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2020-04-06黄桂明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质量保障体系在线课程

【摘 要】本文从教学输入环节的质量规划、课程实施环节的质量监控和教学输出环节的考评方式改革等方面论述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输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有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保障软硬件促使排课合理化;过程环节的质量控制要建立“在家上学”管理制度,做到过程科学、合理、规范化;输出环节的质量控制要实施学生评教和课程的综合评价考核。

【关键词】重大疫情 在线课程 质量保障体系 输入环节  过程环节 输出环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08-03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各高校充分利用线上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家上学”模式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在线课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给教师、学生和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课程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质量保障往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包含于教学之中。因此,在线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遵循教师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构建服务于“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在改革学习方式时,应参考传统授课模式,了解在线课程的特点,把握好在线课程的优势与积累有效的经验,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在线课程的质量。

一、输入环节的质量控制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在线课程模式,教师在课程质量保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在线学习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等,都会对课程质量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学习平台的智能化、网络传输的速度以及合理错峰排课也是在线课程质量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有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熟悉程度、对在线课程理解的明晰度决定了在线课程能否顺利开展。为了确保在线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充分了解在线课程的优缺点,熟悉掌握各大常用在线课程平台的功能使用,如直播、在线互动、收发批改作业、数据统计等,有效掌握处理在线教学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线下课堂的经验与线上课堂相结合,发挥一线教师的经验优势。其次需要教师加强对不同优质网络课程的整合与运用能力,让线上课堂充分展现新时代教育方式的优势,把握重大疫情期间全民参与线上课堂的时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融合新教育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合适本班学生的课程资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提高在线学习的实效性。

(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线课程模式是在特殊时期,高等学校响应国家号召,为防止教學断档而采取的“特殊手段”。重大疫情带来的思考不应只局限于如何度过当下时期,而是一旦有长期的、难以控制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是否可以通过此次重大疫情期间累积的经验,无缝转换教育方式。因此,课程内容的有针对性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线上教学模式虽然有成本低、可重复、多手段等特点,但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环境下,线上课程之所以未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低实效性是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合理地整合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实效性,把“在家学习”打造成第二种教学方案。学生水平有参差,接受能力有强弱,教师在制定在线教学课程时,应全面考虑受众的综合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步骤、分层次的课程内容,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重点。同时,也可以增加“开放式导学”等模式的应用,营造开放的、互动的、有导学性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学生过往面授教育具有的高相似度,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新型教学环境,展开有效交流和学习。

(三)保障软硬件,排课合理化

软、硬件环境共抓,双管齐下,实现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公共突发事件这一特殊时期提出的“在家上学”模式与以往线上课程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在家上学”模式强调的常规性与日常性。以往线上课程通常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但此举也具有局限性:系统性较差,连贯性不足、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家上学”模式不是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存在,而是要在传统课堂之外,打造一个随时可以应用的第二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可以依据环境需要随时切换。因此,“在家上学”模式亟须解决两大问题:硬性保障与软性保障。

硬性保障即硬件保障,能够促进“在线课程”的落实。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线传输速度的提升,通信设备快速普及,视频课程与在线授课成为可能。硬性条件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网课平台的诞生,既有以碎片化学习为主要方向的短平快录播课程,也有以系统性学习为主要方向的直播课程,二者共同构成了线上教育模式的发展核心。5G是通信技术的又一次革命,也势必带来线上教育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应抓住机遇,依靠重大疫情期间“在家上学”模式积累的经验,基于最终实现不以时间、空间等形式局限教育的目的,实现线上教育平台有目标、有方向、有规划地发展。

软性保障即排课周期保障,与硬件相辅相成。录播课程可以保障课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但无法替代传统课程的实时交流,在线授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但对即时数据传输速度与学习环境有较高要求。只有合理安排排课周期,通过错峰排课、先学后问、开设集中探讨课程等方式,综合二者优势,形成系统的线上教学模式,才能保障“在家上学”模式的切实可行。

二、过程环节的质量控制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质量生成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是保障课程质量的重要举措。过程环节质量主要由教育主体、教学内容和教育中介这三要素决定,这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鉴于“在家上学”模式的学习场域的特殊性,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成为关键。

(一)建立“在家上学”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在家上学”模式的重要举措。“在家上学”模式不仅能够尽可能缩小重大疫情期对教学进度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应用数据样本,对线上教学等模式查漏补缺,促进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对缩小城际、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也有较大意义。因此,紧抓重大疫情期间“在家上学”模式的机遇,制定严密的在线课堂教学指导与教学运行机制,是加强在线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家上学”不意味着宽松,为了达到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实效,“在家上学”同样应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家上学”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提前规避“线上课堂”可能遇到的纪律问题,更应在备课阶段通过制度将“在家上课”与传统教学进行区分,从源头保证教育的因“方式”施教,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课后制度,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改变传统教育中单一的教学质量反馈方式。同时,制度的建立,也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家长因不善操作现代化通信设备,而难以适应“在家上学”模式的问题。通过流程化细分操作步骤,降低培训与实操难度,更多家长能够成为教育的关键一环。

