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例

2020-04-07李从容向文倩朱世见

中国名城 2020年3期
关键词:宜居障碍养老

李从容 向文倩 朱世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7.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城镇化的加速意味着城市将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居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未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城市道路未考虑到老年群体通行的便利性;城市环境恶化,更是侵害到老年群体,这些因素将对老年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各个城市不得不开始注重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来满足老年群体“就地养老”的需求。在国家层面,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关于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也开始对老年宜居环境的建筑作出具体的规划。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新时期中国各个区域的“领头羊”,必须全面对接老龄化的需求,建设宜居、宜养的城市环境。

关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或访谈的形式获取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如Chi-Wai Lui等[1](2009)认为积极友好的社会关系,包容的社会环境是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先决条件;Plouffe等[2](2010)通过对33个城市60岁以上人口进行调查,发现无障碍设施、服务的距离和可负担性、社会的安全性和包容性是各个地区老年人关注的重点因素。还有一些学者则是基于已有政策或者调查数据,构建出老年宜居的指标体系,如Massoti等[3](2007)提出可以通过社会机构组织介入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向社区提供资本、改善社区周围物质环境、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保障的宜居环境,基于此构建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Pandelaki等[4](2014)以WHO的ACF为框架构建了老年人城市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发现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亟需改善居住环境,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代际支持环境和邻里关系。PAK等[5](2018)通过对167名老年人社会调研,最终确定了物理环境、健康与福利、社会和经济四个维度来评价老年人的宜居环境。

国内关于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相当的丰富,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生活便利性、城市安全性、城市创新能力等[6][7]。而关于老年人宜居环境的研究较少,一部分学者是对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如李斌[8](2012)通过对养老设施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从养老设施的类型体系、养老设施的空间构成、养老设施的照料管理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李慧等[9](2018)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建设实践等方面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应包含适老居住环境、适老出行环境、适老健康支持环境、适老生活服务环境、敬老社会文化环境等五大板块。还有一部分学者对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如李珊等[10](2012)在对国外老年宜居社区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了老年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赵东霞[11](2013)借鉴国外有关宜居环境的研究成果,从对老年人的问卷访谈获取指标,构建出城市老年人宜居环境的指标体系。

综上,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成果,其具体指标是否适用于中国还有待考量。因此,本文结合我国老年宜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以人居环境科学环境理论以及生态城市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国家出台的老年宜居环境的相关政策,运用TOPSIS模型作为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评价模型,对北京、天津、上海、郑州等共9个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障碍因子模型测算城市老年宜居环境主要障碍因子,最后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老年保障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1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1.1 老年宜居环境的内涵

有关老年宜居环境内涵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旨在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居住舒适、出行便利、安全保障的生活环境。郭亚文等[12](2016)提出适宜的老年宜居环境应该是具有无障碍硬件设施,尊老敬老氛围好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李小云等[13](2018)认为理想的老年宜居环境应是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并重,共同推进物质环境、社会服务、参与互动等方面的建设。谭文静[14](2018)提出了良好的老年宜居环境应使它的设施和服务更具可及性,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能力。在各地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对老年宜居环境的内涵做出了定义。2013年8月27日,上海市率先发布了《上海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将老年宜居环境定义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老年人居住社区、老年人家庭、社会公众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政府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定期出台优老、惠老的政策,对老年人赖以使用的居住空间、出行空间、设施设备进行无障碍化改造和升级[15]。2016年12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将老年宜居环境定义为:以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为主,同时促进老年人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购物场所、养老文化设施、休憩空间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均等化[16]。

参照现有的研究,本文将老年宜居环境的内涵定义为: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便利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参与互动和社会关怀,让老年人有尊严、积极主动的安享晚年生活的环境。

1.2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人居环境科学环境理论以及生态城市理论作为指导,参照现有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50437-2007)、《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16]73号)、《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市政办发(2018)127号)、《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沪府〔2014〕73号)等相关政府政策文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17][18],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环境、老年保障环境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库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指标库

表2 指标相关性检验结果

表3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评价指标的可量化性,首先剔除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全年适宜温度天数、城市就业率、无障碍社区占比、城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面积、老年大学入学率、老年人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城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数量8个难以获取到数据的指标,剩余27个指标。

在初步删除指标库中较难量化和较难获取数据的指标之后,对余下指标进行共线性检验,删去相关度较大的指标,最后只保留相关度较低的指标,由于指标相关性检验结果较为繁杂,因此只展示部分指标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共线性检验删去相关性较高以及不能解释研究问题的的指标共6个,最终保留了19个指标,最终构建的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3)。

1.3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1.3.1 TOPSIS价值评价模型

TOPSIS法是多目标多属性决策方法的一种,目前已较为广泛的应用到经济、社会、环境、医疗、等领域。该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指标、样本数量及数据分布没有严格限制,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原始数据信息的利用比较充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因此,本文选用该方法对老年宜居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

