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居民道德态度的经济及个人因素

2020-04-07王钰

市场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

王钰

摘要:本文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找寻居民道德态度的经济及个人影响因素,分析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状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在影响个人道德态度的自身因素、经济地位因素以及个人利益因素中,性别、学历、经济地位、个人利益都对居民道德态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现代教育和生活体系中的道德文明教育相对缺乏,所以除了经济发展以外,加强文明道德建设,在教育和宣传方面必须做足做细,在每一个居民心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道德态度;居民心态;经济因素;道德建设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经济建设稳步向前的同时文明和道德建设却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甚至频繁出现令人堪忧的社会冷漠,道德滑坡等等严重的社会现象。集体冷漠和社会道德被热烈地进行讨论和辩驳,政府、媒体和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起了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和道德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及文化的软实力确实不容忽视,社会道德问题急需关注和被解决。

态度一词更加侧重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而道德则更加侧重于伦理学研究范畴。二者相结合的道德态度是每一个“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也同样无法避免的价值取向。亚里士多德曾經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无不生活在一种对外的态度中。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并且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而道德更是社会生活、待人接物中不容被忽视的一点,那么何又为道德态度,2007年马向真在《道德态度及其转变》一文中指出,道德态度是指“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存的道德心理倾向。”“主要是指道德生活中的对他人、对群体的行为、品质人格等所持有的一种稳定的看法。”也就是说道德态度在我们长期的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和自身心理状态等形成了隐性或是显性的稳定的倾向。

关于道德态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过许多,大多数基于一些较为宏观方面的因素加以深入研究,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伦理纲常的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影响等等。而我觉得道德态度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从每一个人的道德态度与其影响因素分析会更为贴切。本文将从三个大方向的影响因素来研究居民的社会道德态度,分别是:个人自身因素(性别及学历)、经济地位因素以及利益驱动因素。特地把利益驱动因素单独为一大方面是为了着重考虑在利益面前道德态度的改变。本文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到居民的社会道德态度基本状况以及可能的几点重要影响因素。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一:自身因素对个人道德态度有影响。1a:性别对于道德态度有影响,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道德态度更更倾向于好一点。女性在性别气质的建构中,本身就是以温柔,有同情心,有耐心等等这样的形容词来塑造的女性社会角色的,所以在性别的差异中女性相比较男性会更加善良和具有同情心,道德态度更加倾向于好的一边。而相反,男性本身的独立、干练,和在生活中所担负的更多压力和责任,在社会道德态度方面会更加倾向于不太好的一边。2a:学历对于道德态度有影响,学历越高相对的道德态度越倾向于好一点。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显然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态度,受到更加好的教育懂得的道理越多,更容易辨别事情的是与非。3a:宗教对于道德态度有影响,有宗教信仰的人相对道德态度更倾向于好一点。几乎所有的正常宗教教派的教义中都是引人为善,道德态度会更加偏于好一点。4a:户口对于道德态度有影响,农村户口相对非农村户口道德态度更倾向于不好一点。

假设二:经济地位对个人道德态度有影响。1b:经济地位的高低对个人道德态度有影响,相对较高的经济地位赋予了个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更高的经济地位使得人们接触到更好的社会资源,这会使较高经济地位的人在道德态度中偏向更好的一边。2b: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及风气的好坏对个人道德态度有影响,相对好的经济环境风气必然会引导生活其中的人往更加好的道德态度方向偏。

假设三:利益驱动对个人道德态度有影响。在很多现实面前,即使知道正确的道德取向和决定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出于个人利益,很多情况下会动摇本来就有的道德态度,这其实是一种内在的个人利益主义的隐性道德态度,非常值得研究。比较在乎个人利益的人会相对在道德态度中偏向于不太好的一边。

三、变量测量

1、因变量:道德综合评分。整体问卷中有21个变量来测量个人道德评分:1.随地吐痰2.插队3.公交或地铁上大声打电话4.餐馆里说话声音很大5.在公共场所的椅子或沙发上躺着睡觉6.上街碰到陌生人求助,对其置之不理。7.经常关心比我不幸的人8.有时不会同情他人的难处9.做决定前试着从每个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10.看到有人被利用时想要保护他们11.他人的不幸通常不会给我带来很大的烦忧12.看到别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通常不会同情他们13.相信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会试图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14.在批评他人之前,会尝试先替对方着想15.遵守交通规则16.遵守与工作相关的章程规则17.遵守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定18.购买冒牌或山寨产品19.遵守法律法规20.遵守组织纪律21.会侵占他人利益。通过不同的测量赋分然后累加计算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的变量数据。这些变量既包含了社会规范的遵守状况也包括了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态度状况,综合得分数字越高代表其道德态度越好。

2、自变量:根据研究假设的三个大方向,我选择了性别、学历、户口、宗教作为自身因素自变量。经济地位以收入和职业衡量,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社会经济环境及风气分为优、良、中、下四个层次。个人利益分为是否注重个人利益的二分变量。

四、数据分析及报告解释

进行模型分析前,先将所以预设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进行交互表和方差分析的双重相关显著性检验。检验的结果得到:性别、学历、经济地位、个人利益这四个自变量对于道德态度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男和女的道德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也会影响个人的道德态度情况,经济地位的高低和个人利益驱动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个人的道德态度取向。宗教和户口已经经济社会环境风气对于个人道德态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所以留下对因变量有着显著影响的四个自变量中性别和学历属于自身因素,经济地位属于经济因素,个人利益属于利益驱动因素。首先将性别和学历纳入关于自身因素的模型E1,再接着加入经济地位因素的变量形成模型E2,最后加入利益驱动因素形成模型E3。

