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课堂动态丰富教学资源

2020-04-07林世生

关键词:三维目标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旨在简要阐述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如何对待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在课堂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性、基本环节以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资源;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2-052-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摘自孔子的《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举一反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性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 “意外之举”,其中不乏可贵的、积极的、创新的生成因素,往往会成为不经意的亮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教师如果能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以恰当的方式利用这些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引导教学进程,有助于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性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课堂上即时产生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因其思想个性、知识经验、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的不同,会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发表不同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尤其必要。

二、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基本环节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地进行,无形中禁锢了师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要想体现学生主体,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激情、灵感和智慧,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并灵活运用动态生成性资源,使课堂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弹性预设,留下动态生成的时空

“预设”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动态生成性资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为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把学习、思考、提问、辩论、表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调控、可发展、可完善的生成过程。

2.把握时机,充实预设以外的信息

教师对课堂上即兴生成的教学资源要精准捕捉和把握时机。笔者在教学《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时设计 “解读善”、“感悟善”和“践行善”三个版块,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身边的善行,当有同学讲到有人车上给老人让座时,其他同学马上好奇地追问:“那人是谁啊?”这位学生响亮地回答:“当然是我”,这一回答引起其他同学一阵哄堂大笑。笔者抓住时机加以利用,為“践行善”环节埋下伏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敏锐捕捉,妙用课堂意外的资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笔者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用几根细绳子象征性地串成一组食物链,让一位同学用剪刀剪断细绳来演示食物链被破坏的情境,这位同学剪了好几次才使整个食物链垮塌,显然是个意外,笔者却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链没有马上垮塌,这种现象还能说明什么?”让学生悟出:生命不仅是脆弱的,生命也是顽强的;人类对生物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引起食物链的破坏,破坏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的惩罚。适时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善待生命,保护自然,“三维目标”得到了完美落实。

4.宽容接受,善待学生认知的错误

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精彩见解和独特思路加以赞赏,也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善待,发掘学生错误的教学价值,变“错误”为资源。善待错误能给学生心理安全感,增强自信,从而愿意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不用担心被嘲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发自内心地宽容学生的错误,能让学生敢于试错,大胆展示,张扬个性。

三、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几点要求

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合理地倾听、判断选择的能力。

1.树立理念,促进“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摆正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的过程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

2.了解学生,加以合理引导

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充分预设,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研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起点和思维类型等实际情况做充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欢迎质疑,打造—种和谐默契的氛围,在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和共同完成知识与心灵的对话。

3.善于发现,重视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及时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叶澜教授曾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叶雪波.课堂教学“意外”现象的处理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11).

[2]李利萍.课堂动态生成的五大方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04).

[3]卢佳地.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02).

作者简介:林世生,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福建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专家;福州市骨干教师;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福清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江镜初级中学,福建 福清 350316)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