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体育健身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2020-04-05胡瑞方勃陆厚祥
胡瑞 方勃 陆厚祥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推动全省农民体育工作的持续开展,近日,由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牵头,以“发展农民体育健身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主题,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走访和数据分析,对安徽省农民体育健身事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农民体育工作在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显现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据安徽省卫健委统计,2018年度全省有64.16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稳定脱贫,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返贫脱贫息息相关。黄山市积极开展市、县两级“五进”活动,探索“体医融合”建设社区运动健康门诊试点,打造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综合体。天长市结合每年一次的茉莉花全民健身活动,邀请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田间地头,以“走亲戚”形式,指导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和“体育扶贫”活动。“多一次健身,少一次疾病”,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已经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健康共识。
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 “文明村镇”和“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活动不可或缺。南陵县农民体育协会始终坚持大力推广“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一方面宣传发动,一方面抓典型、抓先进,以点带面,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在农村持续全面开展,参加体育健身的农民越来越多,成效也越来越大。在南陵县烟墩镇蔼里村,农民张学琴从事休闲农业服务,开了一家农家乐,白天工作,夜晚组织当地青年开展广场舞教学活动。他们日常忙于农业生产,闲时经常开展体育健身。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主动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对农村良好社会风貌和社会环境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体育+文旅+扶贫+经济增长”逐步成为一些特色小镇建设的经典路径,体育对经济发展发挥粘合剂、润滑剂和助推剂的作用进一步显现。芜湖县六郎镇是“安徽省第一批体育特色小镇共建单位”。六郎镇紧紧围绕“水上慢城,生态六郎”的发展思路,依托较高的旅游知名度,着力举办各大体育赛事,每年举办半程马拉松、冬泳、垂钓、徒步等体育赛事。利用体育节事或赛事的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给本镇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一个8.8万人口小镇,2018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0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6元,成为富甲一方的江南重镇。
二、农民体育工作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动了农村体育工作的同步提升。
“大群体”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把开展群众性的农民体育活动列入重要议题,做到有领导分管、有机构推进、有人员落实。
全省农民健身场地建设有序推进。据省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新建330个乡镇“三个一”公共体育设施,426个乡镇建成“二个一”体育设施,完成200个贫困村的体育健身设施提升改善工作。阜阳市2018年新建乡镇全民健身中心46个,全民健身广场48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48个,新建健身路径1263套。芜湖市六郎镇,到2018年底,全镇21个村、社区,村村达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全镇21个村、社区拥有22个健身点,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全镇拥有健身广场8处,篮球场25个,健身活动室15处,乒乓球室36处,共安放健身路径61套,村村拥有文体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中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实施,推动了农民健身场地扩展、完善和提升。
农民健身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农民体育“办在基层,热在基层”。安徽省以“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为主题,上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民健身活动。乡镇办赛事、村(社)企业办活动层出不穷。在南陵县,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路灯亮化工程的实施,目前农村晨练晚练的人越来越多,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南陵已是经常化、制度化和普遍化。在农村的广场边、路边,一群群农民跟着音乐的节拍跟拍翩翩起舞,农民的精气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大批农民喜爱的现代和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龙灯、龙舟、武术、广场舞、象棋以及贴近农民生产、生活趣味性运动在广大农村盛行。位于南陵县许镇镇的大浦乡村世界,积极引入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吸引大批游客参与地方特色旅游。通过农业生产体验和体育健身比赛深层次多方位互动,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创造新业态,进行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新时代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农村农民体育健身来说,主要体现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充分和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缺钱、缺人、缺标准”。具体表现为: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指导人员严重不足;相比规范的竞技体育,旅游休闲体育、农耕趣味健身活动和传统地方体育项目开发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体育与农村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为推进乡镇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农民体育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增加农民体育经费投入。将农民体育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归口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的专门农民体育健身指导体系,实现“农村的事交给农口办”,配合“大体育”合力做好农民体育工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出台地方配套政策,划出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农民体育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体育项目,拓宽投入渠道,完善体育设施。
加强人才培养壮大相关专业队伍。壮大體育团体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开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鼓励和扶持农村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对地域性强、历史悠久、流传有序的项目要加强传承人培养。研究体育设施管护机制,设立公益岗位,确保体育设施持续发挥作用。
推进体育标准制定加大标准执行力度。《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2020年)》已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联合印发。到2020年,要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体育标准体系,相关运动项目、以营地为主的健身休闲设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面推开,体育标准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安徽省应以此为契机,结合全省民间体育特色、特点,积极开展标准制定的调研、编制和申报工作,出台相关奖励和扶持办法,推进标准制定工作的健康开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