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线创精品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0-04-07张维
张维
2019年是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实施和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关键之年。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
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要探索建立空间治理体系,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以总体规划为法定蓝图,严格编制实施分区规划,抓紧编制中心城区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功能区规划,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完善多规合一、全域管控的空间规划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抓好城乡规划条例修订,充分发挥首规委和城工委作用,增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合力。
规划实施重点任务如何落地?要按照“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落实好各空间结构范围内的重点任务,“一副”“多点一区”都要服务于“一主”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一主”更好履行中央政务服务职能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和城市双修,严格实行用地和建筑规模增减挂钩,以更大力度疏解非首都功能。提高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规划、设计、建设和资源配置运营水平,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分布,有序释放规划建设指标,承接中心城区疏解功能,在远郊区谋划建设“微中心”。统筹生态涵养区的山水林田湖分类管控,严控开发强度,维护生态安全。
“全力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北京‘三件大事之一,做好赛会服务保障工作是重要任务。” 2019年,北京将全力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落实赛事服务保障任务。积极推进兴延高速、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重大项目的规划、用地手续办理工作。开展北京市无障碍环境评估研究,着力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总结推广首钢地区工业资源活化利用、规划指标弹性管控、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经验,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三件大事”之一。北京将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现京雄城际北京段开通使用,力争京雄高速开工建设,重点推进京沈客专、京唐城际等项目建设。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同步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制定城市副中心与北京东部地区联动发展机制,强化副中心与河北廊坊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控,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把工作重心放在主城区
针对保障和提升中央政务服务职能,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始终把工作重心、服务重点放在主城区。积极推进北京中心城区老城功能重组,优化北京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继续强化重点地区规划管控和综合整治,严格高度管控,提升北京行政管理效率和中央政务服务职能。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高标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精心编制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针对老城保护规划,要建立完善老城保护规划管控体系。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项工作加快推进编制老城整体保护规划,从中长期发展需求研究规划实施路径,强调历史脉络、文化价值等内容。逐步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管控体系,将文化传承、城市设计、宜居标准纳入规划管控内容,本着对历史、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扩大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保护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修复历史肌理。制定《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研究缓冲区重点建筑风貌整治提升方案,配合开展中轴线申遗。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研究制定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管控导则。
探索老城有机更新,要转变原来通过大拆大建不计成本改造城市的模式。围绕首都政务功能,研究如何有序推进疏解工作,同时切实改善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条件。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完善老城有机更新统筹实施平台,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街区更新是老城复兴的关键环节,要按照申请式改善、“共生院”改造的思路,推进核心区平房院落有机更新。将东城区雨儿胡同、西城区白塔寺地区打造成街区更新样板。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市政专业整合、用地功能复合、空间环境融合,引导市政设施小型化、隐形化、一体化建设,整体提升人居环境。强化精治共治法治,完善责任规划师制度。
积极构建减量发展体制机制
减量发展改革是今年市委确定的头号改革任务,要高度重视、坚定有序落实。
首先要坚定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堅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政策,形成政策合力。统筹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围绕“控新生、拆既有”目标,建立全面统一公开透明的执法平台,完善违法案件集体决策机制,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按照“场清地净”标准拆违腾退土地4000公顷,其中拟用于留白增绿的土地2000公顷。推动全市无违法建设街道(乡镇)创建工作。用好疏解腾退空间,对低效楼宇和用地盘活存量、腾笼换鸟,把“留白增绿”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积极构建减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深入研究建设用地减量的首都标准,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比例,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城市增长边界盲目扩张,确保完成减量30平方公里以上的年度任务。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引导机制,健全建筑规模管控机制。建立减量发展实施倒逼机制,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实施方案,完善增减挂钩机制,严把拆建比、拆占比,严格限制集中建设区外存量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倒逼集中建设区外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建立建设用地战略留白引导机制,严格用地功能审核。建立建设用地精细化利用机制,实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机制。创新减量发展的项目实施模式,总结大兴“乡镇统筹”、朝阳“一绿试点”政策创新经验,建立以规划实施单元为基础、以政策集成为平台的区域统筹机制。
再次是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转变土地整理模式。合理确定年度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减量规模。保障重点工程、住宅、高精尖产业、基础设施用地供应,促进职住平衡发展。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共有产权住房和集体租赁住房供地目标,其他商品住宅按市场规律适时供地,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居住产品品质,研究完善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地政策。建立市区共建土地储备平台,加强资源资产资本的合理统筹、有效配置、减量提质发展,重点推进存量项目实施,严控新增项目。
最后,要坚定推进浅山区、“大棚房”整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耕地非农化,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全力推动“大棚房”三类问题整改,确保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任务。全面落实区及乡镇主体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控制线,严防违法违规用地问题反弹回潮。精心组织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全面排查和典型项目处置,摸清底数、理清线索、依法施治、典型突破、平稳推进。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传统设施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消除“大棚房”问题产生土壤。积极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2019年度任务选址,扎实推进200万亩耕地落图。要以首善标准率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培训,强化横向沟通、纵向联动,调动多方积极性,多渠道、多途径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本刊编辑 林凤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