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4-07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教育也随之创新和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许多教师依然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相互结合,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去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得到改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还过于机械,难以发挥出教学所具有的自主学习的优势。此外还缺乏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无法集中全部的精力,从而造成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此外,学生本身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也决定了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
2.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目前,很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期间,依然在采用“满堂灌”似的教学方式,导致出现了教师自我地教,学生枯燥地听的局面,而且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互动性。同时,师资条件也有限,使得教师除了上课之外,根本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此教学方式过于复杂,这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工作失去了意义,更为严重的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的要求。[1]
3.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伴随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随之增多,传统的应试教育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相应的改进,把应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也要安排一些兴趣的话题。此外还要加大对于教材、教学的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的知识内容,以此提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2]。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的求知行为。提问一直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手段,是教师调控教学氛围,不断激起学生思维高质量运转的重要方法,但现代教学所倡导的提问并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而枯燥的检查型提问,而是集趣味性与探索性于一体,更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可以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帮助迷茫中的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囗,将学生的肤浅认知引向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更加自主更加有效。如在学八下“维护秩序”时,有一个教学重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校门口乱像”。这个情景即面向社会,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某中学每到周末休假离校,学校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快速的接到自己孩子。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校门口堵的水泄不通,雨雪天气更糟糕。我的情景问题是:这种乱像造成了哪些影响? 疫情防控的当下如何保持社交距离? 你作为学生为了改变这种乱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在这样的乱像中你的体会有哪些? 在这样的情景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再结合课本学习新知,正真的学会,并学会学有所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互联网+创设情景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直观高效,多媒体教学被运用到课堂上的频率越来越广泛。如在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一个教学难点“戚休与共”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在一个土地已经干裂的、只剩下一颗枯树的空间。我的情景问题是:在这样一个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空间,现在我要将XXX同学投放进去,大家猜想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他能不能存活?为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直接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情景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而这样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更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围绕教材内容灵活设置教学任务,用生活化的教学任务赋予书本知识于实际意义,催化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倾注更多的精力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探究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结语:和过去的教学形式比较发现,作为中学教师来讲,要正确的将教学方式融入道德与法治到教学中,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不过,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设置多种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