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问题与思考
2020-04-07邓忆
邓忆
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现实的社会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更加的苛刻。本文通过查找近些年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剖析高校在招收武术专业的学生时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制定出相关的策略。为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更好发展丰富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武术 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212-02
近些年由于国家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专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革新。2011年,教育部对我国传统武术相关专业进行改革,将民族传统武术专业更改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的原因是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当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在高校中进行主要性推广。随着近些年时代的不断变化,无数专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期,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技艺产生了迷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阶段的状态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同时,对于与传统的体育项目认识与时代的变革产生了分歧。新形势下对于武术专业,在未来的推广与变革过程中,将有了新的培养方向。本文通过对爱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来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目标进行相关论述。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关改革的策略,为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更好地推广招生服务。
1 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概况
根据2011年普通高等武术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目录。可以得知,我国总体上招收这些专业的学校主要包括体育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3种共计44所,其中对于民族传统武术专业又分套路和散打。与其他专业考研类似,武术与传统体育专业也分为3个等级,即一类、二类、三类地区。
目前我高校所招收的武术散打套路学生大概是3000人。这其中包括体育教育中武术专项学生,及其相关38所优秀大学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包括在其中。从整体的招生状况看,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校生人数相对较少。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经济状况不同,对于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资源开发与建设也参差不齐。
1.2 招生制度不完善
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来说,招生采取单独招生为主。主要是招收一些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及其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招生过程中由各个学校单独命题考试,在招生的各个环节中,就有很多的弊端,容易出现一些不公平的问题出现。
1.3 生源整体水平较低
各个高校通过单招的形式录取的各个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学生。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的学生没有达到二级的水平。通过各种各样的低水平比赛,已获得二级的标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通过短时间的强化武术训练就能够达到他们进入到高校的目的。一般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分数要达到600分以上。而对于单招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要200~300分之间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所招收的各种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普通的高中,业余体校及其一些武校。首先在文化课上他们就无法保证,在其它的综合能力上,也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整体上看所招收的这类学生生源素质一般不高。
1.4 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不同的高校进行的各种类型学习也是不同。各个学校对于专业学生的定位也是非常模糊,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也不相同,精英式的选拔对于学生在各种类型的培养上也是不同,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精英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校在招收这部分专业学生,对于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人才,也不是确定导致了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顺利的就业。
各大高校招收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参差不齐。这部分学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学校来说,陈旧的培养方案持续了很多年,非体育专业学校对于这部分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了最初等的课程,无法从深层次的提高学生对于专业水平的水准。多种原因导致了各个学校在招收这部分学生之前,主要是看中了他们的经济能力,培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在日常的比赛当中获得更多的荣誉。
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对策分析
2.1 优化生源,控制招生规模
高校在进行专业招生过程中,要提高生源的质量,在分数上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和术科课程的要求要更加的严格,根据每年的就业情况控制招生的规模。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职业水平的认识也不断的降低。每年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较少,可以适当控制招生的人数,以便于更好地协调市场人才的供求。
2.2 改变培养目标和模式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學生能够学习武术技能的教授,应在现阶段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下,更多培养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这项技能,并进行多方向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教师。更重要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现阶段,对于综合信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在社会上应用的专业目标。
传统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进行学校培养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模板,制定出学生在每个学期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针对学生对于课程目标的改变。学校对于培养模式的设置也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涉及到的相关领域较多,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武术技能学习。改革之后的培养模式要逐渐向体育理论、体育养生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更多的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2.3 加大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
国家在大方向上对于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落实到高校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要求也相应的进行改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结合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结构的教学。从实际出发,进行各种专业的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于课程的改革力度。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怀揣着一种改革的心态,进行各种各样完善性教学的讲解。教师在日常教学的重点要向道德方向倾斜。传统的武术教学主要是以技法的练习为主,忽略了对于学生武德的教育。然而在日常的武术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完善对于学生武术道德的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邵滨.崆峒武术概念之界定[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51-55.
[2] 赵克昌.山西武术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体育科技,2017,38(5):47-48.
[3] 高涛.武术馆校研究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8,7(9):63-68.
[4] 李虎,郑茗芥,芦胜男,等.第15届全国武术馆校套路比赛分析[J].运动,2016(12):27-28.
[5] 周之华,马建国.武术馆校评价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437-44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