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奶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规划

2020-04-06李沁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乳品奶业生鲜

文│李沁(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

乔栋(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局)

山西省奶牛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山西省农户饲养奶牛数量逐步增加,饲养规模逐渐扩大,总产奶量有了提升,形成了以山阴县、朔州市朔城区、应县、朔州市忻府区、清徐县、太原市小店区、太谷县、祁县、定襄县、洪洞县、新绛县等11个县(区)为代表的乳品主产县,鲜奶总产量占到全省的55.8%。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山西省建立了山阴古城奶粉厂、牧工商乳品厂两个乳品加工企业,有力推动全省奶牛产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山西省奶业结构开始向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奶牛生产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主的科学发展阶段,饲养方式开始向小型规模化转变,饲草料结构由单一的天然牧草转向混合饲料,营养搭配更加合理,产奶量明显增加。

进入21世纪,在中央、省、市多项扶持政策和项目的带动下,山西省奶牛饲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散养模式逐渐消失,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加快,现代化高标准牧场建设不断提速,奶牛的养殖设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全省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饲草料转向TMR全混日粮、全株青贮玉米。奶牛产奶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山西省也面临着生鲜乳销售难、养殖场转型投入大、奶牛场养殖成本高、奶业市场监管困难等瓶颈问题。因此,在这样一个发展基础上,如何加快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奶业迈进,成为摆在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详尽的数据和事例总结了山西省奶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奶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几年的规划建设方向。

一、山西奶业的生产现状及特点

1.奶牛养殖情况。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奶牛存栏32万头,集中分布在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太原市和晋中市等五个市,占全省91%。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比重为64%。全省牛奶产量81万吨,在全国排名第10位。

2.生鲜乳收储和运输情况。山西省共有生鲜乳收购站265个,其中:乳品企业开办15个,奶畜养殖场开办101个,奶农合作社开办149个;运输车163辆。

3.乳品加工企业情况。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共14个,乳制品种类包括巴氏消毒奶、UHT奶、奶粉和酸奶。山西省范围内三大乳品加工企业为伊利、蒙牛和本地企业古城,日均收奶约1480吨,其中加工约1180吨,其余喷粉保存。

4.生鲜乳购销关系。本地部分乳企如古城和九牛寨、晋大等,和牧场签订有生鲜乳收购合同,基本能正常履约;另一部分加工企业如九牛、牧同、瑞美有自建牧场,自给自足;伊利、蒙牛两大乳企无自有基地,生鲜乳收购合同履行中出现矛盾相对较多。总体来说,养殖环节和加工环节脱节,生鲜乳价格由乳企单方定价,没有形成价格协商机制。

5.生鲜乳价格。近三年,生鲜乳平均收购价基本在3.5元以下运行,每千克奶成本牧场3.3~3.5元、养殖小区3.0~3.3元、散养户可控制在2.8元左右。大部分养殖场亏损。

二、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生鲜乳销售难。养殖场与乳企签订的生鲜乳收购合同执行不畅,乳企通过高于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自定企业标准”,实施限价、限收甚至拒收,养殖场没有议价话语权。

2.养殖场转型投入大。有的企业要求养殖场向现代化牧场进行转型升级,并将养殖场设施建设计入奶价比例,为提高奶价,牛场必须按乳品企业要求进行软硬件改造升级,造成投资过大而负债经营。有的企业还以保证生鲜乳质量为由,向牛场强制摊派高价的饲料、兽药、苜蓿、冻精以及药浴液、纸巾等耗材。

3.奶牛场养殖成本高。养殖结构不合理。山西省大多数牛场为中小规模,因卖奶难减少了泌乳牛数量,泌乳牛比重大多低于50%,甚至出现用肉牛冻精改良奶牛的现象。缺乏先进的牧草加工机械也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山西省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的种植力度不小,但由于国产牧草机械的加工工艺造成饲草适口性差,难以充分发挥饲草潜在营养价值,不少养殖场仍然高价进口苜蓿。另外,小散场户科学饲养意识较差,奶牛营养不均衡,奶牛单产低。

4.奶业市场监管困难。鲜奶销售形成了“下游不畅上游堵”的困局,当地三大乳企变相拒绝收购鲜奶现象时有发生,奶农只好选择将鲜奶直接销往外地市场或直接销售给周边居民,这样点多面广,加大了市场监管难度。

三、山西省奶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及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农牧发【2018】18号)精神,山西省组织相关单位对重点市县管理部门、奶农、乳企、奶站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提出努力把奶业打造成山西省畜牧重要产业,到2025年,全省奶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80%,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

1.建设内容。

(1)优化奶业产业布局,打造雁门关黄金奶源带。加快雁门关畜牧经济区黄金奶源带建设步伐,借资源优势支持北部主产市发展饲草料生产,调优牛群结构;鼓励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中部主产市扩大养殖数量,发展乳品加工。

