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抽象思维的“可视化”培养策略

2020-04-07李增文

关键词:抽象思维可视化数学

李增文

摘 要:抽象思维是数学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体、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可视化”就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具体的事物为依托,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可操作、可观察的“可视化”活动,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可视化”;数学;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13-2

抽象思维思维活动的本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其中,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大家一致公认的是: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在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体、逐步向抽象性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理论和实践之间似乎鸿沟阻隔,天堑难渡。透视抽象思维在教学中的真相,我们往往还能看到颇多的偏失。

一、数学抽象思维“可视化”教学的误区

1.忽视生活的已有经验。前阶段,我们有位年轻老师参加了支教活动。他来到山区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分数的初步认识》。“分蛋糕”图片揭示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转移到“蛋糕”上来,大都迷恋着“蛋糕”的色、香、味,讲述起自己美食的过程,课堂气氛异样地活跃,却完全脱离了教学的主线。这样的教学组织,自然是和原设定背道而驰了。事后我们询问了几个孩子对于“蛋糕”的认识才知道,“蛋糕”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还是“奢侈品”,很少见到和难得一尝。

2.忽略知识的本质特征。数学知识,就其存在形式而言无非就是概念、公式、定律等,但就其本质来讲就是生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譬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简单化处理,结果在应用时出问题了,有的学生在加数、减数交换位置时就显得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根本性在于忽略知识的本质特征,简单化地用字母式子表示其抽象的“外形”,导致核心意义的丢失。如果我们能巧妙引入“换位置”的例子,那么其本质的“不管怎么交换:男生还是男生、女生还是女生”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抽象成:交换位置后“加数仍然是加数,减数仍然是减数”的本质特征。

3.轻视思维的内在规律。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和其它的读、记式的学科学习有较大的区别。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特征。抽象思维培养的关键是要从丰富学生的表象开始入手,抓牢、踩实思维发展的这块“垫脚石”,把握其完整的、清晰可见的发生和发展轨迹,最终就能顺利地实现跳跃式的思维质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这种能力不是自动完成的,自有其途径和规律可循,任何自成和速成的想法,都是有害学生的思维成长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视化”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物体或实物图像的观察、辨认,使视觉和感知觉、听觉协同一体,从而确定信息主体、丰富表象认识,进而引发和促进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等思维活动,进而影响和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纵观思维发展的整体过程,“可视化”策略属于前端范畴,是基础性的教学方法。從这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贴合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可视化”的策略。

二、数学抽象思维“可视化”培养的策略。

1.美图简画,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删繁就简”的形式,把生活图形进行简单的、有效的处理,忽略无关数学思维的信息,突出和强化几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以三年级的《一一间隔》为例——教师出示课本例题的图片,媒体放大观察主体,让学生看了以后说说:手帕和小夹子时怎样排列的?

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关注手帕的色彩和形状转移到手帕有几块、夹子有几个这些数学信息上来,关注到夹子和手帕的排列次序上来了。如果老师有这样的设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这张图进一步“简化”,真正地抛开非数学的元素,只留下数学本质的东西来,就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了。

师:想不想画得更简单些?你想怎么画?

师:小夹子用“┃”来表示,手帕用“□”来表示。可以吗?

生:画图操作“┃□┃□┃□┃□┃□┃□┃□┃□┃□┃”。

师:数一数看,手帕有几块?夹子有几个?

师:哪个多?多几个?

