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生短跑运动成绩的方法研究

2020-04-07吴小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短跑中小学生技术分析

吴小丽

摘  要:田径教学是中小学課程教学的必修科目,田径基础教学的内容非常多,短跑项目是中小学普遍的教学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生短跑项目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中小学生短跑项目的分类,归纳提高中小学短跑技术方法的意义,并指出其影响因素,旨在创造出新的短跑教学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  短跑  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157-02

田径项目是体育之母,大部分中小学教授的项目大多数也是田径,田径的教学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中小学的田径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传授的技术非常专业,而有的教师传授的技术比较业余,全面提高教师关于田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径赛项目,很多学生也比较喜欢短跑,短跑带来的激情和热度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中小学学生不断短跑专业技术,教师也不断提高教学技巧。

1  短跑训练方法的分类

在苏州市姑苏区、吴江区和工业园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关于短跑训练方法的分类(见表1),主要分为4类,即根据短跑技术训练方法、短跑技术训练阶段、短跑训练目的、短跑训练性质等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1.1 根据短跑技术训练方法分类

按照技术训练方法的分类,主要有专业性训练、单个技术训练和综合训练。首先,专业性训练是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在训练中能够有专业性的指导,通过科学化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短跑技术。其次,单个技术训练是将短跑技术分解为多个部分进行训练,比如短跑中的起跑到起步阶段,就可以分解;又如百米比赛中起跑、途中跑和冲刺压线就可以分解练习。最后是综合练习,综合练习试讲分段练习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主要是提高短跑训练的实践能力。

1.2 短跑技术训练阶段分类

按照短跑技术阶段的分类来看,主要有分解练习和整体练习2种类型。首先,分解练习是要讲一整套的技术分解为几个部分,通过重点击破,一个技术特点掌握之后再去训练另外一个技术,然后将分解动作进行整合,那么这一个项目的技术要点就能够完全掌握。其次是整体练习,整体练习是相对于分解练习来说的,在分解技术掌握之后,经过整体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整体训练中对分解技术又一次巩固,还能将整个运动项目进行练习,经过多次训练和练习,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该运动项目。

1.3 短跑训练目的分类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来说,训练的特点不同,即使是同一个项目,训练的方式、目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果也不一样。对于短跑项目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力量训练,主要有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力量、爆发力方面的提高。速度训练主要有30m或50m冲刺跑、120~150m速度练习,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训练。灵敏方面的练习,主要可以通过折返跑、米字跑等方面的联系发展灵敏速度。对于柔韧方面的练习,通过瑜伽、柔韧等方面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

1.4 短跑训练性质分类

按照训练的性质来看,主要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两种,特殊训练主要有游戏训练法、专项训练法以及放松训练法等,一般训练法主要就是一般性的、常规的进行训练。特殊训练法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更快更好地去掌握运动项目技术。

2  提高中小学生短跑技术的意义

通过对苏州市三区教师进行调查,认为提高中小学学生短跑技术意义合理的人数比例超过60%,比较合理的也超过25%。认为不合理的教师非常少,比例不超过10%,总体而言比较合理。

2.1 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短跑成绩

通过完善和提高学生短跑的训练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进行学习是提高训练的效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在传统的运动训练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方法的突破,从而让学生提高训练的效果和效率,对短跑项目产生兴趣,并能够训练中积极思考,对训练内容和效率进行反馈,也能够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

学生在新的训练方法指导下进行训练和学习,学生的训练效果提高明显,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满足的效果和成就感,让学生自己掌握一项技能的满足感。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以后受到挫折和困难也可迎刃而解。这也是人生成功学的一种,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过程。

3  影响中小学生短跑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影响中小学短跑主要因素,下表显示,归纳影响中小学生短跑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生理和社会三大因素。

3.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短跑的因素之一。因为中小学生还处在思想萌芽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情绪容易波动,易受外界的干扰,有的时候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灰心,这对教师的上课质量、课堂氛围将是严重的挑战。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就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阻碍了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和接收。所以这是影响学生短跑技术提高的因素之一。

3.2 生理因素

生理也是影响学生短跑运动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学女学生,由于中学女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出现生理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短跑技术的提高。

3.3 社会因素

社会影响因素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质量,是直接对学生的上课造成影响,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影响技术的提高。其次家长是否大力支持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也是一大因素。学生是进行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学生投入学习的激情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课堂氛围越佳,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短跑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卢一飞.短跑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解析[J].才智,2013(5):269.

[2] 张振丰.短跑训练中放松技术运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5):49-50.

[3] 艾静.浅谈青少年短跑技术训练能量高效性利用[J].青少年体育,2017(56):54-55.

[4] 艾静.放松技术在现代青少年短跑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31-32.

猜你喜欢

短跑中小学生技术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网球男子单打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2014年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男双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