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爆的人造肉究竟是什么

2020-04-06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造肉血红素口感

最近,关于人造肉的各种消息频出,有不少国际投资大鳄先后重金砸向人造肉领域,也有不少人造肉新食品上市。据报道,国外著名连锁快餐企业已经开始销售用人造肉制成的汉堡、三明治、炸鸡等。随后,“人造肉旋风”从大洋彼岸一路吹到了中国,掀起了一波人造肉创业潮。

什么是人造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也没有人造肉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不过,根据以往的历史和目前的情况,所谓人造肉不外乎两种,一种以植物为主要原料,一种以动物细胞为主要原料。

“1.0版”植物人造肉

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人造肉发展历史较长,20世纪,亚洲地区出现了大量以大豆为原料,经挤压、膨化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素肉”原料产品,主要供应素食餐饮店或素食品工厂,进一步经烹调或调味加工成素牛肉干等最终产品。此类产品工艺技术较简单,成本低,风味、口感与肉的差异较大。

近年来,欧美各国也有各种以大豆、豌豆、小麦等植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人造肉。这些植物原料经过热压、膨化、挤出等工艺,更接近动物肉的纤维构成;再添加椰子油等植物油脂和变性淀粉,为其增加油脂和柔性质感。还有一项较大的技术突破是血红素的加入。过去的素肉因不含血红素,无论外观还是口感,都与天然肉相去甚远。后来,人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酵母菌改造,用来快速发酵豆血红蛋白,生成血红素。添加了这种血红素的人造肉,色泽、口感、风味都更接近天然肉。目前,国外多数人造肉公司生产的就是这类人造肉。有的公司生产人造肉的工艺技术更加复杂,如先提取大豆蛋白质形成黏胶液,经喷丝器喷出的细丝在酸和盐溶液中凝固成重组的大豆纤维丝后,再缠绕成股,从而做出有纤维感的人造肉。

国外开发的植物人造肉产品以汉堡肉馅、无骨鸡块、香肠为主,我国则以饺子馅、狮子头、肉丸子等食品为主。但这些人造肉产品在营养成分、口感和风味等方面还不尽完善,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市场也有局限,不妨称其为人造肉“1.0版”。

“2.0版”动物人造肉

以动物细胞为原料制造的人造肉是人造肉领域的“后起之秀”,生物工程技术范畴。比如,从动物中提取干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类似肉的组织。

目前,已有从金鱼细胞培养出的人造鱼肉、从动物肌肉细胞(加入胶原蛋白)培养出的人造牛排。不过,它们大部分还是实验室产物,产量低而成本高,没有形成工业化的规模生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造肉更接近自然肉的口味和质感,营养也更符合要求,若能保障安全性,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它们很可能是人造肉的“2.0版”或“3.0版”。

为什么要生产人造肉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人造肉的成功研制可应对人类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如自然灾害、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畜禽疫病感染、食物短缺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肉类消费量迅猛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左右。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预计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7亿增加到2050年的97亿。届时,如果人造肉确实能成功替代部分天然肉,那将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此外,食用人造肉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被用于养殖业;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18%来自养殖业。人造肉生产占地很少,且不会产生粪便等排泄物,也没有毛、角、骨之类不可食用的产物。据理论推算,人造肉将比传统畜牧业减少35%以上的能耗,少占用60%以上的土地,少产生70%以上的温室气体。

同时,人造肉也可能比天然肉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人造肉可从源头上杜绝疯牛病、口蹄疫等疫病,有效防范各种微生物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人造肉的生产还可以科学地根据人体需要配比营养物质,使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组成更加合理并克服天然肉中饱和脂肪酸过多、胆固醇过高的弊端,降低血脂异常和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人造肉有健康隐患吗

作为一个新的食品资源,尤其是可能成为人类主要营养来源的食物品种,有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首先是安全性问题。人造肉的安全涉及原料、生产、储存、流通、烹饪加工等各环节。尤其是以动物细胞为原料的人造肉,其安全性更为社会关注,长期大量食用后对人类的健康、遗传等有何影响,都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我国还未批准认定动物源的人造肉为新资源食品。即使是植物蛋白组成的人造肉,其生产过程中各种添加剂的使用、生产工艺的安全性也不可忽视。2017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布了一份文件,称人造肉中用来上色的亚铁血红素,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这无疑为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

其次是营养和风味问题。天然肉中除了干细胞,还有肌肉、脂肪、血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其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虽然人造肉的营养组成可以人为地进行设计,但理想中的“定制营养”技术难题还在攻克阶段,其营养组成是否科学合理,也需要长期食用后方能得到答案。人造肉最大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风味、口感问题,目前生产的人造肉与天然肉的风味、口感还存在差距,细微之处很难模仿。

当然,还有生产技术、市场成本、原料产品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产品标准和市场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人造肉能取代天然肉吗

人造肉是否成功还有赖于市场的检验,谈“取代”为时尚早。发展到现在,人造肉在肉类市场中占比远低于1%。要做到部分取代尚属不易,而且上述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多年后,人造肉也难撼动天然肉的主流地位。对人造肉这种新生事物,我们不妨抱着一种科学谨慎而又积极的态度。

猜你喜欢

人造肉血红素口感
第一家人造肉火锅店开业啦
MEAT 2.0
MEAT 2.0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人造肉,你敢吃吗?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
血红素氧合酶-1与急性肾损伤研究新进展
血红素加氧酶-1对TNF-α引起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β-环糊精对安赛蜜口感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