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起投篮技术的影响分析
——以河南农业大学学生为例

2020-04-07刘镇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命中率投篮实验组

刘镇锋

1 前言

通过篮球比赛分析,我们发现投篮是最为有效直接的得分方式。虽然篮球比赛的战术具有多样性,但是战术的终结点往往是通过投篮得分,而最基础的跳投也是战术成功的关键。跳投和原地投篮有着明显的区别,跳起投篮因为人在空中缺乏稳定的支撑点,在比赛中一旦防守强度增大,对方球员触碰到你的身体会造成投篮者重心失衡,从而使简单的跳投变得困难,这样就造成了命中率的降低。

根据以往的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篮球运动中要想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高效的投篮命中率,没有一个良好的力量基础是行不通的。传统的力量训练虽然提供了良好的力量,但是因为训练力量的项目与篮球实际脱节,训练效率低。传统的力量训练支撑面都是稳定平面,而跳起投篮时,没有支撑点,因此传统的力量训练显而易见是不够全面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提出很大程度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核心力量训练应当根据运动项目特点,结合球员自身条件和技术特点,结合传统力量训练,制定一套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使训练内容更加合理高效。本研究的目的:一是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内容和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二是通过实验对照,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起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为了避免篮球初学者在完成动作时受到外界干扰和产生的不稳定性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以篮球专项班2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本身具有较高的篮球基础,跳投命中率比较稳定,动作相对成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回顾法

选择万方和知网期刊数据库,以篮球和核心力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网络和图书馆阅读核心力量训练和篮球运动员跳投相关文献和书籍为本次研究积累理论依据。

2.2.2 统计学方法

在实验开始前,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运动员进行测试,测试数据通过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否具有差异。实验结束后,再进行一次检验,通过两次结果得出结论。

2.2.3 实验法

2.2.3.1 实验对象

为了实验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实验对象选取篮球专项班20名同学,避免了初学者因为技术基础不扎实而对实验产生的误差。

2.2.3.2 实验地点和时间

实验时间2018年3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合计八周训练,每周安排六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长90分钟。实验地点选择学院篮球场。

2.3 实验设计

在实验开始前,对20名同学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而后对20名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训练时间、定点跳投命中率、一分钟计时跳投命中率、急停跳投命中率等数据指标进行测试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新分组直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2.3.1 实验对象一般情况测量

通过对研究对象档案资料的整理获得球员年龄和训练时间。通过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实验对象身高、体重。

2.3.2 跳投命中率测试

每位实验对象必须是符合跳起投篮技术动作要领。研究对象必须在三秒区以外进行60s的跳投,测试对象自己投篮自己抢篮板,60s内的出手不得少于10次。定点跳投要求在篮板的左右零度角、45度和罚球线五个位置进行投篮,接队友传球出手,每个点出手5次。测试对象接球后不得调整,直接出手。运球急停跳投要求研究对象在三分线外接球,运球至左右45度角和罚球线位置进行跳投,每个点出手8次,运球过程拍球不得少于3次,尽可能模拟实战环境。

2.4 实验内容设计

本次实验时间共计8周,前4周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内容、要求一致。后4周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表1 基础力量训练计划

前四周第一阶段以力量训练为主,目的是增强球员的基础力量,通过训练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准备。

表2 对照组后四周训练计划

表3 实验组后四周计划

实验组的球员经过四周基础力量训练再进行四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根据训练反馈我们发现,实验组运动员普遍下肢力量较强,上肢和躯干力量较弱,这也反映到跳投命中测试当中。在定点投篮时,命中率比较稳定,但是在一分钟计时投篮和急停跳投训练时,命中率的波动较大,反应出实战条件下,球员因为核心力量不强导致缺乏身体控制力。所以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了核心力量的训练计划,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达到向比赛靠拢的目的。

2.5 实验后内容设计

两个月的分组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一分钟计时跳投、定点跳投、急停跳投的测试,测试方法和实验前测量一致。将数据录入SPSS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跳起投篮命中率上有无差异。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对象各项指标的分析

表4 实验前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表4是对实验开始之前各项指标测试得到的数据整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按=0.05的检验水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暂不认为两组各项数据存在不同。

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数据结果及分析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命中率数据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在一分钟跳投和急停跳投两项测试中有明显差异,在定点投篮测试中,两组无明显差异。

4 结论

4.1 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对三项测试命中率都有积极影响

经过八周的训练,不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三个跳起投篮命中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力量训练对一分钟投篮和急停跳投的影响较大,经过训练后,两组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实验的验证支持,在篮球运动员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四肢力量和核心力量都得到提升,在完成跳投动作时对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控制都有所提高,因此获得更高的投篮命中率。

4.2 两种不同训练方法达到同一影响的因素分析

实验表明,经过八周的训练,不管是核心力量训练还是传统力量训练都对投篮命中率有促进作用。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得到两组基础基本一致,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那么造成结果的因素只是力量训练。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结合个人战术特点开展核心力量训练

篮球运动员在参与力量训练时,应根据跳投原理结合个人技战术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在对抗条件下的身体稳定性还可以提升实战能力,以便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出训练水平。

5.2 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力量训练的内容

一是提升师资力量,篮球教师要选择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技能的老师,通过薪资和待遇吸引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先进的篮球教学理论,进而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水平。二是创新教学方法,现代篮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和篮球技术为目的,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比赛、交流等实践活动将课堂讲授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推动高校篮球运动健康发展。

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向着这个方向积极地发展。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拥有良好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提升在激烈身体对抗情况下的跳起投篮稳定性,完善篮球技战术水平。

猜你喜欢

命中率投篮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看着自己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今天你投篮了吗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投篮王和盖帽王
让子弹飞
子弹不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