山西省是全国奶业十大主产区之一,为加快推进山西省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体安排,重点打造雁门关黄金奶源带。支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调优畜群结构,培育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太原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扩大养殖数量,提高发展水平,发展乳品加工,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发展家庭牧场。支持散养户较多地区采取代养、入股、收购、统一管理等方式推进奶牛养殖存量整合。支持现有小型奶牛养殖场、小区通过改扩建实现适度规模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鼓励各地通过转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建一批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到2020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奶牛存栏40万头以上,奶类产量100万吨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到2025年,全省奶牛存栏50万头以上,奶类产量150万吨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80%,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

(2)加强高质量奶源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养殖。制定并实施奶牛标准化管理规程,提升奶牛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行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发展家庭牧场,支持中小散户采取代养、入股、收购、团队统一管理等方式向规模化现代牧场转型。保障优质饲草料供应。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扩大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加大高产优质苜蓿种植规模,加大饲草收割和加工机械的研发生产力度,并全部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完善种牛质量评价制度,支持开展奶牛联合育种和后裔测定,支持种公牛站的奶牛核心育种场建设,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提高奶牛繁育水平。

(3)提高乳制品加工能力。培育壮大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乳制品企业整合重组,提升竞争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扩大加工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加工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统筹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干乳制品,增加功能型和风味型乳粉生产等。

(4)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制定全省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措施,开展乳制品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工作。加强投入品管理,规范购销行为,对运输环节全程实施监控。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导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严格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启动生鲜乳质量第三方仲裁检测试点工作,建立省市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心,减少生鲜乳购销质量争议。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实现税务、工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乳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建立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

(5)加大乳品消费引导力度。实施奶业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加强协会等第三方推介,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开展优质乳制品进机关、进社区、进厂矿公益活动,推荐3~5家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开展新闻媒体推介,积极宣传山西省优秀乳企和优质乳产品,提升群众消费信心。

(6)维护奶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推动依法履行购销合同等行为,保障各环节合理收益。强化疫病防控和兽药使用管理,加强奶站和运输车全程监管,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全面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

2.建设工程。

(1)奶源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新建和改扩建100个奶牛现代养殖园区,支持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改造、提升,实现全省新增奶牛存栏3万头以上,奶牛单产提升10%以上。借助“草畜一体化示范场建设项目”发展奶牛养殖场,重点对养殖场的棚圈和青贮窖建设、良种引进、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等环节进行补助。借助“绿色生态畜牧示范场建设项目”,对大型奶牛规模养殖场进行扶持,在养殖设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以及畜禽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等环节进行补助。

(2)奶业加工能力建设项目。拟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扶持5个优质奶源园区自建加工厂,支持加工设施、设备投入、产品设计、市场促销等,鼓励生产常温奶、巴氏奶、酸奶等高端奶,寻找销路闯市场,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生鲜乳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拟改造建设1个省级和1个市级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基础设施、购置先进检验仪器和设备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4)牧草基地建设工程。实施“山西苜蓿行动计划”工程。增加苜蓿种植、青贮,替代进口苜蓿,种植苜蓿2万亩。实施饲草加工收贮企业(合作社)建设项目。扶持10个牧草加工收贮企业(合作社)建设区域性牧草加工储备库等储草设施,提高饲草收储能力。开展牧草种植保险试点。在牧草保险有效期内,对承保种植户不同地块、种类的牧草因遭遇约定自然灾害或病虫害造成损失的,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偿。承保苜蓿、燕麦草16万亩。

3.保障措施。

(1)出台奶牛养殖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奶牛养殖园区改造升级,资金投入大,当前奶牛养殖园区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从国家层面协调金融机构,出台向奶牛养殖场倾斜的信贷贴息政策。

(2)加大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补贴力度。借助国家加大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扶持,重点用于机械刮板清粪、建设粪污地下管道输送、堆粪场、污水池等设施设备方面,缓解奶牛养殖企业投资压力,加快畜牧业绿色发展步伐。

(3)重点扶持挤奶厅的升级改造。当前大部分奶站挤奶机为计量瓶式挤奶机,设备脉动气压不稳,脉动频率不够而且不能自动脱杯,影响奶牛的正常泌乳,造成奶牛乳头的损伤,引发乳房炎,致使不合格生鲜乳增多。奶站改造已成为影响奶牛养殖企业转型的关键。奶站需要新建挤奶厅,更换自动脱杯电子计量鱼骨式进口挤奶设备,投资较大,应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财政分别配套给予补贴。

(4)完善生鲜乳检测国家标准。在建设第三方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完善生鲜乳指标国家标准,实现鲜奶公平交易,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5)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从国家层面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补贴,加大对苜蓿种植、饲草料机械设备购置、大型草棚建设的补贴力度,并在奶牛养殖企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对基础设施投入等提供支持。

(6)成立山西省奶业振兴协调委员会。成立由14个省直机关单位、省市畜牧管理部门、养殖场户、乳品加工企业、奶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组成的山西省奶业振兴协调委员会。

猜你喜欢

乳品奶业生鲜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生鲜灯的奥秘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