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在互动和体验中美丽绽放

2020-04-05周玉海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体验互动

周玉海

[摘要]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读为本,去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设优美的感知情境,通过师生互动挖掘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有真情的流露,就会在互动中生成别样的美丽。

[关键词]阅读课堂;互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2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认知和体验。知识和能力的问题是围绕着认知来解决的,但想直抵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却很难。因此,引领学生亲历语文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文本三者的对话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力,这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做的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以“互动与体验”为轴心,精心经营,课堂才能美丽而动人。

一、亲身体验,以读为本

古人云:“诗能言志,词能言情。”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才能使他们领悟到课文的内在意蕴。特级教师左昌伦说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亲心体验离不开对课文充分有效地读。如果不认真有效地读文,学生的亲心体验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如果不充分读课文,学生的亲心体验就很难深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追崇以读为本这一法则,让学生通过读,目视其文、口发其声,从而心通其境、意会其情。

如课文《小露珠》的第六自然段,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小露珠装点万物的美丽景色:“一会儿,太阳公公披着云霞,爬上了东山,染红了天空,照亮了大地。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花,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教师若能创设情境,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把反复诵读落到实处,让学生亲历文本,反复品味,学生就能体验到课文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魅力。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直接把阅读比作是生命的化妆。《小露珠》这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就得益于这句话。教学中,我以读为基调,以读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从读中悟境,于读中悟理。尽管不读书我们依然能顾盼生姿、游走自如,但与文明神交的唯一方式只有读书。学生们在反复的读书声中,读出了精辟的见识,读出了思辨的乐趣,读出了精神的愉悦,也读出了高潮的体验、心灵的共鸣。

二、营造氛围,获得情感体验

感知形象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对文本亲身感知,形成表象,并通过表象来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学生只有亲身感知文本,通过与文本、作者交流,心灵方能顿悟,情感方能诠释。

为了激起学生的情感,为了触动学生的心灵,如在上《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在讲授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个部分时,我用音乐《平湖秋月》去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境,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PPT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时,课文中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形、色一体的精彩画面,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情感体验,为接下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部分打下了情感基础。学生对于这座建筑艺术的精华和瑰宝的毁灭所产生的震撼,就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可惜和痛心了。当我播放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后,学生们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紧握着拳头,有的流下了眼泪……他们的情感在“你有什么话说”这一环节中获得了喷发。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把中国绘画的渲染和反衬的技法巧妙地运用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上。事实证明,正因为有情感的渲染,有繁华与毁灭的反衬与对比,在学习毁灭部分时,学生的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经历了5代皇帝,历经150多年才建成的圆明园,就这样被一把大火烧成灰烬。透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我让学生穿越时光,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辅助视频,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透过文本中那些凝重的语言文字,耳听着视频中的解说词,眼看着那熊熊燃烧的大火,侵略者们在圆明园中任意破坏、毁掉、烧杀、抢掠的罪恶镜头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植下了耻辱。课末,学生的情感在“你有什么话要说”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宣泄,对侵略者的恨、对清政府的昏庸与腐败的叹息……如决堤的洪水般从他们的口中喷发。

三、师生互动,体验角色转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倡导: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沟通作为对话的唯一途径,意味着对话者之间是平等的、融洽的、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催化剂,是正确引领学生把握文本角色,推进移位体验的试刀石。

如我在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与诗人王维以及诗人的朋友元二产生心灵的共鸣,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我把一张张秀美的渭城风景图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不断地从学生口中吟出。接着,画风一转,伴随着凄凉而呜咽的北风,《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首古诗出现在屏幕上。荒芜的大漠与繁华的渭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知道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安西终朝风不休,客舍青青柳色新——安西路上无停留”的荒芜与凄凉,同时也明白了王维为什么要“劝君更尽一杯酒”了。这时,学生们就是王维,就是元二,因为他们走进了王维的内心,走进了元二的心里。

在案例中,伴随着柔美的音乐,我指着大屏幕的渭城图反复进行导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目的是让渭城柔美繁华的画风直抵学生内心深处,为《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首诗的出现埋下伏笔。当镜头从繁华的渭城转入荒凉的安西时,画风的转变,落差之巨大,让人内心隐隐生痛。老朋友元二就要离开繁华的渭城独自一人去往荒凉的安西了,此去的路上黄沙漫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此时的师生似乎就成了王维与元二,两个老朋友只有频频举起手中的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言万语尽在酒中。

德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这样不但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学完全文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将故事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再现。一个学生演老屋,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小猫、母鸡和小蜘蛛,其他学生則和我一起朗读课文。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演得格外认真。通过表演,学生对角色有了自己的体验,对文中语言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他们通过表演与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对语言进行再创造。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体验、认知与思维便已水到渠成。

在这个案例中,我以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互动中获得体验,从而把抽象的、凝固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内心涌动的生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体验互动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