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9-3油田注聚井安全解聚剂研制及评价
2020-04-07申金伟郭布民敬季昀
陈 磊,赵 健,申金伟,李 梦,郭布民,敬季昀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 天津 300459)
JZ9-3 油田部分注聚井由于长期注聚,导致堵塞日趋严重,注入压力高,达不到油藏配注要求。目前注聚井解堵剂主要是以氧化剂为主[1-3],常用的氧化解堵剂有二氧化氯类[4-9]、过氧化物类[10]及其他氧化剂[11-12]等,但这类强氧化解堵剂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海上平台空间小,安全风险高,这类强氧化解堵剂难以推广。为此,根据JZ9-3油田注聚井堵塞物特征,研制了一种安全的解聚剂,可以有效降解现场垢样,在W井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JZ9-3油田W井堵塞物、聚合物,由油田现场提供;过碳酰胺,工业级,由上海高明化工有限公司提供;高锰酸钾、过氧化氢、β-环糊精、次氯酸钠、过硫酸铵、过硼酸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苯甲酰,分析纯,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稳定剂、缓蚀剂,工业品,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实验仪器
化学驱模拟实验装置,DHZ-50-180,由南通华兴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提供;Brookf i eld DV-Ⅲ黏度计,由美国博勒飞Brookf i eld公司提供;机械搅拌器,由青岛达芬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电热鼓风干燥箱,DHG-9053A,由北京利康达圣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扫描电子电镜,S-4800,由日立公司提供;X-am 2000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由德国德尔格公司提供。
1.2 实验方法
(1)聚合物溶液配制及降黏率测试
取JZ9-3现场聚合物粉配制浓度为5 000 mg/ L的聚合物溶液,测试聚合物溶液的初始黏度。然后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解聚剂,在60 ℃条件下放置12 h后,使用旋转黏度计测试其黏度。计算黏度损失率,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φ为降黏率,%;μ1为降解最终黏度,mPa·s;μ0为初始黏度,mPa·s。
(2)凝胶制备
采用有机铬交联剂和聚合物溶液制备凝胶。首先取5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边搅拌边加入浓度为0.05%有机铬交联剂,直到形成高强度的凝胶。在冻胶中加入解聚剂,在60 ℃条件下测量冻胶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最终黏度损失率,公式如式(1)所示。
(3)活性氧含量测定
配制浓度为1%的氧化剂,加入0.5%稳定剂。取10 mL溶液于烧杯中,加入80 mL蒸馏水和15 mL浓度为3 mol/L的H2SO4,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0.5 mol/L)滴定至微红色,记录滴定体积。活性氧质量分数按式(2)计算。
式中:ω为活性氧质量分数,%;c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V为滴定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体积,L;m为氧化剂质量,g。
(4) 堵塞物降解率测试
称取2 g烘干现场堵塞物,放入250 mL烧杯中,然后加入200 mL解聚剂溶液,在60 ℃下浸泡24 h后,将溶液进行过滤后烘干称重,计算堵塞物降解率,如式(3)。
式中:φ为溶蚀率,%;m1为降解前堵塞物质量,g;m2为降解后堵塞物质量,g。
(5) 一维填砂管评价解堵效果
将现场堵塞物与100目石英砂按照质量比1∶10混合,填入填砂管;饱和油田模拟地层水,测原始水测渗透率k1;以1.0 mL/min的速度反向注入2 PV解聚剂,然后关闭进口和出口端,在60 ℃下静置24 h;正向注入油田模拟地层水,测试填砂管解堵后的渗透率k2,计算渗透率恢复率,如式(4)所示。
式中:C为渗透率恢复率,%;k1为原始渗透率,10-3μm2;k2为解堵后水测渗透率,10-3μm2。
2 结果与讨论
2.1 注聚井堵塞物分析
渤海JZ9-3油田W井实施注聚已有11年,长期注聚导致注入压力高,达不到油藏配注要求。从现场取堵塞物进行成分分析,聚合物含量27.35%,原油含量2.76%,酸可溶物含量4.14%,其他杂质含量2.25%,其余成分为水。图1为W井堵塞物的表观图。从图1(a)中可以看出,堵塞物为碎屑状软固体混合物,具有较强的弹性。从图1(b)扫描电镜(SEM)中也可以看出,W井堵塞物主要表现为小的块状或片状聚合物的堆积,并能看到聚合物形成的网状结构,同时,堵塞物表面可以观察到细小的无机固体结晶。这些无机垢晶体主要是地层条件下流体混合产生的。因此,解聚剂的主剂以降解高强度聚合物为主。
图1 W井现场堵塞物
2.2 解聚剂配方筛选
2.2.1 解聚剂主剂筛选
