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2020-04-05孙金凤

江西教育A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识生命文本

孙金凤

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每每听到一些高学历的人因不堪各种压力而自杀的新闻,总是心痛不已。父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是多么不容易,他们的离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表面上他们是因为不堪学业压力、生活压力而放弃生命,实际上是源于他们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大学生如此,小学生亦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学校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仅仅因为和同学吵架,说同学嘲笑他,竟以跳楼来威胁。

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呢?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叶澜教授也说过:“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天地之道与人事之道最后融汇,达于人心之道。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正是语文教学从生命中来、往生命中去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如何利用好这些文本,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探讨、延伸,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文本去触及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呢?

一、深耕文本,感受自然生命万物的美好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清新壮丽、文质兼美的佳文。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作者优美的语言表述,引领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美景,还要结合想象和回忆,使他们的情感迁移到过往记忆里类似的场景中,从而感悟到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处处是诗情画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研学活动等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充分体会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好。这样由课内阅读教学延伸到实践体验的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能让孩子们充分愉悦身心,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才会珍惜生命。

二、领悟精神可贵,唤醒生命意识。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脆弱。现实生活中,有人因小挫折而自杀,因一点私利而伤害他人。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材中,也有许多教会学生认识生命,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的文章。例如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冯骥才的《花的勇气》,吴玉楼的《触摸春天》等,都能让学生通过文字优美的文章感受到生命的坚强与不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而应通过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故事,体验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从而很好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生命的意识。

三、明确社会责任,提升生命价值。

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在认识和珍惜自己的生命上,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上。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要学会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比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如果你的至亲不幸去世,你愿意他不完整地离开吗?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抛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盲人,你最渴望什么?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痛苦。在學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他们也明白了作者的父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最后,我再提问:谁能说说《永生的眼睛》中“永生”的含义?在这一系列逐渐深入的讨论中,学生慢慢理解和感悟到应该做一个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为了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我最后用PPT展示了器官移植缺口的数据,学生震撼了,因为人们对器官捐赠的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使本来可以借助现代医疗技术继续活下去的病人不得不痛苦地离开人世。让学生们开始思考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如何为他人尽自己的力量。整堂课在这样的探讨和课外延伸中,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提升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精神内涵,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这无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安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意识生命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