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写作的语音修辞

2020-04-06陈剑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叠韵叠音回环

陈剑泉

语音修辞是作者为了使文本在生动性、情趣性、音乐性等方面产生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对语音进行选择、调整、组合的操作方式。语音修辞应从两个方面来探索:一是明确需要实现的表达效果,二是根据效果思考选用何种语音修辞。

一、强化音韵之美的词语语音修辞法

一般来说,要使文本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文本内容易于识记,令读者享受到一种音乐美,则要在文本所用词语的语音上下功夫。主要在词语的平仄、押韵、双声、叠韵、叠音的选择、组合上下功夫。

先看戴望舒《雨巷》中的一段诗。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双音节词中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称为双声词,韵母相同或相近的,称为叠韵词。双声叠韵词在声韵上的这种关联,用来抒写情景时,能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如“彷徨”“彳亍”“惆怅”“迷茫”等词, 读者在反复吟咏时,会感受到一种音乐的美感。所以,作者要想使文本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时,那么就可以选择双声、叠韵词间插在语句中,以此对整个语段语音链上的某些节点起到强化的作用。上面的诗节中,作者在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上了双声词或叠韵词。第一节的开头用了叠韵“彷徨”,结尾用上了双声“彳亍”和“惆怅”;第二节诗的开头所用的“默默”虽是叠音,在这里也起着双声和叠韵的作用(叠音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末尾用了双声词“迷茫”。在诗节首尾的语句中用这种声母相同或韵母相类的词语来延续音长、延缓节奏,使诗节的韵味显得格外绵长。

叠音词指同一个音节重叠后构成的词。这类词实际上是连续发出完全相同的音,只是第二个音相较第一个音显得轻、弱、短,即第二个音节一般要读成轻声,如同第一个音节的影子一般,似有若无,以突出第一个音节在语义上的强度和减弱第一个音节在语音上的力度。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属于并列的叠字,在语义上突出了“曲折”的弯曲程度,在语音上第二个“曲”承接前一个“曲”的发音力度而减弱,并为下一个即将发出的强音蓄势。“折”字的重叠在语音上也发挥着“曲”字同样的作用。所以,使用叠音字能强化所在语句在语音力度上的抑扬感,形成一种节奏鲜明的匀称感,具有一种和谐美。朱自清的这段文字,多处使用了叠音,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一是在语义上强化了荷叶的多、密、大,荷花的明、亮、清晰,荷香的浓,流水的静;二是在语音上强化了叠音字后面的词语“荷塘”“叶子”“舞女”“明珠”“清香”“挨着”“流水”的发音力度。叠音字与其后面的词语相配合,从而在语音上形成“强——弱——强”的起伏感,既产生了一种音乐的美感,又使叠音所陈述或修饰的对象显得更清晰明白,使多的更多、少的更少、亮的更亮、强的更强、弱的更弱、静的更静、闹的更闹、亲切的更亲切、温柔的更温柔、伟大的更伟大。

平仄指音节的声调,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声调同样具有语音修辞功能,表现在:平声字高平或威扬,拉得长,送得远,音感强烈,比较宏亮;仄声字低而抑,音较短,音感比较弱,也不够宏亮。在语流中的句尾多选用平声字或注意平仄声的调配,会使字音的声调有起伏,有抑扬,产生顿挫之感。”所以,为了使语句在语音上不出现呆板、单调的现象,一般不会连续三个及其以上的音节都是平声字,或都是仄声字,只有平仄的声调有规律地交替出现,才会产生语音上的抑扬之美。如下面两句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每一句詩的内部,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在前后句之间,平仄相反相对,使文本读来感觉在抑扬和顿挫之间来回激荡,有一种起伏回环之美。

押韵指同韵母的字或韵母相近的字在不同语句的同一个位置上不断重复。“从文句的角度看,字系于韵而不离散;从段落的角度看,句系于韵而连成一气。”借助不同语句同一位置上的同韵字或近韵字,造成声音有规律的回环往复,达到调节节奏并很好地表情、表态、表意的效果。如下面的诗。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明又亮,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如果同一语句由几个结构相同的词语或短语构成,且每个词语或短语的相同位置是同韵字或近韵字,这种现象称为句内押韵。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三个词语的结构相同,且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都是“树”,这里就是句内押韵。句内押韵有一种语音上的一体性、贯通性,从而使所表达的意义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增强了情感的亲密程度。“树梢树枝树根根”通过同韵字“树”就把“梢”“枝”“根”三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亲山亲水有亲人”通过同韵字“亲”把“山”“水”“人”牢牢地拴在了一起,读来亲切感人,意味绵长,和谐悠远。

如果不同语句的开头一字为同韵字或近韵字,称为押头韵。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明又亮/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四句中的每句开头一个字都是“一”字,即四句押的是头韵。押头韵的语句,每一句的语流都以一个近音字(押头韵的字)发端,意味着押头韵的几个语句如兄弟般地平等、平和、融洽。诗中所提到的“街道”“楼房”“电灯”“绿树”就处在一种和谐匀称的美感之中。

