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及患者用药安全性分析
2020-04-07韩静李巧莹
韩静,李巧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急性期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发病时血糖易升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诱发多种并发症,加之药物疗法方案众多,还需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就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与用药安全性进行探究,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48例)与实验组(48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3±7.2)岁;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0±7.3)岁。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活动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展开;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糖尿病。两组入选者无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P>0.05,能够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即活血化瘀、脱水降颅压、吸氧等,并积极防治并发症,连续治疗三周。
为实验组实施依达拉奉(药品厂家: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191;药品规格:20mL:30mg)静脉滴注治疗,一次30mg,一日两次,连续治疗三周。
1.3 观察指标 (1)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量表评价大小便控制、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1],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借助NIHSS量表予以评价[2],分数越高则神经功能越差;(3)用药安全性:包括皮疹、肾功能异常、梗死性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活动中产生的观察数据,其中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可用(Mean±SD)表示,行t检验,而用药安全性可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有对比意义。
2 结果
(1)经治疗,实验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0例皮疹、1例肾功能异常、1例梗死性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2例皮疹、3例肾功能异常、3例梗死性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P<0.05,详情见表1。
表1 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药安全性对比(Mean±SD)[n(%)]
3 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为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发生自由基连锁反应[3],且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常伴有多种基础类疾病,若是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缺血再灌注,影响预后。
本次研究表明,较之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更适宜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主要表现在实验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4],用于急性期患者,能够减少病灶周围脑血流量,组织脑细胞氧化坏死,控制脑梗死进展,改善失语、肢体障碍等神经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加之不易出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基于依达拉奉对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较好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所以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