浓度为5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的初始黏度1 200 mPa·s,加入聚合物降解剂后,解聚剂降黏率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氧化氢、过硫酸钾、过硫酸铵、次氯酸钠、过碳酰胺、过硼酸钠对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降黏率均达到99%以上,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图3 解聚剂对凝胶的降黏率
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形成凝胶的黏度为6 000 mPa·s,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和挑挂性,加入聚合物降解剂后,解聚剂降黏率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碳酰胺和过硼酸钠对凝胶的降黏率均达到99%以上。过氧化氢和过硼酸钠的水溶液不稳定,易释放出氧气,存在安全隐患,而过碳酰胺的理论氧活性含量为16%,强于过硫酸铵的氧化性。而且过碳酰胺稳定性好,效用时间长,水溶液pH值近中性,无副作用,无毒无公害,选择过碳酰胺作为解聚剂主剂。
2.2.2 稳定剂筛选
为了控制氧化物的分解速度,延长氧化物作用时间,需要加入稳定剂来改变溶液中活性氧的释放速度。过碳酰胺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活性氧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在25 ℃条件下,活性氧释放缓慢,在70 h后仍保持50%以上氧活性;在60℃下活性氧含量很快降低,44 h的活性氧含量降低了50%,在44 h左右就基本失去活性,为了延长活性氧在地层条件下的作用时间,因此要加入稳定剂。加入稳定剂后,在60 ℃下活性氧含量释放缓慢,44 h时溶液依旧保持较高的活性氧含量,72 h左右活性氧含量大约在8 %。延缓溶液活性氧释放速率,不仅增加解聚剂的安全性,防止生成氧气溢出,还延长解堵剂与堵塞物作用时间,适合注聚井深部解堵。
图2 解聚剂对聚合物溶液的降黏率
图4 活性氧含量随时间变化
2.3 解堵剂性能
2.3.1 现场堵塞物降解
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安全解聚剂配方:3%过碳酰胺+0.5%稳定剂+1%缓蚀剂。解聚剂对渤海W井现场堵塞物的解除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解堵剂降解堵塞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 h时,堵塞物胶团胀大,变得松软;在16 h时,堵塞物已被部分溶解;在32 h时,堵塞物中相互缠绕的聚合物基本完全降解,经过过滤,剩下少量无机固体和原油。剩余物经过烘干称重,计算溶蚀率为91.2%,说明解聚剂对现场聚合物垢样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2.3.2 一维物理模型驱替实验
通过一维填砂管模型模拟地层条件,进行解聚剂的解堵效果评价,注入压力曲线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解堵前水驱压力稳定在0.122 MPa左右,解堵后水驱压力稳定在0.041 MPa,解堵后注入压力大幅度减低。水测渗透率为139.22×10-3μm2,解堵后渗透率恢复至424.63×10-3μm2,最终渗透率恢复率为305%。说明注入解聚液后,堵塞物得以有效解除,地层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解聚剂具有良好效果。
图6 注入压力随注入体积的变化曲线
2.3.3 安全性
(1)腐蚀性评价
对解聚液进行腐蚀评价,溶液对N80钢片的腐蚀速度为1.14 g/m2·h,低于行业标准一级缓蚀剂指标要求。
(2)产生氧气测试
取100 mL解聚剂溶液,置于高温高压反应釜里,在60 ℃下静置48 h,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测试是否有氧气产生。测试结果显示,未检测出氧气,说明解聚剂溶液在48 h 内没有氧气产生和溢出,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3 现场应用
JZ9-3油田W井注聚已有11年,长期注聚导致注入压力高,达不到油藏配注要求。该井进行了一次解堵作业,作业后无效。解堵前日注聚量46.3 m3,日注水量227.6 m3,日注入总量274.6 m3,注入压力13.3 MPa。该井应用深部解堵剂进行解堵施工,共泵注解堵液150 m3,施工后关井24 h。解堵施工后恢复注聚,注入量由274 m3/d增加至390 m3/d,注入压力由13.3 MPa降至9.0 MPa,经过两个月仍然有效,说明该解堵剂对长期注聚井具有良好的解堵效果。
4 结论
(1)JZ9-3油田W井由于长期注聚,堵塞物具有较强的弹性,成分以聚合物为主。
(2)过碳酰胺活性氧含量为16%,对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和凝胶均都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加入稳定剂后,可以控制活性氧释放速率,提高解聚剂安全性,延长解聚剂有效作用时间,达到在储层深部解堵的效果。
(3)解聚剂对现场堵塞物溶蚀率达到91.6%,解堵后渗透率恢复率达到305%,并具有低腐蚀速率,不产生氧气的特点,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在现场注聚井解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