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

2018-01-19杨秋宝

金融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重点供给

杨秋宝

党的十九大明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与发展的指导思想。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来学习、理解,必须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方面不是简单堆积在一起,而是有机结合,构成和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科学的理论内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取向重点是供给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并没有忽视需求、需求结构或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更谈不上否定需求、需求结构或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的是在供给一侧、生产一端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的取向重点是供给侧,而不是需求侧。

从简单的意义上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需求是指消费者或购买者需要、要求、愿意并可能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供给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提供、生产、愿意并可能交付的商品或服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都不仅仅是单一的行为、活动和关系,而是发展形成为系统完整的体系,进而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市场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即供给侧和需求侧。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供给侧就是生产经营、提供商品和服务全部活动的总和或系统,需求侧就是需求形成、购买商品和服务全部活动的总和或系统。

就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来看,一般而言,需求侧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直接影响、决定短期经济增长与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短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总量问题。供给侧则包括与生产有关的一系列要素,主要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供给)、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制度供给等,这些要素更突出、更重要地影响和决定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主要体现的是中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结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效率、资源有效配置问题。一个国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都是既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但总是要有一定的取向重点。

在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与发展中,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是以供给侧为取向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取向重点,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要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主要矛盾转换作出抉择。我国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紧扣主要矛盾的变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就必须从生产端入手,把供给一侧作为取向重点,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取向重点是供给侧,就是要在不忽略需求侧、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一侧的结构调整,促进供给一侧的生产要素有效配置,促进供给一侧的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供给一侧的产业发展,促进供给一侧的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供给一侧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供给一侧的结构优化升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水平、方式、业态等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供给一侧提升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而实现较长时期的稳定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重点是供给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并没有忽视供给数量、供给数量的调整,更谈不上否定供给数量、供给数量的调整,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的是对供给结构通过改革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内容重点是供给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供给数量。

供给结构可以理解为是国民经济中供给要素的构成状况、配置层次、比率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等的总和。构成状况表明不同供给要素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状况,配置层次表明不同供给要素的高端、中端、低端以及高效、低效、无效等水平情况,比率关系表明不同供给要素各自所占的比重、比例大小及其协调、合理、优化等状况,内在联系表明不同供给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促进的状态与方式。

供给结构的状况及其转换,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极其重要的方面。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仅在经济整体规模上表现为数量扩张,更重要的是在结构上表现为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其实现必然要通过供给结构的合理、优化、升级。供给结构的状况、供给结构的演进、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制约着整个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从高速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合理、高效、优化的供给结构是高质量发展持续、稳定、健康的必备条件。只有合理优化的供给结构在供给一侧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支撑,同时供给结构转换与升级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极、增长点,整个高质量发展在中长期持续、稳定、健康进行才能成为可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重点是供给结构,就是供给侧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减供给数量,而是针对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从生产端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改革、调整供给要素的构成状况、配置层次、比率关系、内在联系等。一是要促进供给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供给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尽可能去除无效供给、较大幅度减少低效供给、扩大和提升中端供给、不断优化高效供给。二是要促进供给要素的合理构成,使不同供给要素在供给结构中各就其位、各尽其用,都在相应的结构位置上发挥优势,保持增长、发展的势头,促进各种供给要素充分发挥效能,并按照一定的集约度展开,实现按比例的结合及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发展。三是促进供给要素的优化联系,各类供给要素并不是相互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就要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对其他要素活动产生影响,并且向深层波及,从而构成供给要素之间的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内在联结机制。调整、改革供给结构,就是促进不同供给要素之间形成、实现合理的内在联系,在动态的、发展的意义上实现供给要素之间比例关系的合理与协调,发挥供给结构的整体性效应。四是促进供给要素的效率提高,不仅仅要促进单要素生产率提高即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等每一类别供给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要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在各类供给要素投入既定条件下因结构功能所实现的高于各类供给要素投入的生产率,其重点是要发挥创新驱動、制度改善、管理提升等综合性结构作用,推动稳定经济增长与持续经济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重点是深化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包括着供给数量、供给要素、供给结构的变动、增减与调整,但是,这些变动、增减与改革,更加突出地是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来实现的。供给侧改革的方式重点是深化改革,是通过深化改革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促进供给一侧的结构性战略调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是深层次的,深就深在制度、体制根源上,在供给结构方面,无论是产能过剩严重,还是企业成本过高,或者房地产库存过大,等等,根本原因都在于制度、体制、机制不完善,都在于体制、机制存在弊端。而改革,最基本的涵义、内容和要求,就是要破除制度、体制、机制的弊端。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在制度体制上促进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等各类供给要素的高效投入,在制度体制上促进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管理改善等供给要素的升级优化,在制度体制上促进各类企业、创新创业者等供给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和活力的激发,在制度体制上促进供给结构的调整、完善、优化、升级。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重点,必然就是深化改革,用改革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战略调整。必须用改革的方式推进供给一侧的结构性战略调整,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供给主体活力,优化供给要素配置,完善供给结构合理优化升级的制度体制保障。□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重点供给
重点推荐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