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疗寒湿淤结型妇人腹痛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07童慧慧
童慧慧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黄湖分院,浙江 杭州 311118
妇人腹痛属于多见的妇科疾,常以盆腔炎、盆腔积液、子宫炎症和双侧附件炎症引起[1]。中医领域里,以脐为中心,脐下方为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少腹疼痛常以坠胀感和腰骶疼痛为主要症候表现。寒湿瘀结是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治疗需要结合活血、祛寒、利湿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少腹逐瘀汤应用其中观察疗效。结合我院58例腹痛妇人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58例腹痛妇人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性质随机分组,29例采取青霉素+甲硝唑(对照组),组中患者年龄(25—53)岁,平均(38.7±5.6)岁,平均病程(1.5±0.6)年。29例采取少腹逐瘀汤(研究组),组中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37.5±5.4)岁,平均病程(1.6±0.8)年。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提前排除对少腹逐瘀汤以及甲硝唑、青霉素中任意成分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42020388 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0.2g*100s)口服0.2—0.6g/次,4次/d,7d/疗程。在此基础上联合“青霉素V钾片”(国药准字:H20063718 生产厂家: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规格: 0.236g*12s)口服125-250mg/次,6—8h/次。
研究组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处方赤芍10克、五灵脂8克、小茴香9克、川穹10克、生蒲黄10克、元胡12克、当归12克、没药6克。在处方的基础上加减辨证,带下异常者积极循证,白带色黄,味腥臭、粘稠加蒲公英5克、败酱草6克、红藤及夏枯草各5克。主诉腰骶部疼痛明显,全身疲乏,加枸杞8克,杜仲6g川断及菟丝子各6克。冷水浸泡,文火煎煮取汁液200mL,日煎三次汁液混匀后分三次服用,7d/疗程。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种治疗方法下妇人腹痛症的改善情况和远期疗效。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对妇人腹痛症的体征以及疼痛程度完成评估。妇人腹痛中医症候常表现为:腰骶疼痛、下腹痛、痛经、双附件触痛、骶韧带触痛、带下异常、神疲、带下异常等八种常见症。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标准。以8分展开统计,0分无痛,1—2分(轻度),3—4分(中度),5分以上(重度)。8种症状共64分,分别在治疗7d、治疗14d时完成评估,评分越高症状改善效果越差。
对两组患者均展开治疗后随访,分别在治疗后3月,6月随访病情。观察腹痛症状的复发情况。复发人数越多说明远期疗效越差。随访过程中评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发症常有腹泻、呕吐、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皮疹等几类,并发症人数越多安全性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取SPSS26.0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Mean±SD),差异用“t”表示,[n(%)]代表计数资料,用χ2表示差异,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 两组治疗前症候积分差异不明显,治疗7d以及14d后研究组症候积分明显降低,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情况(分)
2.2 对比两组腹痛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后随访,研究组中病情复发(6.9%),低于对照组(31.1%),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腹痛复发和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腹痛症在妇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的症状类型,而导致妇人腹痛的疾病类型较多,通常盆腔炎、附件疾病和子宫炎症都能够引发腹痛[3]。治疗前需要及时明确疾病类型,了解疼痛性质和程度,并以此对症下药。西医临床治疗时常采取止痛、消炎等方式缓解症状。而中医领域中,妇人腹痛症一般由湿、寒、风、热等外邪引起。湿寒入侵能够影响血液循环,是造成淤堵症状的主要元凶。寒湿瘀结型腹痛在中医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对症治疗的方案可以结合中医典籍《医林改错》中少腹逐瘀汤进行治疗。该方剂中有川穹、当归、生蒲黄等几类药材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元胡在活血理气的基础上兼具止痛功效,能够缓解患者腹痛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合理加减化裁能够提高药方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我院58例腹痛患者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研究组病情复发(3.4%),低于对照组(31.1%),P<0.05。这说明少腹逐瘀汤应对腹痛患者有较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寒湿瘀结型腹痛妇人采取少腹逐瘀汤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疾病症状,远期疗效较对照组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