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精神传播促进乡村“善治”

2020-04-07张路凯赵曼玉

今传媒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善治乡村治理

张路凯 赵曼玉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作为中国红色精神的代表,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的精神凝练。通过把握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内涵,了解抓住典型、带动全局的“新乡模式”规律,从而利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来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培养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治理与振兴提供一个新路径,并给乡村扶贫工作以启发。

关键词:新乡先进群体;乡村振兴;红色精神;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046-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得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即乡村“善治”。没有乡村的“善治”,国家“善治”就无从谈起。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2]。这一意见的提出再次表明乡村治理的重要性,乡村治则天下安。

不论是国家治理还是乡村治理,治理首先得靠人,靠人自身的精神,如果没有先进的人来治理,治理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精神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在革命、建设到改革时期,红色精神伴随着共产党逐渐成长壮大,从较早的五四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再到北大荒精神、延安精神等,一个个红色精神鼓舞着各行各业不断投入国家的改革与建设中,催生了一批批先进英雄、先进模范。“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作为红色精神的一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的精神凝练。以新乡先进群体为代表的新乡现象,形成了一个乡村治理与振兴的新路径,给乡村治理与乡村扶贫工作带来了重要启示。

一、新乡先进群体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有10多位全国先进典型,100多位省级先进模范,1 000多位市县级先进人物先后从新乡牧野大地涌现出来,其中有5位被党中央号召全国学习[3]。这里面既有带领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刘庄书记史来贺,还有为了百姓幸福在基层奋斗几十年的吴金印,亦或是坚守家乡而放弃城市生活的刘志华,以及新一代先进代表裴春亮、范海涛等,这些先进人物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新乡先进群体数量多、质量优、活力强、影响大等特点。新乡先进群体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史来贺书记带领刘庄村民在1957~1963年间连续实现粮棉大丰收,随后被中央媒体广泛报道,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史来贺与刘庄村的热潮。自此,新乡先进“星云团”开始不断聚拢,从零零星星的“云”逐渐汇聚成“团”。

这些先进群体全都来自于牧野之乡——新乡,他们身上都有着对家乡的热爱,对百姓的坚持,都怀揣着一腔热血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建设基层。他们是河南人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对象,对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内涵

先进群体之所以被群众所铭记,是因为他们真真正正把百姓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将服务百姓铭记在心,心怀人民,从而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可以说,任何红色精神之所以有感召、有共鸣,正是在于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步步带领人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这片中原大地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先进群体们都恪守职位、兢兢业业,形成了富有“中原特色”的新乡先进群体精神。

(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

新乡先进群体大多来自于基层干部,他们是贯彻实施我党推行方针政策的关键所在。听党话,跟党走,新乡先进群体自始至终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时刻都将党的使命和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意志坚定、对党忠诚,而且分布范围广,不仅有县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等,还有一些在劳动或道德方面起着模范作用的农民代表。不论何种身份,他们心中自始至终都未忘记党的使命以及人民的需要[4]。

史來贺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从1952年担任新乡县刘庄村支部书记时就暗下决心“跟党走,挖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的背后是史来贺书记对党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奉献,更是恪尽职守的忘我奉献。同样,卫辉市唐庄镇的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甘愿到最贫苦的地方苦干实干,并主动放弃晋升调职的机会,一心为民,只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山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鲜活的例子都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大无畏情怀都离不开对党的忠诚,离不开他们对共产主义到来的坚定信念,也正是由于这份忠诚和信念,他们才有勇气去工作、去努力、去奋斗,去带领大家走向美好生活。

(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曾鲜明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作风”出了问题,干部就出了问题,乡村的建设也会跟着出问题。新乡先进群体一脉相承地坚持党的作风建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在多艰苦、多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始终坚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更重要的是,先进群体也充分利用群众的支持力量,将支持力量转化为改变现实的动力,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例如,被誉为“当代愚公”的张荣锁同志,他为了让回龙村村民走出大山,走向富裕。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开山凿石,历经千辛万苦硬生生地打出了一道长达8公里的盘山挂壁公路,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回龙精神”。这充分体现出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路线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展现了他们心系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精神品质

新乡先进群体面对任何问题,自始至终都亲力亲为,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实地的考察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乡村的全方面发展。以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的总经理范海涛为例,2007年国务院在全国上下开展了“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活动,范海涛秉着“壮士断腕”的心态,忍痛拆除了自己的小火电机,因为他知道要想使企业长久发展,就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放弃了对环境的保护,科学发展、与时俱进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不仅如此,他还将电厂的“废物”粉煤灰变成水泥,这不单单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为孟电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活中,先进群体在面对诱惑时,清楚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利是来自于人民,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着党和国家的重任,所以他们能够拒绝诱惑,抵制诱惑;工作中的他们也能够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不浮不躁,清正廉洁。先进群体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现在的每一位基层干部去学习,他们的所作所为值得百姓们传颂、铭记到今天、明天,甚至是千秋万代,他们永远都是榜样,是时代的标杆。

