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时书面语与口头语互换的意义及方法
2020-04-07任怡
摘 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4—6岁幼儿是幼儿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多听故事有助于提高理解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形式包括口语,书面语和姿势语。讲故事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必备考核技能,经常困扰着老师们的是故事里书面语言与口语表达的转换,转换的意义是什么?何时转换,怎么转换?
关键词:书面语;口头语;讲故事;转换
一、故事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故事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好的故事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发现或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听故事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情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的表达能力也会从模仿故事的语言经过不断的积累向大胆的自我表达开始过渡。
二、故事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讲故事时离不开语言,语言分为故事书面语和口语两中。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具有语法严格,用词文雅,结构严谨的特点。口语则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具有用词通俗,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飞跃期,如果能很好的把握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得到快速的提高,因此,在讲故事时,老师更需要将很多词汇进行转换,这样幼儿才能理解故事的含义。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并以孩子为出发点,努力使语言儿童化。“儿童化”不是指教师语言向儿童不成熟的语言靠拢,而是指教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讲故事时语言要紧贴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很多词汇及对故事里的语言还不能够有效理解,加之有的故事语言比较单调乏味,如果不进行转换,孩子在听故事时便会觉得非常的枯燥无聊,如果将较难理解的语言或词汇进行转化,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对故事便会有更多的亲身感受或带入性感受,与故事达到内外的和谐与统一,这样便会与故事产生更多的共鸣,故事带给孩子们的启迪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影响。
三、故事里的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遵循的原则
1.在转换故事语言时尽量避繁就简
例如将故事原文中的“殊不知”转换为“他哪里想得到”,将故事原文中的“无能为力”转换为“一点办法也没有”,将故事原文中的“纯属无稽之谈”转换为“根本就不讲道理”,书面语成语“兴高采烈”,孩子开始不易懂,改为 “高高兴兴”通俗易懂。这样幼儿对故事理解的难度就降低了。
2.书面语转换为口语后再次转换为书面语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袋子→胶袋、堵住→堵塞、换掉→更换、探听→打听。教师在将故事里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后,需再次重复书面语言,便于幼儿了解书面语言和转换后的口语间的对应关系,不要让幼儿错失了学习优秀书面语的机会。因为故事里的语言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简洁而又流暢的。在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便可以运用故事里的语言再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讲故事活动。
3.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转换为幼儿理解的词语
讲故事对丰富幼儿词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所以,只有让他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掌握大量的语言才能巩固语言词汇,我们在对幼儿讲故事时在注意幼儿丰富孩子们的词汇的同时,还需注意到幼儿掌握的词汇常常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随着消极词汇过渡到积极词汇状於态并非一次就能达到,因此需要多反复,才能达到丰富词汇的效果。
4.生活中加强转换的练习,真实的情景中丰富幼儿的词汇
书面语言的认识是口头语言高度凝炼出来的。幼儿在理解很多书面语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更好的将书面语言在生活中运用。例如,当讲到“大汗淋漓”时,老师可以说它的意思是出了很多很多汗,出了很多汗,我们可以将“大汗淋漓”这样反复的转换,孩子们便知道了大汗淋漓其中的含义,那么,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老师便可以寻找契机的对孩子说“xxx,你已经大汗淋漓了,可以休息啦”孩子听后,便会将“大汗淋漓”与眼下出很多汗的他联系在一起,对“大汗淋漓”便又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也促进了他在平日的生活中练习并熟练使用“大汗淋漓”这个词汇了!
了解了在对中班幼儿讲故事时如何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语言,我们就需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多练习,这样便能将故事赋予的更多的意义被幼儿所接受与理解,还原故事语言的生活性,感受故事语言的流畅性,这便增强了幼儿与成人的感情交流,陶冶情操,为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金凤.浅析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魅力对发展幼儿语言的影响.科技信息,2013年1期
[2]林萍.倾听幼儿的声音.2007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3]颜晶晶.浅谈中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13年4期
作者简介:
任怡(197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