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审视与经验启示

2020-04-07李琳璐

高教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李琳璐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是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引擎,对于推进优秀创业型大学的创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生态系统的视域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生态系统相结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以斯坦福大学为案例对其关于创新创业的精神与文化、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支持性机构组织、企业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全景式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归纳出其对中国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啟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

一、背景介绍及问题提出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举措。[1]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之下,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随之得到凸显。加之我国正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为了打破“研究型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种传统的单轨道竞争模式,学界正在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双一流”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2]基于此,各院校都在努力尝试开辟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依旧是在传统的要素式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多处于碎片化的探索阶段,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明显,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3]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非各要素之间的机械组合叠加,而是立足于整体目标、依托于内在逻辑的诸要素之间的交互生成和有机整合,[4]因此,构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的生态式推进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国际社会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孕育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浪潮中,当时少数的教师和学生开始尝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等相关方面的改革,随后开始逐步扩散形成整体的创新创业浪潮,[5]在这一浪潮当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美国,有着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世界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硅谷是全球最耀眼的创新创业地带,而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这一地带最闪耀的明星,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形成了美国的硅谷生态模式。斯坦福大学非常注重实用,创立之初的办学宗旨就与哈佛大学等传统名校不同,其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以此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6]没有传统大学的高贵气质,摆脱了“象牙塔”的定位,从而实现了和社会的完美对接,形成了像生态体系一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循环系统,并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立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生态系统视域出发,通过系统搜索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所公开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综合创新创业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等,以此作为验证本文理论架构的经验基础,对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全景式描述和分析,不仅可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发展,更为我国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二、理论分析框架: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素及运行机制

“生态(Eco-)”一词本源于古希腊字(OIKOS),原意指家(house)或者栖息地,现指一切生物在自然环境之下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包括生物体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7]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坦斯利(Tansley)爵士首先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他在总结有关森林动态的研究基础之上,将物理学中的“系统”一词引入生态学。[8]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复杂的统一整体,其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9]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形成复杂的生态综合体。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生态学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观点,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视角。

“生态”这一概念不单单用来解释自然界的演变更替和新陈代谢,也广泛用于解释人类和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复杂关系。[10]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些学者援引了生态学的有关概念到社会学研究当中,以此来描述社会群落结构。20世纪50年代,为了进一步探究人类社会中的环境、群落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态系统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生物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1976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主张应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教育研究当中以此来探究教育在物质和精神环境中的发展规律。[12]自此,“生态论”激起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是为了进一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规律。在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所提出的“教育生态学”的启发之下,研究者将其引入到创新创业领域,开始从生态系统视域出发去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展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从自然生态系统(naturalecosystem)借用而来的,它主要以大学作为系统内核,强调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支持机制的互动与协调。[13]这一概念是凯瑟琳·邓恩(KatharineDunn)在2005年提出的,她在对比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外创业者和校内学生创业者的创业之路之后,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创业范式已经脱离了通过家族资源取得商业机会的老式企业家创业模式,并且其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也早已不再局限于斯隆管理学院,而是形成了一个由数十个项目机构和创业中心共同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14](注:虽然Dunn在文中所用的是“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一词,但是其文中所指的其实是以大学为基础、以教育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凯瑟琳·邓恩(KatharineDunn)并没有给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刘月秀基于生态系统的角度给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定义,即其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下,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基本发展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大学生与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激励保障、资源互补和辐射带动等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15]像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不是独立存在的一样,制约和调控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因子也不是单因子,而是综合的、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16]