如果不同语句的末尾一字是同韵字或近韵字,称为押尾韵。如: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这两句中末尾一字“眼”和“看”为同韵字,这就说明押的是尾韵。押尾韵的语句,每一句的语流都以一个同韵字或近韵字收束,意味着押尾韵的几个语句意义上是一气贯通的。诗中的“腿”“眼”“走”“看”就凭借着韵母“an”而浑然一体。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押头韵、押尾韵、句内押韵的语句,十分有活力,也易于传播,例如。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国家强、民族强、李克强,强挽狂澜。

善于在音韵节奏方面运用语音修辞方法来增强效果,会使文本更具表现力,更容易感染读者,从而更容易实现交流的目的。

二、强化表情达意的辞格语音修辞法

辞格即修辞的固定格式,也称修辞格,或称为修辞手法,是在从古至今的语用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修辞方式。如排比、对偶、比喻、夸张等。辞格语音修辞法指的是通过辞格来进行语音的选择、调整、组合以实现表情达意的思维方法。实现表情达意是目的,通过辞格来进行语音的选择、调整、组合是手段。一般来说,对偶、反复、顶真、回环、排比等辞格可用来对语音进行加工,以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法,它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达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意思。它协调匀称,整齐美观,铿锵有力,便于记诵。”由于前后两句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且音节相同,这就形成了两句相同的节奏,读来起伏有致,整齐有力,以此来强化前后两句互相平行或互相贯通的情感或意义。比如下面诗句的节奏: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下两句节奏整齐,同一位置上的词或短语结构相同,词性相当,“不尽”对“无边”、“长江”对“落木”、“滚滚来”对“萧萧下”。杜甫在这里就是通过这种对偶句的辞格形式,使上下两句的语音产生了一种铿锵有力的雄浑之美,从而强化了“落木”与“长江”两种平行景物所具有的苍凉与悲壮。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有意讓一些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以此来调节语气,从而达到强化情感意义的目的。比如下面的语段。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在这里,作者让“原来是这样的”反复出现,以此来调节语音,使语音逐渐趋于缓慢、平和,拉近了香雪与大山、月亮、核桃树等周围环境的距离,远离了恐惧,突出了香雪快乐的心情,揭示了香雪纯朴而美丽的灵魂。

反复的辞格,实际上是通过相同语音的重复出现来调节语音的节奏、语气的回环、语势的强弱,最终加强被反复的情感或意义的浓度或鲜明性。

顶真又叫顶针,指相邻的两个语句首尾的词语相同,即前句末尾的词语与后句开头的词语完全相同,上递下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由于前句末尾与后句开头的词语同音、同形、同义,这样就在两句之间的语音流上形成了无缝对接,使语气显得平滑自然、流畅和谐,进一步强化了起到蝉联作用的词语所指代的情感或意义的一致性、连贯性。比如下面《木兰诗》中的几句。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作者正是凭借着首尾相连的“卷”“天子”“伙伴”,通过其语音实现了前后两句的平滑过渡,把“军书”与“爷名”、“木兰”与“天子”、“木兰”与“伙伴”紧密连在了一起,突出军情的紧急及木兰凯旋后面对天子时令人惊讶的要求和面对伙伴时伙伴难以相信的情境,从而强化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和还回女儿身的愿望。

其实,平常的语用中,也有不少顶真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这些句子都是凭借前后句相同词语的过渡作用,来实现语音流的无缝链接,配合前后语句的情感或意义达到一致性、贯通性的目的。

回环又称为回文,指两个语句的首尾两个词语刚好相反,即前句的第一个词语是后句的最后一个词语,前句的末尾一个词语是后句的开头一个词语。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和“用”两字在前后两句的位置刚好相反。回环在语音和词义上从起点出发后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犹如一个封闭的圆环,语音流实现了逆转,语气在一个封闭区域内来回激荡,以此来突出相互依存或相互对立的因素不离不弃的关系。

有的人常常打破回环对形式的严格要求,把每句开头和结尾的中心词当作回环的起点和终点。如下面的句子。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在这几句诗中,前两句为一组,后两句为一组。作者将第一组中的“街灯”与“明星”两个词语作为首尾的中心词语,然后颠倒位置后在第二组出现。这种方式也能给读者带来一种音乐的回旋之美。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有关联的短语或语句排列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由于每个短语或语句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因此在其节奏方面,这些被排列的短语或语句就达到了完全一致,实现了同样的节奏多次重复,强化了语势,实现了突出情感和意义的目的。看韩愈《马说》中的一段文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里的前三句,由于其语法结构相同,便构成了排比句。三个语句,从三个角度,以相同的节奏强化了不识千里马者不以对待千里马的方式、态度来对待千里马。节奏的加强,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突出了千里马被埋没、受委屈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处境的不平。

语音修辞思维着重于思考为实现文本的音韵之美,为实现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应该如何对语音进行选择、调整、组合。要使文本具有音韵之美,一般从平仄、押韵、双声、叠韵、叠音等方面的词语选择入手,来调整、组合语音,使语音流产生一种旋律之美;要使文本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般借助对偶、反复、顶真、回环、排比等辞格来对语音进行选择、调整、组合,以加强语气、强化主题、感染读者。

猜你喜欢

叠韵叠音回环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艰难昧生理 飘泊到如今
——杜诗双声叠韵对新考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诗经》联绵词的分类解析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探赜
透 月
我也会
学习“骑撑前回环”动作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现代汉语词汇的叠音现象
基于RocketIO 高速串行回环通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