道德态度影响因素的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E1、E2、E3中(系数后括号内为标准误,*p<0.05,**p<0.01,***p<0.001),模型E1数据为:性别(男=1)-0.416*(0.182);学历(本科以上为参照组)没上过学1.139*(0.483);小学0.711(0.382);初中0.819**(0.296);高中到大专0.219(0.263)。模型E2数据为:性别(男=1)-0.377*(0.186);学历(本科以上为参照组)没上过学1.266**(0.488);小学0.820*(0.395);初中0.889**(0.300);高中到大专0.311(0.268);经济地位(下层为参照组)上层0.951*(0.394);中层0.690***(0.190)。模型E3数据为:性别(男=1)-0.418(0.225);学历(本科以上为参照组)没上过学1.443**(0.548);小学0.743(0.438);初中1.226***(0.367);高中到大专0.589(0.325);经济地位(下层为参照组)上层0.688(0.432);中层0.854***(0.235);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利益=1)-0.717**(0.231)。

从模型E1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别的系数-0.416是显著的,而且系数为负说明男性相对于女性道德态度很好的发生比将减少66%(e-0.416)。就是说控制其他经济因素和利益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性别对于道德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女性的道德态度评分级别更加好。这与最初的研究假设是相吻合的,验证了最初的性别影响因素的假设。从模型E2中可以看到系数的大小减小了,但是依然是显著的,直到模型E3中加入了利益因素之后性别变为了不显著,可以看出性别只是最初影响个人道德态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之一,随之其他经济因素和利益因素的变动,性别因素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意思就是无论男女,在经济地位或者考虑个人利益的状况下,男女是没有道德态度上的差别的。

在E1模型中,学历的的参照组为本科以上,其中未上过学的系数为1.139,是显著的;小学的系数是0.711,不显著;初中的系数是0.819,是显著的;高中到大专的系数是0.219,不显著。这些系数无论是显著的还是不显著统统都是为正,也就是说无论哪一个学历相对于本科以上的学历,其道德态度评分高的发生比都是更高的。就拿未上过学的同本科以上的相比,未上学的比本科以上学历的道德态度评分有更高的发生比,是3.12倍,这是多么惊人,同样的初中学历比本科以上学历是2.27倍,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在加入了个人利益因素之后,学历的系数和显著性都没有改变,甚至是更为的显著,这不仅仅能说明教育和学历对于个人道德态度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更加是需要我们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进行反思。为什么没上过学的都要比本科以上的人道德意识强烈或者说是更加好?中国式的教育是否真的相对来讲过于的功利性了?还有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否都跟上了?所以道德态度的评分状况出现了如此惊人的结果,这都不好说。所以在学历这个变量上的假设是呈现相反的结果的,至于原因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E2模型中,经济地位上层的系数为0.951,经济地位中层的系数为0.690,这两个系数都是显著并且都是正的,其发生比都是下层的倍数。所以可以知道经济地位越是高,其道德态度的评分等级越是好,也就是可以基本验证经济地位高确实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并且经济地位越高生活环境相对越好,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可见一斑。然而在加入了个人利益因素之后,经济地位上层的系数变得不再显著,也是可以知道经济地位上层阶级顾忌到个人利益会改变他原有的道德态度,更通俗的说是道理和道德都懂得,但是部分时候个人利益更重要。

在E3模型中,个人利益的系数为-0.717,并且显著。由于系数为负数,我们可以知道关于利益的这个二分变量中,关注个人利益的人相对于不那么注重个人利益的人而言,道德态度更加美好的发生比仅仅是它的49%。也就是说在个人利益面前,道德态度的转变是相当明显的,道德取向往往就会屈服于个人利益,这与最初的研究假设也是吻合的。

五、小结讨论

综上所述,在影响个人道德态度的自身因素、经济地位因素以及个人利益因素中,性别、学历、经济地位、个人利益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性别、经济地位和个人利益都基本和最初的研究假设相符合。出乎意外的是,教育程度反而是相对较低的更容易偏向道德态度的良好面。现在教育体系中的道德文明方面是相对很缺位的,所以想要改善现状,加强建设道德文明新社会,在教育和宣传方面必须做足做细,在每一个居民心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其次,个人利益还是相对非常影响人们的道德选择和判断的,或许很多时候自己也不能够察觉,但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确实存在。政府在加强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对症下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来加强个人社会责任感。只有加强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减弱个人利益的主導作用,社会各种道德滑坡以及冷漠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只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为支撑,社会经济才会更好更稳发展,社会和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2:45—48.

[2]高兆明.《“社会伦理”辨》[J].学海,2000,5:36—40.

[3]郭毅然.《ELM模型与道德教育对象态度改变的说服路径》[J].探索,2010,4:128—132.

[4]候红霞.《当代社会道德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3,6:192—193.

[5]钱伟量.《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00,4:59—68.

[6]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浙江社会科学,2001,1:104—110.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
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浅谈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重要性探讨与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防止“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
企业伦理视角下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