从生态系统的视域来看,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的内部机制一样,大学校园内诸如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支持性机构组织等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各要素之间的张力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平衡,使其成为一个能够维持相对均衡秩序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生态系统。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我们也要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的思想,以此对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如图1所示,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子条目。无机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也会反作用于无机环境,改变周围环境的面貌。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可以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供给自身的生长,并给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在环境当中,通过无机环境再作用于生产者;消费者则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维持自我存活,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7]如表1所示,依据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角色扮演,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也有其对应的元素。良好的无机环境可以促进生态链各个环节的能量流动,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塑造与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位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初始端的是类似于“生产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它们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元素,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意产生的能量来源,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体验;类似“分解者”的创新创业支持性机构组织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项目培训、咨询服务、平台支持、资源供给等,促进知识商业化并使其切实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作为“消费者”存在的行业与企业,是维系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驱动力,可以吸收和转化创业成果,使其进入市场接受检验,其实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结果的检验。

生态性和互动性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这种整体的生态性和互动性也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当中,它们促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打破藩篱,增进互动和交流,呈现一种开放的姿态(如图2所示)。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者(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到“分解者(支持性机构组织)”的知识和创意信息的流动。接着“分解者”对生产者所产生的创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使创意落地,生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成果,之后在作为企业的“消费者”的推动之下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以完成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最后,“消费者”可以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生产者”,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及教师选拔和培训制度的改革等。而作为“无机环境”存在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则是维持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其所营造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作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有利于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支持性机构和合作企业的发展,反之,诸生态因子也均反作用于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对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从生态系统视域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影响之下的一条从创意的产生、执行到市场检验和反馈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条。

三、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素及运行机制分析

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全名小利兰·斯坦福大学(LelandStanfordJuniorUniversity),始建于1891年,是由美国著名的实业家、铁路巨头利兰·斯坦福(AmasaLelandStanford)与其妻子为了纪念死去的儿子小利兰·斯坦福而共同捐资创立的一所私立大学。[19]作为一名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利兰·斯坦福(AmasaLelandStanford)将注重实用与创新的精神传承注入到新建的斯坦福大学,塑造了其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与土壤,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无机环境——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

无机环境决定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创新创业发展氛围和环境则决定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运行状况及发展方向。正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自由之风吹拂”(Thewindoffreedomblows),其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如微风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创新创业发展氛围和环境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就极为重要,而创新创业俱乐部和社团、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创新创业学术研讨类活动这三者在创新创业精神塑造和文化培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作为创新创业文化生活延伸与拓展的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在斯坦福大学数量众多且行动活跃,它们在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中极具实力,其中绝大部分能够直接与校外的商业环境建立联系,较为有影响力的是斯坦福大学创业学生商业联盟(BusinessAssociationofStanfordEntrepreneurialStudents,BASES)、斯坦福商學院创业者俱乐部(GraduateSchoolofBusinessEntrepreneurClub,GSBE-Club)、斯坦福大学风险投资俱乐部(StanfordVentureCapitalClub,SVCC)等,有的创新创业俱乐部甚至能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的国际交流,例如亚太学生创业社团(Asia-PacificStudentEntrepreneurshipSociety,ASES)、拉美创业社团(SocietyforEntrepreneurshipinLatinAmerica,SELA)等,这些学生社团由学生自行召集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伙伴组成,并自主筹划活动,从多角度满足了学生创新创业者多方位的需求。[20]其次,斯坦福大学有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斯坦福社会创业挑战赛、斯坦福社会运动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由硅谷地区的知名大企业赞助每年举办的有15万美元奖励的“创业挑战大赛”(E-Challenge)等[21]得到全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青睐,汇聚了来自教育学、社会学以及众多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通过比赛相互认识,共同交流,对各自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种类齐全的创新创业学术研讨类活动也是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创业教育圆桌会议(Roundtable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E)、创业思想领导研讨会(EntrepreneurialThoughtLeadersSeminar)、创业周等学术研讨会,都在定期举办并不断扩大范围,提高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平台。[22]这些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举措,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功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生产者——课程体系、师资力量

如“生产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一样,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开展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是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实现以及素质的养成。

