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成语读写辨误(八)

2020-04-06嘉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罪责犄角引申为

嘉行

“犄”角是什么“势”

《财经时报》曾发表一篇《阿里巴巴新年布暗局》的报道中说:“这五架马车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彼此呼应,互为犄角之势。”文中的“犄角之势”是“掎角之势”的误写。

在《左传·襄公十四年》里有一段用捕鹿做比喻,描写双方联合夹击敌人的形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bó,跌倒)之。”意思是好比捕鹿,晋人抓住角,诸戎拖住腿,一起把鹿摔倒。这就是“掎角之势”的出典。《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写吴蜀联合如何防御曹操时引到了这个成语:“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

“掎角之势”,现比喻作战时互相配合,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敌人的态势。“掎”,拖住、拉住。掎角,就是拽住角。由于“掎”跟“犄”音形相近,常误写。比如《汉语大词典》就把“掎角之势”跟“犄角之势”当作两条成语都收录了。其实“犄”的本义是去势的公牛。“犄角”指成对长的兽角,如“牛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棱角,也称“犄角”。引申为角落,如“墙犄角”“犄角旮旯”。“掎”和“犄”声调不同,“掎”上声,“犄”阴平。所以,成语“掎角之势”中的“掎”不要误写作“犄”。

“既往”不“究”还是不“咎”

香港《大公报》曾刊登一篇《“台独宪改”挑衅大陆》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句:“一旦民进党赢得选举,陈水扁可以拿‘功在党国,来要求继任者对他和他的家人‘既往不究。”文中的成语“既往不究”就是“既往不咎”的误写。

“既往不咎”是古已有之的成语,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见《论语·八佾》)。意思是,已成的事不再去说它,已做的事不再去进谏它,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追究责罚。“既”,已經,表示过去的事情。“咎”,作名词,表示罪责、过失,如“引咎辞职”“咎由自取”等;作动词,表示追究罪责,如“自咎”“既往不咎”等。而“究”,动词,原意是深入探求、钻研,引申为追查、追究。“究”的对象可以是好的事情,也可以是坏的事情;但是“咎”则不通,“咎”的对象一定是罪责或过错。所以“咎”“究”二字虽音近而字义迥异,不可混用。

猜你喜欢

罪责犄角引申为
兔死狗烹
开怀篇
绿犄角大恐龙
浅谈《蛙》中的罪责与自我救赎
论功利主义刑罚观对罪责原则之支持
简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明责任
公羊触篱
罪责问题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