有了第一幅图的经验,接下来孩子们学习第二图图、第三图就轻松多了。

师:请你用喜欢的形状把小兔和蘑菇画下来。

生:操作,交流。

有的画成:┃o┃o┃o┃o┃o┃o┃o┃;

有的写成:808080808080808;

……

师:数一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在以上的几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对具体图像的观察,到用“┃”和“□”的代替,再到用数字“8”和“0”的应用,替换合理,转换自然。产生这些变换的原因很明显,是学生能抓住“可视”图像的本质规律,合理寻找到简单易行的一竖一横、一圈一方,甚至是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再到后来,就连刚刚以为简单的一竖一横、一圈一方和数字字母都被算式来取代了。从图形到符号到算式,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蝶化”期。

2.题组优化,知识本质规律化。题组,顾名思义就是一组数学题的集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和单题练习相比较,题组练习蕴含的数学信息量倍增,思维训练价值更大。这是“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在学生进行“连续地加”和“格子里涂”两个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把“9的乘法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第一个数从上往下依次是1、2、3……

师:对的。还有呢?

生2:第二个数都是“9”,对得很整齐。

师:这是相同点。好!

生3:等号右边的数也是有规律的。

师:(鼓励性地)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没看出来哦。说说你的发现。

生3:你看,只有一个一位数,有8个两位数。两位数的各位从“9”到“1”,十位数反过来了,是从“1”到“9”。

师:(作恍然大悟状),明白了,你太厉害了。

生4:老师老师,我看出来了,两位数个位加十位,都是“9”。

师:是吗?我们来口算一下。第一个,不用加;第二个1+8,嗯,是的;第三个2+7……

师:真的很会观察,我们一起来为你们点赞。

师:那我要考考你们了。有个小朋友写“几乘9”的结果是“35”,你说对吗?

生5:不对不对,要么是“36”,要么是“45”。

……

可以看出,学生的发现,其思维层次还是十分明显的。但不管在哪种程度上,他们的分析和结论都源自观察,不呈现题组就不会有联想和结论。

步步登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首先得益于“可视”的题组,让学生在反复的观察中不断进行比较。整个过程中,题组醒目地摆放在眼前,犹如“垫脚石”俯下身子甘愿为思维的发散服务

3.长坡缓行,思维逻辑抽象化。艺术大师丰子恺的《渐》里有这样一句妙语:犹如从斜度极缓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按此意义,教学时应该从一开始就层层分化难点,建成“极缓的山坡”,使学生“走下来”不生突兀、轻松抵达。看二年级的“线段图的认识”教学——

师:出示图片。问:小朋友喜欢吗?

生:(齐)喜欢。

师:(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画了4只鸡。

师:变化成图片,问:看好老师,画了什么?

生:在4只鸡周围画了个框。

师:看得真仔细。

(隐去框里鸡)继续仔细看。变化圖片。

生:框里的鸡不见了。只剩下长方形的框了。

师:我们可以想一想:刚才框里有什么?

生:刚才框里有4只鸡。

师:真厉害!老师把4只鸡藏起来了,小朋友心里还有,是吧。

继续仔细看哦(媒体展示:长方形慢慢压缩成线段图,)

师:现在还能看到4只鸡吗?在哪里?

生:能。4只鸡就藏在这四条黑线里。

师:你的眼睛真是雪亮雪亮的!

是不是这样呢?(媒体回放,到长方形、到鸡的图像;再顺放到长方形和线段图。)

师:大家看看,长方形虽然变得扁了,有个地方一直没有变?谁知道?

生:我知道,长度没有变!

……

为实现用线段图来表示“鸡的只数”这个抽象知识,每走一步又都紧紧地依托“可视”图像,定格后明确数学信息,每一次变化都是平缓式的及其自然。顺向和逆向的回放反复中始终坚持数形结合,也是进一步脱离具象,剥离非主要的信息的过程,强化了这种抽象的思维本质,直到最终实现“线段表示数量”的认知目标。

如前所述,“可视化”策略是前端性的思维训练方法,它有自己特有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可视化”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就会慢慢脱离对具体物体的依赖、不必借助表象的支撑而完全能进行“凭空”的思考。此外,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可视化”,不能为了“生动”故意制造“可视化”,更不能为了“秀课”而进行“可视化”的表演等。正视“可视化”抽象思维基础地位和积极作用,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可视化数学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