斯坦福大学在全校性课程设置上遵循“教研融合、学科交叉、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基本原则[23],在把握这一基本原则要义和精髓的基础之上,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创新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脱离了专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停留在没有活力和潜能的初级技术与操作层面。因此,斯坦福大学在专业领域内巧妙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包括教育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在内的很多院系都依据自身学科专业的特点与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从而极大程度降低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为特定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提供精准学习资源,加速形成创意和创业想法。[24]例如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结合教育专业开设了两门课程,其中一门课程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变革中的创新创业方式方法,作为社会教育中现实经验的支撑;第二门课程是致力于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发明设计,为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创业设计平台。[25]

第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通识教育之中。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综合素养,[26]通识教育的价值和精义,在于以人为本,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斯坦福大学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培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范畴。斯坦福大学现行的通识教育体系包括有效思考(Thinkingmatters)、思维与行动方法(Waysofthinking/Waysofdoing)、写作与修辞(WritingandRhetoric)及语言(Language)四大类,体现了对探究、分析、思辨、提问、行动、设计等与创造性高度相关的元能力(Meta-Skills)的高度重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7]

第三,理论类知识和应用类知识并行。基础性的理论类知识和实用性的应用类知识,是维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平衡发展的“两翼”,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得到同步提升,基于此,斯坦福大学在专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致力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安排。以工学院为例,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除了理论性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则是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变革与创新创业三者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初始阶段,就相当重视创业领导力、创业伦理道德等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能力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8]

第四,强调开放的跨学科综合式教育。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斯坦福大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十分强调跨学科教育,因此,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以商学院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就是说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全校性的,而非局限于某一学科或专业。[29]斯坦福大学允许学生结合个性化需求,任意跨院系选择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联合课程,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中,从而加强不同知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商学院和工学院,商学院开设了创业管理、技术和创新的战略管理、创业融资等20余门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工学院开设了包括领导力开发、技术创业、市场营销等30多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选修。[30]

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三个突出表现:第一,从教师特质上来说,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师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和市场需求感知力的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企业实训的经历,甚至有不少教师自己创办公司,与企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还善于开展跨学科和跨地域的研究,对现实世界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够给学生全方位的充分指导;第二,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构成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了有强大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之外,还聘请资深创业者、企业高管、退休教师组成顾问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前沿资讯。此外,还邀请世界各国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家、企业管理者等作为客座嘉宾与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政策方面极为宽松自由,以此来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斯坦福大学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周用一天的时间到校外的公司做兼职工作,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等,甚至允许他们在必要情况下停止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完全脱离教师岗位1~2年去开办公司,且斯坦福大学为其保留职位。

(三)分解者——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性机构组织

对于学生创业者来说,在创业初期厚积薄发的过程中,想要获得创业投资者的青睐极为困难,如果在校学生做出了富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创造发明或科研成果之后却无法得到“分解者”——支持性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助推其创意落地,那么他们的想法就可能搁浅甚至夭折,这时来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性机构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支持性机构主要包括四个组织:第一是院系组织,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工学院和商学院。工学院开设的技术创业项目(StanfordTechnologyVentureProgram,STVP),围绕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开设系统性的创新创业学习课程,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方法论方面的帮助,使其头脑中的创意变为现实。[31]商学院最著名的由学习(Learn)、参与(Engage)、加速(Accelerate)、颠覆(Disrupt)组成的LEAD项目,主要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训活动,为企业或者机构提供认证培训,帮助学员开拓创新思维,以企业家的方式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执行管理,提升团队的创造力和变革力;[32]第二是校友联盟组织,斯坦福大学在各个领域都培养了诸多的创新创业型高级人才,这些宝贵的校友资源可以为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形和无形的支持。2011年,斯坦福大学成立了官方的校友联盟组织——斯坦福天使和企业家团体校友联盟组织(StanfordAngels&Entrepreneurs),致力于加强创新创业团队与校友网络的联系,促进潜在的学生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投资人和企业家提供更多交流互助的机会;[33]第三是创新创业资源整合机构,为了切实有效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行动,充分整合和调动学校的创新创业资源及校友资源,斯坦福大学在2007年成立了“斯坦福创业网络(StanfordEntrepreneurshipNetwork,SEN)”,这是一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也是一个联结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中枢机构,以网络化的方式联结了包括学院组织、跨学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学生社团组织在内的创新创业服务组织,促进校内外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研究及实践,形成网络协同效应,为在校的学生创业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支持以及一站式、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他们可以在庞大的创新创业网络平台中获取资金支持、创业经验以及创新创业指导等,是其实現创业想法的良好催化剂;[34]第四是创业研究中心(CenterforEntrepreneurialStudies,CES),为了给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创业团队提供集中的创新创业支持和服务,加速其创新创业进程,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斯坦福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设立了斯坦福创业工作室(StanfordVentureStudio,SVS),为所有创业项目团队提供免费的24小时办公室,学生不仅能够与SVS前辈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和交流,每周还会有来自硅谷顶尖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的一对一咨询与指导服务,并且在各类软件与服务上享有专属折扣。不论项目是处于早期的概念阶段,还是已经进入实践筹划阶段,SVS都会为其提供一年的支持服务。[35]正是因为这些支持性机构的推动,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项目得以获得充足的资源与有效的协助,产生丰硕的创新创业成果。