三、“新乡模式”——国家乡村治理现代化典范

(一)抓住典型,带动全局的“新乡模式”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5]。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话就道出英雄模范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早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要善于抓典型》短评中就提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如今被新乡市运用得炉火纯青。新乡市委市政府通过“抓住典型,带动全局”,不断增强队伍实力,提高队伍素质,在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出现之后,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等一批批先进群体也随之而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英模的效应是庞大的。在我國农村治理工作中,新乡先进群体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在带领自己所在地区脱贫的过程中,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道路。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他们的经验也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长期研究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的专家、新乡市委党校教授张敬民曾这样说:“如果没有一大批先进模范作支撑,这个国家、民族、地区是没有希望的;如果先进模范形不成合理结构的话,他是没有活力的;如果有了大批模范,不去支持的话,这个先进模范是不能长盛不衰的,可能会凋零的”[6]。新乡先进群体的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勇于探索是先进群体的时代特色,善于抓住时代机遇,是新乡先进群体的优秀品质。宣传、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就是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推动各地区基层干部建设家乡、建设乡村的步伐,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潮流。

正是因为这种模范效应,先进群体的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宣传先进集体精神,培育先进个人、集体,为家乡出力,新乡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先进群体规模越来越大,精神内涵也愈加丰富,二者相互作用之下,共同推进新乡乡村治理,在党的引领下走向共同富裕,而模范效应,也成为推动新乡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新乡先进群体引领乡村建设的内在规律

新乡先进群体引领乡村建设的内在规律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情感共鸣;二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三是敢于担当的行动催化。这些可以使得普通群众模仿先进、追随先进,从而进一步引领群众投入乡村建设。

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情感共鸣。也就是说先进来自于基层,他们自己本身也只是一个普通群众,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情感,从而进一步在思想或感情上产生相互感染的情绪。新乡先进群体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他们和群众心连心,他们的幸福就是群众的幸福,群众的幸福也就是他们的幸福。因此,在进行乡村治理时,每个村民都不会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积极投入乡村治理建设。

以无私奉献的榜样精神感召群众。先进群体大多来自基层党员干部,他们身上特有一种农民质朴的品质,能吃苦、能奉献,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通过一心为民、敢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通过致富路上一个个坚持不懈的行动感召群众,将村民聚拢在党员身边,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以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带动群众。先进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夸夸其谈,不纸上谈兵,凡事让结果说话,让群众评价。群众获得好处,哪有不跟着干?吴金印同志在分享基层工作法宝时就说,基层工作就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蓝图规划,接着便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现实。

四、利用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乡先进群体来自于农村,是基层的优秀代表,他们最了解群众的需要,也最知道乡村建设的方向所在。他们在乡村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他们所具备的“清正廉洁、心系群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都为乡村振兴开拓了美好局面,发挥着精神引领作用。

(一)着力通过“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这正如乡村振兴战略,要振兴的绝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这么简单,精神振兴是更加困难和重要的。只有乡风正,人心才能齐,文化氛围才能浓;只有文化氛围起来了,农民的素质和素养才能起来,从而进一步投入乡村建设当中,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新乡先进群体正在塑造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谋福利、求发展,他们把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先进群体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是我们党自古以来所奉行和追求的,也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他们所在的乡村都成为了各个地方基层干部学习、观摩的基地,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新时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人物。总之,以“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作为基层干部的思想信念教育,对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着力通过“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推动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之前的治理方式、治理体系等都已经相对落后,当务之急是要构建新型的乡村治理格局以适应现在的乡村现状。而先进群体在乡村治理新格局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与他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新乡先进群体在乡村治理中,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带动群众,发动群众,真真正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他们所治理的乡村风气正、人心环境美。因此,学习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有利于基层干部依法治理、科学管理乡村,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工作、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建造一个干群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着力通过“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培养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

培养一支优秀的、最了解农民和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新乡先进群體通过选出一个好支书、组成一个好班子、带出一个好队伍、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好路子来制定出一套符合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从而造福百姓。新乡先进群体长期生活在农村,扎根农村,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亲自抓班子、抓党建、带队伍,从而打造出一支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三农”队伍。

总之,乡村建设离不开先进群体的引领,新乡先进群体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先进精神的当代体现,他们代表的不仅仅只是新乡、河南,更代表了全中国。他们在乡村治理中探索出的实践经验为当前推进乡村治理新格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在为实现乡村奔向小康的目标不断地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6-23.

[3] 郑园园.论新乡先进群体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传播力研究,2018(20):204-226.

[4] 王明科.试论“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功能[J].中州学刊,2017(1):14-19.

[5] 摘自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6] 刘先琴.扎根沃土的大树——解读新乡先进群体现象[N].光明日报,2014-10-21.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善治乡村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善治”理念的新践行路径
情怀
情怀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