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手麻部医护人员应对COVID-19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07江燕华刘桂枝张茹
江燕华,刘桂枝,张茹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自2019年12月在武汉感染流行以来,疫情严重,波及全国,我国已将此类感染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甲类管理。手术室作为感染防控重点部门,如对该类传染病手术管理不当,将成为最危险的环境,极易造成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和手术患者间交叉感染[1]。本研究将多元化培训模式在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中取得的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培训,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唯一号录入培训成绩为医护人员的工号作,2019年采用单一培训方式(即面对面现场授课的方式)作为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感染流行以来,疫情严重,波及全国,我们必须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又能达到培训效果,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于是,2020年1月起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即面授、视频播放、情景模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方式)作为干预组。对两组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实践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表1 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评分、操作实践评分(Mean±SD,分)
纳入标准:我科是由手术室以及麻醉科合并组成的手术室麻醉部,以下简称“手麻部”。纳入标准:每人具有唯一的工号的工作人员;成绩具有客观性。排除标准:非本科室员工除外。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2019年2月科室采用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对感染防控知识进行培训,对重点与难点进行强调在培训过程,现场操作手卫生的示范,院感各项规章制度流程的学习等。持续质量改进,消耗的时间比较长,效率低。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化培训模式来进行。
1.2.2.1 制定《手麻部COVID-19手术培训指导手册》及培训计划。
1.2.2.2 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面授,集中传统授课学习。以《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为基础进行理论学习,以各个细节来安排呼吸重症医学的医生授课,还有感染科护士长等学科专家授课用PPT进行理论授课,对专业知识进行储备。
1.2.2.3 视频播放 微型视频课程简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微信平台可以传播学习的方式。对于完成现成现场培训的,可以重复反复多次学习,场地不设限制,时间不设限制,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来进行学习。
1.2.2.4 手术场地模拟演练 进行手术相关内容情景模拟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操作实践为主,布置场景之后引导医护人员参与到模拟实践过程之中,重点讲解与演示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并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及解决的方式。
1.2.2.5 理论知识考试建立试题库,建立试题通过问卷星。
1.2.2.6 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与考核 理论集中授课,感控意识要着重训练并养成好的习惯,防护要求要在各类型场景下熟练掌握,熟练穿脱防护隔离装备,防护物资每5人配备一套,每一个人考核过关[3]。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配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下进行穿脱防护用品,重点强调视频中的重点内容,逐步深入培训通过阶段性播放的形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实践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分值0~100分,知识掌握越好分值越高。
由本科院感质控小组进行评估操作实践评分,内容:手卫生消毒、穿脱防护用品及患者感染防护,分值0~100分,操作实践技能掌握越好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好的数据录入Excel2010中,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的单一培训模式与2020年的多元化培训模式,统计分析两组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评分、操作实践评分,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在培训后的理论与操作实践得分均高。说明各类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效果显著。在多元化培训模式的过程中,因为进行培训是针对不同特点医护人员,且在环境中进行情景模拟,可使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更为深入被培训人员的接受到,并且形式新颖的培训模式,不同于以往呆板无趣培训模式,使医护人员更愿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的接受度也更高[4],培训效果达到更好。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传统单一培训模式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的过程中,临床需求以往的培训模式已不能有效满足了[5]。通过多元化培训模式,既能使医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又能使培训者融入到整个情境中,引导思考其操作过程,使医护人员更为深刻的掌握知识,更为广泛的理解,尤其在当前COVID-19盛行之时其探究应用意义较高。提升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认知度与操作实践,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