(四)消费者——企业

当学生的科研成果或创造发明经过初期的支持和孵化都已都达到相对成熟阶段,就需要通过商业操作使其面对消费者,完成成果的转化进而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时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效合作关系就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

斯坦福大学充分扮演好了学生创业者与企业之间的介绍人或联络者的角色,与大型科技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创业企业、科技服务中介等都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或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和拓展创新创业合作网络,以此来保证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紧贴外部市场需求,触发学生的创意灵感进行科研创新,从而能更好地开辟和引领市场的发展,而非一味迎合或被动适应。鉴于此,斯坦福大学实施了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早在1970年斯坦福大学就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ofTechnologyLicensing,OTL),其主要负责斯坦福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统一为学校的各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将其转让到工业界,使得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打入市场转化为新产品,通过商业流程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和使用,是技术转移市场化的先行者。[36]据2011年的统计,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它产生了8000多项发明、3000多项许可,为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和研究事业创造了高达13亿美元的收益;[37]其次,建立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机制,凭借其居于硅谷核心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追踪市场前沿,推进科研创新,主动开辟和引领市场需求,实现了人才、知识与资金的有机结合,积极为在校学生创业成果的商业化提供服务;再者,斯坦福大学同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计划,在鼓励学校内部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基础之上,还依循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等级和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帮助其进行最新科研成果的传播以及培养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同时,企业通过斯坦福大学引入最近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高端技术人才,使得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扩大;最后,首创了互利共赢的“科技工作园区”模式,一方面,学校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更好更快地完成科学研究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得到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实现了高速发展。[38]斯坦福大学素有与企业持续不断合作交流的传统,形成了与硅谷之间互利互惠的良性创新创业循环系统。

(五)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如图3所示,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因子综合作用的复杂体,同时也是一个在共生网络关系下,各种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因子的动态复合体,在反应教育本质的基础之上也体现着生态性,形成了一种彼此间互利共生、动态平衡的稳定分布态势。

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种类齐全、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和社团、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学术研讨类活动营造了斯坦福大学浓厚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均起到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促进作用,而其他因素的完善和发展也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融入通识教育之中,强调理论类知识与应用类知识并行以及开放的跨学科综合式教育等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之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敏感性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与社会各界创新创业人士所组成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以及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宽松自由政策,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励学生的创业意愿,加速其在获得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产生创意。接着学生创业者的知识和创意信息传递给创新创业支持性机构,通过院系组织、校友联盟组织、创新创业资源整合机构以及创业研究中心在项目培训、咨询服务、平台支持、资源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使得学生创意得以落地执行,付诸实践。最后,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的建立、同企业签订的长期合作计划以及形成的“科技工作园区”模式推动了企业吸收和转化创新创业成果,使其进入市场接受检验,同时,企业也可将意见反馈回学校,通过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来完善课程体系等促进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此外,创新创业成果可以不断地充实和反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生态因子,进一步激发和促进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一个持续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循环系统,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启示