2)权重确定。

3)建立规范化加权矩阵

4)确定正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

5)分别计算不同城市评价向量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D+j、D-j[19]。

7)按照TOPSIS价值评价模型计算公式,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宜居度进行测算,参照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将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宜居度按照大小划分为以下5个区间:[0,0.6)、[06,0.7)、[0.7,0.8)、[0.8,0.9)、[0.9,1],分别表示宜居度为差、一般、较好、好、很好5个评价等级[20],如表4所示。

表4 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标准

1.3.2 障碍因子模型

本文不仅以政府的视角来研究我国老年宜居环境的发展现状,还通过识别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针对各城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障碍因子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评价、公共服务评价和养老环境评价等研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1][22]。城市老年宜居环境障碍因子主要指的是指标层对目标层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指标,本研究主要利用因子贡献度Fij、指标偏离度Iij、障碍度(Yi,yij)3个主要指标对障碍因子进行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因子贡献度Fi,Ii。

其中,Wi是第i个指标的权重,Yij是第i个指标所属的第j个准则层的权重,是单项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与如上所述的策略三(2.3“将研究放置在相关文献的背景与情境之下”)一脉相承的是,高质量的研究需要明确地阐述研究对所处领域的贡献。这一部分往往体现在论文的“讨论”环节。不少刊物的投稿指南,还明确要求作者逐一地列举、阐述到底研究的哪些方面对现有文献或理论做出了贡献。这些贡献可以是理论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也可以是二者兼具。但不论如何,作者都需要明确地找到并阐述所提交论文与现有文献或理论的对话点,阐述论文的知识贡献所在。当然,在严格遵循上述6个步骤之后,这一步自然是“水到渠成”。

2)计算第i个指标对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结果的障碍度Yi。

2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及讨论

2.1 样本城市选取及数据来源

2.1.1 样本城市选取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圈。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应具有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性的作用,同时还应具有引领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因此,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例的对老年宜居环境进行研究具有主次分明、代表性强的特点,对于引导其他城市建设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也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另外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省会级城市,经济在区域内比较发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统计信息相对较完善易于获取评价指标的数据。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郑州、成都、重庆、武汉、西安9个国家中心城为本研究的评价对象。

2.1.2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个中心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比例通过搜索各地卫生部门有关综合性医院的统计资料获取。

2.2 样本城市现状分析及指标权重计算

2.2.1 样本城市现状分析

如图1所示,截止到2017年底,按照60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来看,9个国家中心城市均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时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城市总人口占比最高的是上海市,为33.10%;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是重庆市,为706.21万人。西安市、武汉市、广州市、郑州市四个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都少于200万,其中西安市、郑州市老年人口占比最少分别为15.95%和11.91%。上海市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图1 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老年人口现状

2.2.2 指标权重计算过程及结果

表5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表6 2013-2017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评价结果

表7 2013-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宜居度测算结果

2.3 总体评价结果及讨论

利用2013-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中的相关数据,首先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计算的指标权重构造加权矩阵,再根据加权矩阵分别计算评价各个城市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最后计算各个城市到最优方案的宜居度。

由表6可知,2013-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整体宜居度得分较高,北京市5年间都实现较快的增长。在2016年和2017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达到好的水平;2013-2017年天津市、郑州市、武汉市、西安市、成都市、重庆市老年宜居环境不断改善,成都市增速较快并在2017年达到好的水平,西安市总体老年宜居度2015年之前均低于0.7,属于“一般”水平,而郑州市虽然每年都有较快增长但在9个国家中心城中依旧排名最后。各个城市的老年宜居环境的水平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说明了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更有能力为老年人创造适于生活的环境。

2.4 子环境评价结果及讨论

2.4.1 自然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及讨论

根据表7可以看出,2013-2017年各城市整体自然生态环境宜居度不断提高,但是得分普遍不高。2013-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只有广州市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得分值迈过0.8分达到好的水平,其余城市均为0.8以下,甚至0.7以下。上海、成都、重庆的情况较好,5年得分均在0.7-0.8之间。其中西安市的得分最低,前四年得分都在0.7以下,为“一般”。到2017年时自然环境宜居度水平开始较大幅度提升,逐渐过度到“较好”水平,其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西安正在大力发展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尚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另一方面是西安市地处西北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空气相较于其他城市来说较差,因此自然环境舒适度低。

2.4.2 社会经济环境评价结果及讨论

表8 2013-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宜居度测算结果

表9 2013-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老年保障环境宜居度测算结果

如表8所示,2013-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宜居度总体在0.6-0.8之间,基本都呈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除郑州市外,其他城市得分都在0.7以上,属于“较好”水平。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宜居度均大于0.8,属于“好”的水平,天津2017年也跨入“好”的水平,2015年西安的得分也提高到0.72,其水平由“一般”转向“较好”阶段,这主要是得益于西安市较发达的高技术产业,使其走在了转型发展的前列。其中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是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尚处于转型发展初步阶段,因此社会经济环境相对较弱。

