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蓝莓锈病的田间识别及药剂防控
2020-04-07董克锋秦飞鸿
董克锋 秦飞鸿
黔东南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为目前我国蓝莓主要种植区之一。随着蓝莓品种的不断引进和种植面积扩大,用药不合理及植被、气候因素,致使锈病对蓝莓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造成受害叶片病斑累累,叶片早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蓝莓产量和品质。
1 危害症状
锈病主要危害蓝莓叶片,多从上部叶片侵染,感病叶片在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油亮的褪红褐色斑点,直径1~2毫米(图1),随病情发展病斑变成棕红色锈斑,中部颜色较深,外围较淡,中间部分形成许多橙黄色小粒点(图2),叶片病斑较多时,叶背面可见到黄橙锈病脓疱,斑点叶子变成棕色、甚至卷曲(图3),引起病叶变黄(图4),提早脱落。
2 发病原因
2.1 病原菌
蓝莓锈病属真菌病害,病原为Pucciniastrumvaccinii,属担子菌亚门膨痂锈菌属。锈病属有转寄主病害,即必须在转主寄主桧柏类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侵染循环。
2.2 环境条件
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柏树种类和数量多,阴雨天气多,空气湿度大,利于锈病发生和侵染循环。据报道持续降雨6小时以上、降雨量大于20毫米即可导致蓝莓锈病病菌侵染侵入,降雨持续时间越长,病原菌侵染量越大。
2.3 品种抗性
根据田间观察,各品种对锈病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较抗病品种有莱克西、灿烂、R16、巴尔德温等,易感病品种有夏普蓝等。
3 药剂防治
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腈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对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均未在蓝莓上登记,鉴于在非登记作物上使用,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规范用好药剂。
在生产中根据蓝莓锈病的发生量与降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的特性,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对易感病品种,在蓝莓坐果后如遇降雨量大于20毫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在降雨后3天内应喷施1次25%(质量分数,后同)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在果实采摘后,要及时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病,每15天一次;进入连续降雨季节后要每天检查蓝莓叶片有无锈病斑点(红色小点)出现,如果出现病斑,应及时喷施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喷药后病情持续发展可连续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防治2~3次。
(作者联系电话:1866391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