一个有效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基石,斯坦福大学将生态整体性思维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当中,盘活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因此,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当前正在着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内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第一,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是主导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无形之手,其内隐于创新创业活动之中,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生性动力。然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外部政策驱动为主,内生性动力明显不足,[39]因此,要加强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塑造与培养,以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欲望。首先,以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为基础,在物质、政策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和鼓励,以此來团结学校内部特定的创新创业群体,延伸与拓展学校文化,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其次,以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为抓手,举办种类齐全、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形成系统成熟的创新创业想法和执行方案,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之上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最后,以创新创业学术研讨类活动为依托,给学生创业者更多交流沟通与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通过创新创业方面的学术争鸣或学术批判,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前沿的创新创业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将创新创业基因根植于每一位学生创业者当中,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性格品质。

第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其是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和技能锻炼的思想之源,是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意产生的能量来源,关乎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与吸收,因此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需要在这两方面着力突破。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首先,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结合,学院应担负起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的责任,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背景开发趋于专业化的特色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学科特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协同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将创新创业精神品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将通识性教育思想嵌入其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教研融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通识性教育范畴,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解决创新创业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最后,高效整合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辐射到全校各个院系之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构建多样性、个性化的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调整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实行开放模式,主动吸引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兼职教师招聘制度,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其次,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方面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开放空间,鼓励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自主创业,主动和市场联合开发科研产品,甚至像斯坦福大学一样在为其保留教职的同时允许他们暂时离开高校去自主创业,积累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保障教师的主体性自由,为能动性的发挥预留足够的制度空间。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性机构组织对于具体落实创新创业想法,使创新创业从理论走向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多层次建立创意的支持及指导机构,搭建由咨询、培训、资金、硬件设施等构成的全方位的支撑平台,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首先,从院系层面通过开展各种项目和培训,给初次尝试创新创业的学生创业者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分析和规避在创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切实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建立一个综合平台联结校内外资源,搭建创新创业网络,利用资源盘活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包括场地和资金帮助在内的多样化的服务,并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深入指导,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尽可能扫除不必要的障碍,铺平道路。最后,学校应该提高对校友资源的重视程度,合理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挖掘创业成功的人士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述自身的创业历程,用亲身经验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服务,同时,借助校友力量,使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及资金物质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最后一环,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成败与否,因此,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载体作用,努力寻找学校专业与产业经济的契合点,对接市场需求,将学校置于主动地位,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扩展大学创新创业科技园的功能,加强创新创业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構建校企合作的产研共同体,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全线链条,使得大学创新创业科技园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体支撑和有力载体,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顺利走出校园,进入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创新创业实践当中去。其次,要进一步丰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渠道、完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深度,从制度上扫除校企合作的固有障碍和壁垒,为创新创业产品能够成功立足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如建立企业提供科研资金和市场信息、高校提供科学技术和成果的校企联合研究院,推动协同创新,或者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多路径的深度合作,推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呈现一种复杂的高度网络化的特征,涵盖其间的关联关系和彼此交互的过程,其良好运转依赖于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内生成长。因此也有必要理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其间的运行机制,通过生产者(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到分解者(支持性机构组织)再到消费者(企业)的演进,并在无机环境(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作用下,完成整个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过程,最后通过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到生产者,实现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构筑一个健康有序、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3):65-66.

[2]冯倬琳,刘雪莹,姜雅萃,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要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43-50.

[3]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7):66-72.

[4]FettersML,GreenePG,RiceMP,etal.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Based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s:GlobalPractices[M].UK: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Cheltenham,2010:45,76.

[5]黄兆信,罗志敏.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11):58-64.

