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浅析
2020-04-07欧坤玲
欧坤玲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第一,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建设,可以实现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通过完善分配体系,将资源投入与效益产出挂钩,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强内控建设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事业单位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通过完善收支体系,加强资产管理,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完善内控体系,能够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规避单位财务风险,还可以科学合理地控制日常开支,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第二,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强化内控,可以在单位的预算编制环节、预算执行环节、预算绩效评价等环节进行合理的管控,确保单位预算编制计划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通过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实现对单位预算执行效果的反馈,从而为下期预算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实施内控管理后,能够完善内审监督机制,通过对人员费用、各项活动费用等支出加强管控,可以优化单位收支结构,保证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实现科学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事业单位内控进行分析,其内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督体系。当前部分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体现,内控建设不全面,由此导致内控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在内控评价方面缺乏规范的评价流程,没有完善的自我检查监督机制,由此导致内控制度无法有效执行,存在票据使用不规范、经费挪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单位的资源浪费,容易诱发财务风险。其二,控制活动不规范,单位的预算管控体系不健全,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预算计划,预算编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上下结合”,使得预算无法对单位的实际收支活动提供科学指导,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会计控制方面,单位缺乏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宣传,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保证内控实施效率的基础,事业单位应重视加强内控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首先,重视内控文化建设,事业单位可以将内控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列入单位学习计划,并组织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加强对有关制约权力运行和严格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提升全员的内控意识;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对工作人员开展廉政思想教育,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确保在工作中严格规范操作。其二,完善单位组织机构,重视对关键环节的管控,为了保证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在单位分别成立内控管理领导小组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小组,并由两个管理小组负责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加强对廉政风险的防范。其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事业单位应重视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以评价结果反馈单位内控管理的效果,同时对不合理环节进行梳理,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促使单位的内控体系不断完善。
(二)完善采购管理体系,规范采购行为
事业单位要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重视内控管理工作的细化,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第一,应做到应采尽采,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采购;各部门应重视做好采购计划的制定工作,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采购目标,对于列入采购的项目应做到依法采购;此外,对于工程项目的采购,应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向社会公开采购信息,并确保采购信息的准确性。其二,在采购过程中,应做到管采分离,以发挥有效的相互监督作用,避免采购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其三,强化预算约束作用,以保证采购的效率和质量,在采购时应严格遵循采购法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执行财务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于需要采购的项目应纳入部门预算,从而确保采购计划以单位预算为原则,降低无效采购,提升采购效率。其四,重视对大额采购的绩效评价,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单位的大额政府采购物资,一方面应严格实施归口责任制管理,另一方面应重视对采购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注重从对多维度设置考核指标,如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采购价格是否在预算范围内、采购流程是否规范、采购目标完成情况等,通过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评定,可以合理评估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应注意辅之以奖惩措施,将考评结果与薪酬、福利等直接挂钩,以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收支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应重视完善收支管控体系,制定完善的收支管控制度。首先,重视实施责任制管理,合理设置岗位,权责细化,对于不相容岗位要进行分离,以此保证单位收款人和会计核算人员的相互独立;此外,可以实施归口管理,对于单位的各项收入应由财会部门进行系统分工管理,避免重复管理或者多头管理,不允许私自设立账外账;事业单位应重视对票据的管理,可以完善单位的票据管理制度,确保单位的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等严格执行规范流程,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岗位来负责管理票据,可以通过建立票据台账,来对票据进行保管和登记,票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按照顺序号取用,不能拆本使用,单位票据的使用要按照规定进行,不能转让、代开、票据,禁止将票据的使用范围扩大。其次,重视支出审批管控,对于单位的支出应做到明确审批的程序及缺陷,同时申请支出时,作为审批人不能越权审批,只能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对于支出的单据应作为重点审核对象,主要审查单据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超预算行为等,还要注意如果发现支出审批手续不全则应不予通过;在向审批人员提供支出凭证时,必须提供注明支出明细的单据,还要由经办人签字盖章;对于报销款型,应严格执行报销流程,并根据单位的制度要求办理资金支付手续;财务部门要做好支出的核算工作以及归档控制,财会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根据凭证做好账簿登记工作。通过加强收支管理,以有效控制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
(四)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
加强审计监督是保证内控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事业单位应重视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强化监督职能,以加强对单位业财活动的管控,保证单位运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单位可以成立审计监督小组,为保证审计监督小组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审计成员从各部门选拔,审计结果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单位定期组织内部审计活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资金归集、运用、财务收支、预算支出进度、资产管理等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完成后由审计组长负责编制审计报告,对于报告中披露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并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后监督整改。另一方面,单位应实施岗位责任制管理,明确权限,规范授权审批,细化到人,将工作人员个人利益与单位整体利益直接挂钩,出现问题直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强化职能约束,可以有效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使财政资金合理化利用,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加强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的需要。事业单位通过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单位运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还可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面的内部管控和监督,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监督。构建内控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单位职员权责细化,责任制管理,促使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运营活动的规范性,资金配置的高效性,为单位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提供保障和支持,实现事业单位的长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