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西地区农村老年人的空间行为特征探析
——以北京门头沟区张家庄村为例

2020-04-07朱申韦金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落养老老年人

朱申,韦金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1 研究背景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重。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1]。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品质以及空间的适老化水平相比于城市的地区都急需提升。

2 研究对象

张家庄村位于北京市门头区清水镇,坐落于清水河西岸,上安沟、大安沟之间的一片开阔地上。109国道自村东而过。全村有267户,总人口431人,全村7岁以下低龄儿童:7人;7-12岁少年:12人;13-18岁青年人:19人;19-59人成年人:273人;60岁以上老人:120人;其中残疾人有73人(下图)。村内老龄化问题突出,残疾人人数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村庄空巢化较为严重,是京西地区较为典型的村落。

文章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张家庄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村老年人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跟踪调研研究,分析和总结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从而为农村地区老年人生活空间的完善提升提供依据。

张家庄村人口结构(自绘)

3 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空间行为特征

要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空间行为特征,就应该关注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持续的全周期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承载行为发生的空间也应该是连续的全面的,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孤立空间。文章中的“生活空间”主要根据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私密性分为屋内空间和村落公共空间。

3.1 屋内活动空间行为特征

居住空间包括老年人生活所必须的厨房空间、就寝空间、卫生间空间、餐厅空间等室内功能空间也包含了建筑的院落空间。屋内空间承载着跟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就寝、起居等基本生理机能也容纳着交流、休闲等精神需求。根据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室内空间的活动具有以下特性:

①私密性较高,屋内空间通过围墙或者栅栏作为边界形成一种围合空间,给使用者一种安全感,通过调研发现老年人休息、就餐、洗浴、接待、商议等私密行为基本上都在屋内空间进行,老年人在屋内空间的行为很少与外界发生交互关系,行为参与者也多是自己的亲人或独自一人;

②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调查发现超过80%的农村老年人夏季在白天时候更愿意在室外纳凉避暑,而在冬季基本上仅有不到7%的老年人会选择白天长时间逗留在室外,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其新城代谢降低,另一方面也与农村老年人节俭的生活方式有关,因为夏季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所产生的费用没有优惠补贴,而冬季采用电暖有电价优惠成本较低;

③对院落空间较为依赖,不同于城市,京西地区农村的居住单元基本上都是有建筑和院落组成,院落空间是老人生活空间的外部延伸,不仅扩展了老人的活动空间,也使得老人与阳光、树木等自然环境紧密接触,丰富了老人的生活行为[2],同时院落空间作为室内空间和村落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实现了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晾晒衣物、手工制作、养殖花草、饮茶等劳作与休闲行为都发生在院落空间;

④受身体状况制约较大,由于农村空巢化问题突出,更多的老年人的在情感上是希望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很多老年人的行动收到了制约,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工具或者他人的帮扶才能行动,这就导致他们的行动力大打折扣,只能在屋内空间活动。更有身体健康问题严重的老人,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行为能力。

3.2 村落公共空间行为特征

村落公共空间则主要包括村落的交通空间、休闲空间、娱乐空间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从事户外重体力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活动重心从田间转向村内,活动内容和范围正在逐渐缩小[3]。而农村相对单调的生活氛围以及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使得他们融入给给生活中,这也就使得老年人对村落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上升,成为农村老年人生活空间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发现出农村老年人在村落公共空间的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①互动性较强,张家庄村的老年人多为留守老人,他们对与外界互动交流的愿望比较强烈,在村落的公共空间里他们无论是见面寒暄还是相约遛弯都是一种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行为,这样可以是他们在对他人的互动上减轻独自生活带来的孤独感,也有助于形成一种公共互助模式。

②聚集现象明显,调研中发现很多时候村落公共空间总会有一部分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活动,打扑克、下棋、拉家常......很少有出现一个老年人在村落公共空间独处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于农村住宅的集群分布使得老年人的屋外活动区域相互重合,弱化了室外空间的活动边界。同时也是由于农村良好的邻里关系,使得大家能够组团建设,在情感上相互慰藉。

③安全便捷性优先,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行动力下降、步行速度变慢,这就造成他们对公共设施的设置范围、距离等交通可达性的因素更为敏感,离他们较远的公共设施一般利用率就会大幅度下降[4],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是距离自己家方圆500m的范围,同时他们也会考虑道路的坡度,平整度等因素,确保出行的安全便捷。

④行为模式单一,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村老年人在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动类型为打扑克、聊天、晒太阳、遛弯,行为模式较为单一。一方面与老年人的思想、行为喜好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的较弱,无法接触更多的更丰富的行为模式。此外村落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以及规划的不合理也是限制农村老年人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

4 对农村养老建设的启发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体系建设是以农村老年人为核心,要真正实现精准有效地呼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就必须依据老年人的空间行为特征做出科学的适老化设计。

4.1 科学配置公共资源

要根据村庄的人员结构及老年人分布的位置,以及老年人的行为习性,本着安全便捷的原则对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得老年人使用更加方便,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避免出现现有设施不适用、无人用的尴尬局面。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活动类型的丰富度,提供能够满足不同行为需求的基础设施。

4.2 配置专业化的服务空间

应配置设备齐全服务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得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也能参与到集体的互动中。同时也解决了季节性因素和天气因素对农村老年人活动的限制,将村落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到新高度。

4.3 构建更加完善的互助体系

农村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精神上的孤独感以及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农村的养老建设存在投入不足,资源紧缺等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邻里情深的优势,充分引导户鼓励老年人之间开展互帮互组。

5 结语

通过农村老年人空间行为特征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当下农村养老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同于城市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相对单调。农村老年人较少参加娱乐活动,劳作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待在家里或拜访左邻右舍,这与农村地区缺乏可供老年人进行娱乐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和设施有很大的关系。总体来讲,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精神生活相对简单、日常生活更加单一、对住宅的依赖性更大[5]。这些问题伴随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极大地限制了农村老年人老年生活的品质,但这也指出了加强农村养老建设的方向,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和提升农村养老的服务体系建设,一定会让农村老年人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感和社会归属感。

猜你喜欢

村落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