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07刘芳明
刘芳明
甘肃省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参与无偿献血者是健康人,其目的是期望自己的血液、血浆可挽救他人生命[1]。本文选择240例无偿献血者为例,分析无偿献血过程中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由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献血者中选取240例为例进行探析,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120例)、B组(120例)两组。A组中有男性献血者75例,女性献血者45例,年龄在23岁到49岁之间;B组中有男性献血者78例,女性献血者42例,年龄在24岁到49岁之间。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1.2.1 无偿献血过程 (1)献血前征询献血者意见。(2)对献血者进行体检。主要为:测量献血者体温、血压及体重,只有符合献血标准者才可参与无偿献血。(3)初筛检查。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初筛检查,主要为:献血者血型、快速表面抗原检测、血色素。(4)采集血液。检测合格后,严格依据《血液采集操作规程》标准采集献血者血液。(5)贴签。血液采集完毕后,在血浆袋外部贴上标签。
1.2.2 护理方法
1.2.2.1 A组护理方法 给予A组献血者常规护理服务,主要为:向献血者发放宣传手册,为其讲解献血流程,指导献血者配合献血前体检、采血工作,为献血者讲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1.2.2.2 B组护理方法 给予B组献血者以人为本护理模式,主要措施为:
1)加强与献血者沟通,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部分献血者不了解献血过程、献血知识,因而其可能出现紧张情况。采血护士可通过与献血者的沟通,帮助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献血流程,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
2)满足献血者基本需求。第一,饮食干预。采血护士为献血者讲解采血前正确饮食方案(食用低蛋白、低脂食物)、献血后饮食需注意的问题(尽量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全方面体检,疲劳、熬夜者不可献血;献血完毕后,叮嘱献血者原地休息30分钟后再离去;为献血者提供舒适献血环境。第二,安全需要。采血护士依据《献血法》相关规定对献血者进行体检、血液初筛,符合规定者才可参与献血;采血护士要保证一次静脉穿刺成功;一次性医疗材料不可重复使用。第三,尊重献血者。采血护士要保证言行合理,尊重献血者的知情权、献血量选择权、隐私权。
1.3 观察标准
(1)利用舒适状况量表评估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越高表示献血者舒适性越高。
(2)利用献血反应分级标准分析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需住院治疗、出现残疾或功能不全症状、献血者死亡且死亡原因与献血相关的则表示献血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献血者献血后无以上症状则表示献血者出现非重度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研究,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方面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舒适状况评分对比 由表1可知,相较于A组来讲B组献血者各维度评分、总分更高(P<0.05)。
2.2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 B组120例中重度不良反应0例、非重度不良反应3例;A组120例中重度不良反应1例、非重度不良反应23例;B组不良反应率2.5%低于A组的20.0%,P<0.05。
3 讨论
无偿献血者无偿向采血单位提供了自己的血液,为挽救他人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稳定发展,需通过媒体宣传相关知识,鼓励民众无偿献血[2]。同时,献血者感受、献血反应将直接影响其再次献血意愿。采血过程中,采血护士应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开展采血工作;通过与献血者的有效沟通,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为献血者提供舒适献血环境;肯定献血者的付出、贡献,使献血者获得他人认同感;尊重献血者知情权、隐私权。
表1 两组献血者舒适状况评分对比(Mean±SD)
总之,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采用以人为本护理模式,可提升献血者舒适度、降低献血者不良反映几率,这对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