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常见的湿包原因与管理对策
2020-04-07刘三玉
刘三玉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高淳 211300
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其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1]。为降低我供应室湿包形成率,本文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供应室灭菌器灭菌包进行分析,分析供应室常见湿包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管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6月我院供应室常规灭菌的182084个灭菌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我院供应室经采取干预措施灭菌后的202422个灭菌包作为观察组。供应室共25人,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9名、消毒员5名、工人10名。使用山东新华XGI.DM-1.5型灭菌器。
1.2 方法 182084个灭菌包的对照组,行脉动真空方式的常规灭菌,当蒸汽压达到0.45MPA时,可开启灭菌器进行灭菌。将温度设置为134℃,将灭菌时间设为8min,干燥时间调整为12min,真空循环次数在3次以上,灭菌1807锅次。
观察组灭菌包灭菌器,具体灭菌操作同对照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湿包常见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控制,实现有效减少供应室湿包供应,灭菌1782锅次。
1.3 指标观察 统计两组湿包形成情况,分析湿包形成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湿包数据,湿包原因由百分比计量资料表示,给予卡方值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湿包形成情况 对照组182084包灭菌1807锅次,湿包30锅次,湿包300个,相比于观察组的202422包灭菌1782锅次,湿包10锅次,湿包15个,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分析供应室湿包形成原因 对照组湿包形成300个,其中包装问题60个、装载问题85个、蒸汽质量问题75个,设备问题80个,均高于观察组,P<0.05。
表1 供应室湿包形成原因分析表
3 讨论
3.1 分析湿包形成原因 (1)操作环节与设备问题。受灭菌设备、蒸汽质量、包装材料及装载等因素影响,增加了灭菌包的湿包发生风险。由于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缺乏,未对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具有正确认知,导致无菌包干燥、包装、装载、灭菌操作不够规范,降低了灭菌包的灭菌质量。灭菌设备性能以及设备相关问题包括锅炉系统、蒸汽管理、灭菌器性能和环境因素。都会对无菌包产生影响。
(2)灭菌包体积过大。由于灭菌包过大过重(标准体积为30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且包装得过紧,装载彼此之间空隙较小,并紧贴锅内壁,未严格遵循敷料与器械分别放在上、下层的原则,部分敷料包并未竖放,且碗、盘多数开口朝上,未添加防水巾[2]。
3.2 供应室湿包应对管理策略 (1)保障灭菌包合格装载与卸载。在装载灭菌包时,应确保灭菌包合理装载与卸载,将金属器械放置在下层,而敷料包放置在上层,大包与小包分别放在上与下两层,应有明显区分;织物类物品应垂直竖放;器械类或筛孔类容器应进行平放;底部无孔的盘、碗等物品应尽量倒放。保持包间隙在2.5cm左右,确保蒸汽可有效穿透。物品总装容积应低于80%。为防止蒸汽冷凝水滴落,不可紧挨灭菌室门摆放。严格遵守卸载规范,物品灭菌后,在推车上物理冷却时间应超过30min。物品冷却时,不可接触其他热物品。卸载区温度保持24℃以下,湿度70%以下。(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供应室工作质量提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相关灭菌消毒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与使用正确方法。灭菌前,应对设备进行有效预热。
本文湿包产生结果,对照组182084包灭菌1807锅次,湿包30锅次,湿包300个,相比于观察组的202422包灭菌1782锅次,湿包10锅次,湿包15个,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湿包形成300个,其中包装问题60个、装载问题85个、蒸汽质量问题75个,设备问题80个,均高于观察组,P<0.05。
4 结论
本实验对我院供应室灭菌物品的湿包分析,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对策干预,实验组的湿包形成率明显更低。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