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4-07覃事龙
◎ 覃事龙
一、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
在众多学科中,初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大多数学校为了满足升学率,淡化了初中地理在教学中的地位,将重心更多地转向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科目上。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初中地理作为人文学科的一分子,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对人文、地质以及现阶段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有细致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等优异品质。因此,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条理性
据观察研究发现,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仍然有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沿用老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一现象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对初中地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地理综合技能上的应用和学习,这与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观念相排斥。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准目标,教学内容也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应与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采用先进的地理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理清教学内容的层次条理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身边的地理现象。
2.教学定位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
初中地理教学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地理与相关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与资源节约意识。由于学生受到的应试教育理念颇深,导致学生为了更高的分数而被动地学习地理知识,与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相背离,与素质教育要求也极其不相符。
3.教学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完善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缺乏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与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相冲突,单调死板的教学考评机制,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掌握和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出现的地理问题,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素质教育视域下,仍存在以应试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完善初中地理教学考评机制势在必行。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1.优化教学课程内容,体现多元化和层次性
想要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改革,首先需要对已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并做出改革。在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时,教师要与传统的教学概念有所区分,最主要的是在教学课程内容中体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在日常教学时也要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如我国所秉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填充,注重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通过地理教学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利用体验式教学,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去接收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从而厌倦学习。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善于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摒弃掉一些老套陈旧的观念及方法,通过对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挖掘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地质特点与人文特色,以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地理世界中去,从而提高地理课的综合素质。
3.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将学生对人文地质特征及概念、环保节约意识也纳入到考评范畴中,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实施,也有助于对学生进一步展开素质教育。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地理问题。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条理性、教学定位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教学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完善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要优化教学课程内容,体现多元化和层次性,利用体验式教学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