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评分系统下选手训练的趋向性变化

2020-04-07沈杨月馨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训练

沈杨月馨

摘  要:多年来,体育舞蹈的赛事评分标准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以国际冰联的打分系统为基础,并根据赛场的反馈做出了调整和升级,就生成了现在赛场中所使用的WDSF2.1评分系统。该系统将评分标准更加细化,尽量降低了人为因素影响,使得体育标准更加清晰,更加切合了国际奥委会(IOC)对奥运会项目的要求,使之竞技性更强,评分更加透明和公正,能够及时给予选手技术反馈,成为训练的一项指引性标准。

关键词:评分系统  训练  竞技性  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228-02

体育舞蹈作为难美性项群,其评判标准在近些年来也是不断更改,其中有不断加入新的项目和细则的因素,也有对于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反馈的需要,除却表演舞的规则更改细化之外,对于选手和裁判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细致全面。这是由多重因素所决定的。如何在新的评分系统的标准下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根据细化后的评分表的反馈来提高自身竞技水平,提高运动成绩,以下将基于这一点来进行论述。

1  WDSF2.1评分系统概述

1.1 评分系统的标准

评分系统首次引进于2009年12月,后经赛场上的反馈进行了升級修改后才成为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系统,评判标准靠近奥运标准,同其余的难美性项群一样对规则进行了规范化和细化的过程。同所有难美性项群一样,体育舞蹈归根究底也可以将评分标准大致划分为艺术性和技术性2个方面,其中艺术要素主要是编舞与展现,动作音乐诠释等等,而技术性则可以简单阐述为个人技术质量和双人配合技术质量。其下设置不同小点,如技术质量主要是依据运动训练学中的动作七要素的基本层次来进行划分,即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完成度给予不同的分值,每小点以10分为满分。

1.2 新评分规则改变后的优势和特征变化

分数量化后,评分更加客观,技术要点更加清晰,给予选手反馈更加明确,一定程度上来讲,新的评分系统能够促进选手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化的进程。从模糊的评判标准逐渐细化到部分要点,增强了技术要点评判的客观性,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但是在艺术因素上,艺术性是难美性项目仍然需要的固有属性,虽然有着一定的量化标准,但是仍然摆脱不了裁判的感性因素,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评判过程中,大部分分值仍然会倾注在技术上,变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现状。通过对比近些年的规则变化细节,可以得知,在评分的侧重方面倾向于技术,新增加了双人配合动作质量为新评分标准,自2013年后,分值占比更是逐渐增大,由原先的1/5增加至1/4,选手单人技术由2008年后的2/5占比降至1/4,艺术性因素在2013年后有所增加。再向下分析,可以发现,2.1评分规则下,评分细则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注重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察。

2  在新评分系统下训练倾向性改变

2.1 评分系统改变对于选手影响

运动成绩取决于3个方面,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其中,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含了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因此竞赛规则的变化通常都会引起选手的训练变化、技术细节变化和负荷的变化。新的规则变化加强了体育舞蹈的竞技性因素,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必然提升,尤其是技术训练方面,仍然居于训练中的主体地位,纵向来看,较初期提升了艺术因素的占比,细化了技术细节评判标准,这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艺术的美感同技术技巧相结合,并且对于技术要求更加严苛,训练强度随之加大,关注技术细节中的关键点是训练中必须要注意的部分。

以2019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温州站A组选手为例,选手的舞蹈状态可以明显看出在个人技术细节上趋近标准化,细节部分上,更加切合评分要求,如握持部分的高度,空间维持都有一个较为趋近的标准,脚法方面,掌、尖的运用转换,经过脚踝的步伐轨迹也清晰干净,身体线条和内部力量可以清晰地看到拧转、倾斜,甚至是反身时肌肉的走向。以一个经典的拉丁上步动作为例,由后脚将重心转移至前,后脚由跟至掌再至尖,力量向上,身体保持直立,后背向中间挤压,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步伐。这其中的技术细节分成若干要点依次进行打分,这也是为什么会说,新的系统对于选手的技术要求更高了。在双人配合中也依次新增了超平衡/平衡/抗衡/握持、双人同步性等一系列指标,可以看出在双人配合中是否和谐,引带部分是否顺畅也是重要标准。其次,超平衡指标的提出也说明了在组合编排中高难度动作技巧也正式列入了评价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大招”,成为了组合编排中的一部分。而在编舞与展现的部分,则考量了场地选位和场地利用、非语言交流、选手的风格特点等内容,前者是较为看重选手的比赛经验,要求选手在不用语言的情况下通过肢体、眼神等非语言的方式塑造舞蹈的空间感,包括了非握持状态下舞伴二人完成组合套路的和谐一致,而风格则是要求选手需要独树一帜的个人特色,能够在完成了技术性要求的基础之上融合出自己的舞蹈风格,才能脱颖而出。但是这一部分显然更加取决于裁判的个人看法。在动作音乐诠释中,主要是节奏方面的内容、音乐存在结构、动作的时值、节奏与拖拽节奏应当与音乐的结构相契合,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又考验了选手本人的音乐处理能力。在组合本身的编排中,就要考虑到音乐结构的问题去编排动作,使其看上去更和谐,更加具有艺术美感。但是这一点在群体同台竞技的过程中很难注意到,裁判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某一对选手是否全程编排都具有足够的音乐诠释,裁判在执裁过程中很难去仔细观察。

2.2 明确训练比重

综上所述,选手在训练过程中仍然要以基本技术为主,目前在评分过程中能够十分明确的标准仍然是个人技术质量和双人配合技术质量,个人技术有着明确标准可以去训练达到标准,双人配合主要存在于配合和协调的部分,营造合适的空间,舞伴之间的稳定一致,这里的双人配合不是专指握持姿态,正相反,无肢体接触的动作编排在逐渐增加,与非语言交流这个指标协调一致,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增强空间感和默契程度的训练。同时,要增加高难度技巧动作的训练,在保证基础技术的基础上,每一位选手都要努力练成自己的特长技术,高难度技术才是选手获得竞技中的优势的重要成分。在保证了技术训练的情况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技术风格,技术风格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过程,特长越明显,风格越突出。而体育舞蹈作为一个难美性项目,艺术性是其不可摆脱的一部分,舞蹈必然具有观赏性,因此特长技术的训练,甚至是技术风格的训练,都需要往“美”的概念上去引导,仅仅一味追求难度也是不可取的。

总体来讲,2.1评分系统是一个较为科学、分值配比较为均衡的系统,它对于现役选手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及更强的音乐掌控性和风格特色,规则的改变引导着选手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技术难度的基础上,追加了精度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点利于选手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在训练中加强自身薄弱环节,补足弱项。明确基础技术,双人技术是训练中的基础,规范化的练习,在练习中融入自身技术风格,有意识地增加高难度技术技巧的训练,增强自身的竞技优势。以技术为主导的难美性运动项目,除了技术是决定性因素外,也要有意识地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尤其是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是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身体素质达到了,技术要求才能在选手的身上更好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黎雨薇.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竞赛规则的演变[D].北京体育大学,2015.

[2] 体育舞蹈运动数据编务组.体育舞蹈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3] 黄程程.对WDSF体育舞蹈评判系统的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7):249-250.

[4] 劉泸.WDSF体育舞蹈评分体系的变化特征及对世界优秀拉丁舞选手动作技术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训练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