(二)做到过程科学、合理、规范化

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教学过程是在线课程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多平台线上教学内容与课程质量评价的对比可以发现,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与教学目标要求,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区分的教学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是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准备阶段,根据当前教学模块的知识内容布置课前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线平台中的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关键问题的知识积累,同时教师保证通信平台的在线,方便学生进行疑难点咨询。线上免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困难,将耗时耗力的基础教学工作分流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升“线上课堂”交互利用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也为学生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可能。

2.“线上课堂”。“线上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准备后,“线上课堂”定时开展。教师对准备阶段提出的各项任务进行统一检查,并进一步提出课堂任务,讲解课堂任务的具体要求,随后根据课堂人数进行分组,借助现代化平台工具,保证各小组讨论质量,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实时监控,把控学生讨论进度,在讨论方向上进行有力指引,在疑难问题上进行及时指导,把控课堂任务完成时间,提高课堂利用率。当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任务成果的统一展示与评比。成果的统一展示环节,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准备与课堂实训,小组形式的课堂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也更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所长。评比环节,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并在与其他小组任务成果的对比中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实现全面发展。

3.课后提升。课后的提升阶段,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完成“线上课堂”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有效区分。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短板,通过进一步复习课前任务,提升知识记忆度,扎实基本功;为保证课前任务完成度好,让课堂提升任务较差的学生制定回顾流程,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发现关键知识点,完成知识的融会贯通;为表现优异的学生布置实践应用任务,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升华知识,达成知识迁移目的。

三、输出环节的质量控制

输出环节是课程质量生成的最后环节。学生评教既是教学质量评测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输出环节质量的主要因素,课程的综合评价是课程质量的直接体现。因此,规划有纵深、有指向的评教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施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评测的重要指标。学生评教,既是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教学的约束和激励,更可以促进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对于在线课程模式来说,教学质量的评测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的评测方式,学生评教系统的引入有其必然性。通过学生评教系统,可以获取广泛数据样本,为新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方向,吸纳学生的合理性要求或建议,真正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功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创新指向性的评教系统,促进在线课程的良性发展。新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教,应更侧重于对教学形式的考量。当下的线上教育平台在学生评教系统上的规划趋于扁平,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通过规划有纵深、有指向的评教系统,学生可以对交互能力、教学模式、内容传授质量等方面进行打分,同时教师可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行为,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在家上学”的良性发展。

(二)实施课程的综合评价考核

课程的综合评价是课程质量的直接体现。在教育课程体系中,评估是评价学习效果并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方法,“在家上学”模式下的在线教育体系,不同于传统教育长时间的积累改革,也不同于以往线上教学作为传统教学辅助的模式,更应重视评估的作用。无论是“在家上学”模式,还是以往线上教育模式或线下教学模式,都具有以学习者为体系中心、课程结构化明显和以获取知识为设计核心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家上學”模式的课程综合评价考核与传统教育模式必然有所不同。

科学合理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在评估过程中,除了满足传统课程标准,“在家上学”模式下的线上教育更应重视学习效果的量化标准及数据分析。通过对接受性、完成度、专业性等方面的评判,综合学生测试、考察、应用等方面的成绩,评定学生在该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知识迁移情况,通过对评估结果的数据分析,将课程质量的评估化线为点,降低改革难度,提升改革精度。线上教育的评估系统相较于传统教育有着更灵活的优势,其中,在线教育起点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中,“电子档案袋”的应用是区别在线教育评估体系与传统课程评估体系的重要标志。传统评估体系中,评估方式的限制导致评估结果向“分数化”倾斜,不能满足多样化评估的需求,“电子档案袋”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电子档案袋”体系应用中,学生可以将课程外的资料搜集过程与学习经历纳入评估体系,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通过精准的大数据算法,分析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因材施教,精准推荐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重大疫情期间催生的“在家上学”模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重要机遇,各大高校有理由也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在线教育”模式与重大疫情期间催生的“在家上学”模式,深入探索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式,通过制定在线学习计划、开展在线课堂教案设计、组织线上教学活动等,完善“在家上学”模式的内容设计,让“在家上学”模式与传统授课模式同频共振、共同蓬勃发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新时代蜕变。

【参考文献】

[1]缪文龙.大学在线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许晓东,赵幸.“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反思与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8(9).

[5]郭文革,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

[6]梁苏.在线教育的“开放式导学”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36).

[7]王建明,陈仕品.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3).

[8]彭莹,徐伟,洪彬.浅谈在线教育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建设[J].考试周刊,2019(5).

[9]教育部:已开放高校在线课程[EB/OL].(2020-02-07)[2020-07-20].http://szb.farmer.com.cn/2020/20200207/20200207_002/20200207_002_4.htm.

[10]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EB/OL].(2020-02-07)[2020-07-20].http://news.youth.cn/gn/202002/t20200205_12185903.htm.

【作者簡介】黄桂明(1986— ),男,广西平南人,瑶族,泰国班颂德皇家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产教融合、数字媒体等。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质量保障体系在线课程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试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