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的研究

2020-04-07童琪

关键词:绿洲导图课文

童琪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整合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整合利用各种学习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掌握、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合信息;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73-1

思维导图也被称作时心智导图,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其各级主题关系直观、简化的转变为可视化及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思维快速从具体形象的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集中注意力、保护学生个性有着重要意义。

新课改提出,我们不仅需要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整合,而且还需要有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学习素材,加以整合利用,因此,整合文本信息在日常课堂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合文本信息呢?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為例,阐述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通常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是线性地找出文中的几要素,在整合阅读时发现相同或相通之处进行关联,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就将思维导图加以利用,就会跳出陈腐的教学框架,从而将思维进行发散。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中都提到了沙漠和绿洲,因此,在设计课堂时,笔者就利用了思维导图的一个中心的特点,设计了从一个段落的学习提炼,到一篇甚至两篇文章的学习提炼,由学生自主合作找关键词,画出思维导图,既完成了语文阅读的体会关键词句的目标,又完成了两篇阅读素材的整合。

一、思维导图助力课前预习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顺学习思路、掌握阅读要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课堂之前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从而对课堂的设计进一步更改,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即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辅助工具,在教师给出的中心关键词引领下学习如何构建思维导图。在整合阅读教学中,提取《沙漠中的绿洲》中的一个段落,让学生围绕“代价”这一关键词去画出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种出花草树木的小思维导图,初步培养画思维导图的意识,感受它的奇妙,逐渐体会到把文章由厚读薄的快乐,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一环节尽数体现。

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中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主旨、训练要点及结构安排进行整体把握。例如《春日》,这首诗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教师可在教学时运用思维导图,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请用一个词汇来概括这种美”,分别请不同的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蓝天,有的同学回答花,有的同学回答万物,有的同学回答河流。然后教师可以总结为什么景色好,主要是东风吹的原因。然后可以提问《春日》表达的内涵什么,向学生介绍实际上是诗人赞美的春风的内涵。此时,老师可绘制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同时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三、思维导图辅助小组合作

《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中的一个关键点即“沙漠是如何变成绿洲的?”,在《云雀的心愿》中,云雀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在《沙漠中的绿洲》中,阿联酋人民给出了答案,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出发,便很快能自主梳理两篇文章。课前的小思维导图的铺垫在此刻发挥出它的作用,由小到大的过渡,反过来将课文由薄读厚。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两篇文章主旨,这时候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就逐渐体现出来。开放式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其中则是起到辅助作用,得益于思维导图的帮助。思维发散的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完全有余力去辅助组员完成思维导图,这反而帮助其本身将课文进行再巩固。思维导图形式并不固定,只要能够体现思维导图的三个特点,都会被给予肯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点评,学生对于这一新课堂模式的接受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四、思维导图提升课后复习

同样,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在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尝试回忆文本内容,查漏补缺,并继续读文本进行体会,修改和完善导图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联系以前学过的旧知,梳理总结知识点,使得导图的分支更加细化。在复习阶段,针对需要背诵和复述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根据思维导图的细节进行复述。

思维导图对于语文阅读,不仅具备了图像性和文字性,而且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推广与运用,这样,既帮助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又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端正自身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晓丹.T型课堂,整合教学[J].智慧教学,2017(07).

[2]汪圣龙.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07).

[3]窦毓奎.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04).

(作者单位:南京市宇通实验学校,江苏 南京211100)

猜你喜欢

绿洲导图课文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深海绿洲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精彩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