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0-04-06倪紫微杨笑瑞程晓寒司彤彤
朱 琳,倪紫微,杨笑瑞,程晓寒,司彤彤,李 娅,徐 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结肠癌在全球与恶性肿瘤有关的死亡率中占第3位,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很多结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目前临床主要以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1]、TNM分期为主要评估指标,但是仍需要更多标志物来提高病情预测及评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炎症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新标志,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决定性作用,如癌变、促进、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炎症应答可针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广泛反应[2]。炎症反应可由多种免疫细胞触发,包括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炎性反应的激活在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有重大意义,与IL-18信号通路影响上皮愈合、细胞增殖的调控失调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相关[3]。目前,国外已有研究[4-6]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来评估肿瘤的预后及分期,可协助评估高危患者。本研究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术前NLR、PLR、SII、CRP等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并以同期3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探讨上述血液指标对于结肠腺癌患者是否具有前瞻性预测的临床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首诊住院患者;2)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腺癌;3)可获得较为完整的病史、辅助检查及治疗记录。排除标准:1)合并非结肠癌转移相关的其他器官组织恶性肿瘤;2)合并急性或慢性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血液或内分泌相关疾病;3)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4)合并肺部感染等感染性疾病;5)病历不完整或有缺漏。
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数字化病历系统,检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入院的结肠腺癌患者,根据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54.12±1.06)岁。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根据患者病案号追踪查阅院内门诊或住院病历查找相关随访信息。回顾性分析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活检阳性数目,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RP,并计算NLR、PLR、SII等指标。并以同期收集的3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52.00±1.86)。
1.2 病理学评估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TNM分期标准[7]进性肿瘤分期,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所处位置、形态特征、病理分型。按肿瘤位置划分,可分为回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按肿瘤形态划分,可分为浸润型、溃疡型、隆起型;按肿瘤分化类型划分,可分为低、中、高分化;按肿瘤大小划分,以是否>5 cm为分界线分为2组。
2 结果
120例结肠腺癌患者NLR、PLR、SII、CRP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 105.000,P<0.001;U=6 470.000,P<0.001;U=9 770.000,P<0.001;U=4 665.000,P<0.001)。不同年龄段结肠腺癌患者NLR、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30.500,P=0.040;U=1072.500,P=0.003;U=1237.500,P=0.044)。不同肿瘤大小结肠腺癌患者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 271.000,P=0.006;U=1 279.000,P=0.006)。不同T分期结肠腺癌患者PLR、S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8.609,P<0.001;H=9.139,P=0.028)。不同N分期结肠腺癌患者PL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039,P=0.049)。见表1、2。
表1 不同研究对象的NLR、PLR、SII、CRP水平比较
表2 结肠腺癌患者NLR、PLR、SII、CRP水平与期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 讨论
有研究[8-9]发现,SII、PLR、NLR等在食管鳞癌等其他肿瘤中具有个体化预测的重要价值。Hu等[10]首先在肝细胞癌中证明了SII与循环中肿瘤细胞及肝细胞癌的预后有关。Chen等[6]研究发现SII的升高对结肠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有影响,且比NLR、PLR在TNM分期上更具有优势性。目前认为,炎症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参与体内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基于炎症的指标与各种恶性实体瘤(包括结肠腺癌)的不良肿瘤行为和生存结果相关[11]。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外在途径改变肿瘤微环境,还可通过内在途径分泌炎症介质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小板可诱导转移灶形成,增加循环中肿瘤细胞水平[12]。淋巴细胞减少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炎症水平的增高反映了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对评估早期结肠腺癌病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在本研究中,结肠腺癌患者炎症指标PLR、NLR、SII、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志愿者,提示结肠腺癌患者体内存在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状态。朱璞太等[13]研究发现炎症指标的高低与肿瘤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高NLR患者预后更差。在本研究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NLR、PLR、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inger等[14]研究发现,衰老的免疫微环境可推动炎性反应,形成体内慢性炎症环境,维持低度的炎性反应状态。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对体内炎症状态有影响,因此将炎症指标应用于老年结肠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虽然具有一定优势[15],仍要结合考虑年龄因素对炎症指标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中,不同肿瘤大小、T分期的结肠腺癌患者PLR、SII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术前检测PLR、SII对肿瘤大小预测和直接侵袭情况评估有重要价值。不同N分期患者PLR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术前检测PLR水平对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预测意义。齐托雅等[16]研究发现治疗前NLR针对于转移性右半结肠癌患者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文献[17]报道,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均为结肠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结肠腺癌的主要根治方式为手术治疗,因此,术前检测NLR、PLR、SII对肿瘤的预后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术前对结肠腺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且个体敏感性、特异性优于单独CRP测定。
由于血清学指标PLR、NLR、SII、CRP属于无创检查,具有简单易行、可定量、可重复评估对照等优点,对结肠腺癌的诊断、肿瘤的大小、直接侵袭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术前检测PLR、NLR、SII、CRP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