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体育健身供给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4-07孙柳萍潘明荣蔡莱斯
孙柳萍 潘明荣 蔡莱斯
摘 要:体育运动不仅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还培养学生的情操,锻炼意志品质,对保持积极情绪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数据对钱江学院体育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该院大学生体育需求与学校体育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有较大的需求,但由于外界条件如场地器材、健身指导、体育组织形式等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钱江学院 体育健身 供给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20)02(b)-0065-02
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健身的有效供给工作,引导并提高大学生锻炼积极性和自主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针对钱江学院学校体育健身供给的现状进行调查,尝试寻找提升学校体育健身供给的关键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钱江学院各分院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发放《钱江学院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484份,回收率96.8%(见表1)。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网上查阅论文期刊等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表2为体育健身运动场所需求的情况。
从表2中看,钱江学院79.96%的大学生参与锻炼在“校内场馆”,13.02%的学生在“社会健身场馆”。分析原因可能是学校的运动场地比较安全和方便,也可能与学生的生活水平及社会场馆的消费水平有关。
表3为体育健身指导的需求的情况。
从表3中看,钱江学生希望得到健身指导内容较主要的是科学健身方法(61.16%)、运动损伤与防治(55.17%)、运动营养知识(41.12%)。由此看出学生希望得到体育健身指导的需求是强烈且多方面的。
表4为体育健身组织方式需求的情况。
从表4来看,选择自己锻炼的占37.53%,与同学和家人的占37.11%,自发形成的体育与群体占18.35%,选择学校组织竞赛的占3.09%,还有其他的占1.65%。表明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健身组织方式自己锻炼和与同学或家人为主。学校组织竞赛、俱乐部或社团排在后面,这说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在趣味性不够吸引学生。
表5为认为体育课开设的最佳年限的情况。
从表5中看出,41.94%的学生认为开设2年最佳,认为开设3年为最佳期限的学生占22.31%,20.04%的学生认为1年最佳,15.7%的学生认为开设4年最佳。说明学生对体育课开设年限是多种需求的,其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表6为体育课的体育活动能否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情况。
如表6所示,体育课能满足体育健身需求的学生占34.3%感觉一般的占56.4%,不能满足体育健身需求的占9.3%。可见只依靠体育课是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体育健身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和体育老师应设计并组织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竞赛。
表7为体育健身信息知识需求的情况。
从表7中得出,学生的信息来源来自体育老师的占61.78%,网络电视的占57.58%,书籍报刊占比40.5%,学校宣传和朋友亲属占比23.35%、18.8%。由此得出学生的体育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钱江学院79.96%大学生参与锻炼在“校内场馆”,少部分(13.02%)学生去“社会健身场馆”健身。
(2)大部分学生希望得到健身方法(61.16%)、运动损伤与防治(55.17%)、运动营养(41.12%)等内容的指导,学生希望得到的体育健身指导需求是是强烈且多方面的。
(3)大学生健身中参与学校组织竞赛的占3.09%,通过参加俱乐部或社团健身的只占2.27%。
(4)学生对体育课开设年限是需求多样,仅34.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能满足体育健身需求。
(5)学生的信息来源来自体育老师的占61.78%,网络电视的占57.58%,书籍报刊占比40.5%,学校宣传和朋友亲属占23.35%、18.8%。由此得出学生的体育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
3.2 建议
(1)学校要重视校内体育场馆建设投入及器材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通过理论授课、互联网网络资源、公众号等平台载体加强对学生健身指导的服务输出。要充分调动体育专业学生以社会实践形式去做好体育健身指导服务。
(2)学校体委和各职能部门要做好校内体育精品赛事品牌建设,积极组建和加强体育类社团的指导。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需要有充分和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3)学校要大力支持体育工作者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体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体育课教学内容、手段、形式等。
参考文献
[1] 李丰祥,王圣.体育需求属性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1-3.
[2] 董佳华,尤龙,冯少兵,等.我国城市全民健身需求市场服务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5):7-10.
[3] 李俊华,彭庆文.当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文献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9-102.
[4] 冯芳.海南大学学生课外体育健身的调查与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6.
[5] 李登光,李靖,黄智锋.陕西民办大学学生体育需求状况调查[J].辽宁体育科技,2004(6):76-77.
[6] 李海峰,章茹.对大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