[6]HistoryofStanford:TheBirthoftheUniversity[EB/OL].[2018-03-14].http://www.stanford.edu/about/history/index.html.

[7]Ecology[EB/OL].[2018-03-14].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logy.

[8]陈少雄.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1):64-69.

[9]杨京平.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0]BrushCG.Exploringtheconceptofa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ecosystem[A].InnovationPathwaysforUniversityEntrepreneurshipinthe21stCentury[C].UK:EmeraldGroupPublishingLimited,2014:25-39.

[11]徐小洲,王旭燕.GALCHS视野下的创业教育生态发展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2):16-21,111.

[12]CreminLA.PublicEducation[M].NewYork:BasicBooksIncPublishers,1976:24.

[13]刘振亚.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80-82.

[14]DunnK.The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J].TechnologyReview,2005(9).

[15]刘月秀.生态系统视域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61-63.

[16]LuiísaCarvalho,TeresaCostaandPedroDominguinhos.CreatinganEntrepreneurshipEcosysteminHigherEducation[EB/OL].[2018-03-15].https://comum.rcaap.pt/bitstream/10400.26/4106/1/InTech-Creating_an_entrepreneurship_ecosystem_in_higher_education.pdf.

[17]Ecosystem[EB/OL].[2018-03-16].https://en.wikipedia.org/wiki/Ecosystem.

[18]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3):64-71.

[19]125StanfordStories[EB/OL].[2018-03-17].http://125.stanford.edu.

[20]StudentGroups[EB/OL].[2018-03-18].http://sen.stanford.edu.

[21]SorinaM,SocaciuT,ElenaR.Modelinnovationsystemforeconomicaldevelopmentus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ProcediaEconomicsandFinance,2012(3):521-526.

[22]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使其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顶尖[EB/OL].[2018-03-19].https://wenku.baidu.com/view/8ee804b8b8f67c1cfad6b856.html.

[23][37]CharlesEEesley,WilliamFMille.StanfordUniversitysEconomicImpactvia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R].USA:StanfordUniversity,2012.

[24][27][30]StanfordBulletin:ExploreCourses[EB/OL].[2018-03-20].http://explorecourses.stanford.edu.

[25]劉博涵,等.2016年寒假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海外实践美国西部创新创业教育调研实践支队总结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16:4.

[26]SHarkema,HSchout.IncorporatingStudent-CenteredLearningi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EuropeanJournalofEducation,2008,(4):513.

[28]SchoolofEngineering[EB/OL].[2018-03-21].https://engineering.stanford.edu.

[29]Stanford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ertificate:CertificateCourses[EB/OL].[2018-03-22].https://scpd.stanford.edu/public/category/courseCategoryCertificateProfile.do?method=load&certificateId=14800052.

[31]MJBliemel.Gett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OutoftheClassroomandintoStudentsHeads[J].EntrepreneurshipResearchJournal,2014(2):236.

[32]StanfordBusinessInsight:Entrepreneurship[EB/OL].[2018-03-21].https://www.gsb.stanford.edu/insights/entrepreneurship.

[33]Growyourcompany,portfolio,andcareerwithSA&E[EB/OL].[2018-03-23].http://stanfordaande.com.

[34]StanfordEntrepreneurshipNetwork[EB/OL].[2018-03-24].http://sen.stanford.edu/#members.

[35]StanfordVentureStudio[EB/OL].[2018-03-24].https://www.gsb.stanford.edu/stanford-community/entrepreneurship/venture-studio.

[36]OfficeofTechnologyLicensing[EB/OL].[2018-03-24].http://otl.stanford.edu.

[38][39]黄维.产学研合作: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S1):91-93.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斯坦福大学 超神的凡人之躯
看电影,选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愁找不到工作
斯坦福大学成立以人为本的AI研究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斯坦福大学研发出安全性更高的锂离子电池
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使命与专业化管理
学位不过是简历上的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