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
2020-04-07蒲小利
蒲小利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镇城底分院,山西 太原 030203
骨科手术创口面积大,患者术后极易产生疼痛,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效果[1]。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度疼痛的认知水平及控制能力,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各类镇痛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疼痛护理对骨科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为后期开展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划分即研究组和对照组,n=42,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7例,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为(40.16±5.3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6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0.21±5.39)岁,常规资料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超前镇痛、疼痛舒适护理干预、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①超前镇痛: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手术类型及不同镇痛药物的作用机理,采取超前镇痛护理干预,以多模式联合镇痛为主,护理人员遵医嘱联合应用多种镇痛药物,将每种药物用量降至最低,并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②疼痛舒适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通过慢节奏呼吸,深呼吸等达到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日常护理中需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调节室内湿度为50%左右,温度控制在22-25℃,术后对患者实施局部制动,调节患者体位,避免伤口牵拉引发的疼痛,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热敷、冷敷、按摩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③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其术后疼痛的性质及缓解疼痛的方法,为患者讲解镇痛类药物的作用及安全性,使患者了解药物依赖性、成瘾性、耐药性等知识,提高其对镇痛类药物的认知水平。指导患者掌握疼痛评分法,使其能够准确描述程度。
1.3 评价标准 疼痛程度指标包括轻度、中度、重度,利用VAS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得分为1-3分属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统计两组患者中度及重度疼痛患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疼痛程度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如P<0.05,则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组间术后疼痛程度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n(%)]
3 讨论
疼痛属于第五生命体征,骨科手术后剧烈疼痛极易导致患者体内大量释放炎性介质,并引发过度应激反应,恶性反射作用下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睡眠、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问题,不利于创口愈合,影响预后效果,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疼痛[2]。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采取疼痛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常规护理以遵医嘱用药为主,护理措施系统性不足,无法实现对患者疼痛的有效缓解。疼痛护理以骨科手术后期疼痛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骨科手术后患者疼痛情况的评估准确判断患者疼痛严重程度[3]。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水平。术后通过不同镇痛药物联合应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也可降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改善作用显著,配合采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对疼痛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可知,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术后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