满目,但专业的书籍不仅知识陈旧而且大多互相搬抄。有些书籍甚至首版时间在10年前,二版、三版仅仅是换个封面。这种情况极不利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其次,教材内容大多以理论为主,补充的案例极少有完整的信息资料做支持,无法对理论进行有效的支撑。

合格的人才需要开阔眼界;高校学生求学期间基本上在校内度过,学校基于安全因素极少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更勿论长时间的实习活动;高校建设的模拟实验室与企业实际运作差距太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者导致学生眼界和动手能力收到极大的约束,也就无法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四、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专业教师进行二次学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双优的专业人才,必先要锻造一只合格的教师队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师二次学习提供便利:第一,不定期邀请企业人员在校开设供应链方面的讲座,分享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过程的收获以及企业对高校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第二,目前高校虽有挂职锻炼的政策,但时间往往只局限一个学期,这对于繁琐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而言,这种挂职锻炼就显得形式大于实际意义;高校需要加大力度,提供便利渠道给于有需求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将时间延长为一到两年;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实践充分了解供应链链条运作,才有能力把专业课程知识结合实践所获得的敬仰向学生传授。第三,鼓励教师参与国家机构组织的各类从业资格、职称考试;通过寓教于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弥补自己跨专业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这类的考试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技能和了解前沿知识;俗话说:良师出高徒。只有自身能力提升了,才能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打造理想的教学平台

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动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高校虽不具备企业那种经营环境,但高校也可以看成一种经营性的组织;它可以建立仿真实验室,将校内的资源模拟供应链进行整合,通过模拟供应链环节进行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

其次,作为产学研三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是由于虽然校方可以借助企业资源获得实践的机会,但作为企业方只有资源的付出而没有相应的回报同时还要承担安全的责任;这种不能够实现共赢效果的合作模式是不稳定的;这要求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与企业充分协商,本着互利友好的原则进行合作;同时要引导学生不能急功近利,应立足于基础,服从企业安排,主动岗位轮训,开拓眼界;教师也要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学生实践中,不仅仅是对实训生的管理,更主要是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匹配起来,即要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也由此充实自己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

学生在高校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最新的、适合的前沿学术研究为引导;鉴于供应链管理是个泊来品,国外研究远远领先与国内;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面应该以国外高校或权威书籍为准;校方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组织教师翻译国外教材,让国外对供应链研究的最新层面的知识出现在课堂里。

不但要“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学校需要建立国际高校交流体系,组织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访学,承担访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求了解国外相应同专业研究领域的动态,还要求借鉴国外同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教材选用情况,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参考选择。

(四)变更学生角色

为做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进行调整。就是在角色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被动听讲,教师要学会由讲授者向设计者、组织者转变,学生则需要由被动听讲向自主学习转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要重视自主学习。由于供应链管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强,前后知识衔接紧密,与此同时,供应链运作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归纳、总结、讨论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堂学习的消化吸收;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中的网络课程、参考教材等渠道开展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课堂内容,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供应链管理涉及的知识是跨專业的,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完成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就合格;教师可以向学生开列一个书籍清单,让学生自己去自学,每个学期选一到两门课程,期末完成课程的一篇小论文来检测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完善自身的自学能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

五、结语

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对于满足日益增加的供应链人才缺口尤为重要;因此,探索如何克服专业设置过程中障碍,让师生了解专业建设的精髓,并运用到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供应链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