2.4.3 老年保障环境评价结果及讨论

养老保障环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二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的比例、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每千名老人医疗技术人员等指标构成,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养老服务能力,利用宜居度公式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9可知,各城市老年保障环境宜居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西安市由“一般”转向“较好”,2017年又有较大提升,2013-2017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3个城市老年保障环境得分虽然总体上要好于其他6个国家中心城市,但是其发展速度并不高。各城市之间的老年保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广州市得分均在0.7以上,其中北京2017年得分高达0.9,宜居度达到“很好”水平,而天津、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这些新一线城市的综合的得分均在0.8以下。说明了同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新一线城市在老年保障环境建设这一方面仍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老年服务设施为主的老年保障环境是老年人获得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该类城市应加强对医疗、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2.5 障碍因子测算结果及讨论

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综合评价并不仅是对各个城市的老年宜居环境的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和对比,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影响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发展的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以便将来为公共部门制定或改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利用障碍因子模型计测算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目标层障碍因子,由于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只列出9个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指标层对目标层障碍度影响排名前5的障碍因子,如表10所示。

a)环境空气优良率成为除广州外其他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障碍因子。从2017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首要要障碍因子测算结果来看,城市空气优良率(D13)成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郑州市、西安市、成都市、重庆市7个国家中心城市老年宜居环境障碍度最大的因子,武汉市城市空气优良率(D13)障碍度排名第二,说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依然是提升城市老年宜居环境水平的首要任务;另外,郑州市、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D11)依然是短板问题;广州市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指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短板问题(D14)。

表10 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障碍度测算结果

b)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不足也是各个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的共同障碍因子。2017年除广州市以外8个城市老年保障环境障碍因子都显现出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的短板问题,广州市则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D35)及养老床位数量不足(D33)的问题较为突出。

c)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3个城市中主要障碍因子有很大的相似性。2017年北京市、上海市自然生态环境共性障碍因子为(D13),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经济人文环境共性因子为交通安全(D28),北京市、上海市经济人文环境共性因子还有人均城市道路面积(D26);北京市和上海市老年保障环境障碍因子为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D33)和每千名老人医疗床位数(D34),广州市则分别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D35)和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D33),3个城市都表现为城市养老床位建设不足的情况;而西安市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环境、老年保障环境三个方面都存在障碍因子。环境空气优良率(D13)、城市绿化覆盖率障碍较大(D11),其次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老人医疗床位数(D34),老人养老床位(D33)数虽上榜,但障碍度远低于前4个。

3 改善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治理投入,引导健康生活理念和行为

依据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属于城市的基础环境,包括城市的空气、水体、绿化以及声环境,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人群的健康。而各城市的自然环境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各城市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1)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城市环保部门和交管部门共同成立大气污染联合整治部门,加大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治理。重点监测空气污染物和可吸收有害颗粒的排放量,对于空气污染较大的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减排和治理工作计划,淘汰临报废车辆,对餐饮行业排烟系统升级改造,减少有害气体对老年人的侵害;

(2)城市绿地少城市市政部门和城建规划部门对现有的城市绿化做好养护工作,提高拟建区绿地配建率指标值,为老年人提供可供休憩绿色空间;

(3)对于固体垃圾困扰的城市应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和无害化处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为老年人营造洁净的生活空间。

3.2 发展经济人文环境

基础设施作为人居环境理论的支撑系统,老年宜居环境的支撑系统除了城市基础设施以外还包括城市经济、社会保障等因素。良好的经济人文环境可减少老年人的日常花费、增加生活的便利性。各个城市面临的经济人文环境障碍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按照各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1)建议城市市政部门、城建部门在旧城区改造时拓宽道路面积,制定拟建区道路配建比例,大力发展城市地铁、地上轻轨缓解城市人均道路不足的压力;交管部门在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增加警示标志,利用网络定期对各类交通驾驶人员及行人进行安全教育,加大对交通肇事的处罚力度;市政部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老年人出行困难;

(2)城市物价部门和税务部门应避免城市居民家庭“菜篮子”物价过高,对老年社区附近的菜场摊位给予税收优惠、提升养老金的替代率,提升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3.3 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获及性和可达性

城市老年保障环境综合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人类系统即老年人群体、居住系统即城市各类养老设施、社会系统即城市医疗设施和城市养老文化设施。因此,针对各个城市老年保障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各城市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城市养老设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缓解城市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不足的问题。

(2)各城市民政部门和城建部门,绘制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地图,老旧社区改建养老服务设施,拟建区通过土地出让文件制定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比例。

3.4 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是新时期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城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完备的老年保障环境将满足老年人实现“就地养老”。因此,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例的大城市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老年宜居环境的带动作用。

(1)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策的辐射作用。国家中心城市政府部门应制定可用以推广和实施的政策,根据本区域的老龄化现状,制定老年宜居环境中长期建设规划,对区域内城市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给予政策指导。

(2)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标杆带动区域内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在有针对性地治理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前提下,着重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在老年保障环境建设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区域内城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指导,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养老力量。

猜你喜欢

宜居障碍养老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宜居大化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跨越障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宜居星球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