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探微
2020-04-05朱春燕
朱春燕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欣赏品鉴、实景写真、实践互动机会,有效激活学生的鉴赏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进入审美境界,感受美术学科的美育魅力,并在不断实践中形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養。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42-02
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的创造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品鉴、写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形成美术观察力、鉴赏力和感知力。小学生有很强的美术感应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布设,利用多种直观展示手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思考机会,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成长创造力。
一、欣赏品鉴,激活学生美术鉴赏力
教师为学生设计美术作品品鉴活动,需要精选美术作品,适时传授一些鉴赏方法,以成功激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1.精选美术作品
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经典美术作品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欣赏品鉴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经典美术作品的无限魅力,自然接受美学熏陶。教师在具体调度时,要针对学生的美术学力基础和学习兴趣取向,给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品鉴作品,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如教学人美版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时,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观察教材中的四幅作品,并自由选择一幅作品进行品鉴。教师给出具体要求:观赏世界名画时,需要从更专业的角度展开思考,色彩、搭配、对比、主题等,都属于画作的构建元素,我们要针对性地展开解析和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醒展开观赏操作,很快就确定了鉴赏内容。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大多能够给出比较独特的见解。有学生选《金秋》(中国画),对画面用色特点进行分析;有学生选择《冬猎》(油画),对其中的色彩进行体会。在鉴赏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激活,核心能力也得以发展。
2.传授品鉴方法
小学生的美术学力基础有限,自然缺少品鉴方法和经验。教师对此要有客观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品鉴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渐由“看热闹”转变为“看门道”,这对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有重要帮助。
在学习《生活中的冷色》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水》,并给出具体鉴赏提示:冷色给人的感受是清爽、宁静、安详、庄重、朴素、高雅。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上有哪些冷色运用,对图片呈现出来的意蕴进行感知,给出针对性分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鉴赏品析,课堂互动气氛浓重起来。有学生认为,《水》中大量使用了青色、绿色,给人带来一股清凉舒爽的感觉;有学生说,水是没有颜色的,但水底有背景色,这些颜色应该用冷色,在欣赏这些图片时,就会给人带来清澈凉爽的感觉。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展开多重体验感知,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心理触动。
二、实景写真,调动学生美术观察力
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物写真,这是最为常见的美术教法应用。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以更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美术自觉感知力。
1.指导实物观察
小学生美术思维还在建立之中,而美术创造却带有更多抽象性,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实物观察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从美术角度观察实物,学生学法普遍欠缺,教师需要在观察点寻找方面给出指导,特别是在实物的选取、投放过程中,要及时跟进,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观察路线,自然建立起美术信息体系。
如教学《有趣的字母牌》时,教师拿出一些字母牌:这是字母牌,大家仔细辨认,看看是什么字母。如果我们要对这些字母牌进行再次装饰,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开始辨识字母牌,并讨论装饰方案。教师针对字母牌形状展开引导:装饰字母牌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剪纸、贴纸、画图等,都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同桌两个人合作装饰一个字母牌。学生领到任务后,快速行动起来,对字母牌进行观察分析,商议装饰方案。这样,通过一个装饰任务,学生走入了特定的美术情境之中。
2.发动实地写生
实地写生是美术学习的最常见学法运用,教师在实际设计和组织时,需要充分考虑客观条件的制约,进行深度学情调查,以便做出适合的教学规划。实地写生未必要离开校园,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美术学习发动,其可行性更强,学生从中获得的美术认知也会更高。在方法传授时,教师要对景物特点、观察角度、图画设计等做出考量,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如教学《自行车局部写生》时,学生对自行车是比较熟悉的,但要对其局部进行写生训练,还需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对自行车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能获得最为真实的写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车棚之中,找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边观察边绘画,写生操作顺利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美术学习要领,也有效激活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实践互动,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
美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从生活视角展开教学设计,给学生布设一些生活化的美术训练任务,也能够促进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形成。
1.搜集整合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美术课堂教学使用多种媒体已成为常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展开美术作品搜集、美术学法信息整合,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选择。
如学习《泥玩具》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给出具体的解读:这些图片都属于传统美术作品,是用泥制作的玩具,这是我们祖辈小时候的最爱。仔细观察这些玩具图片,其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现在要制作这些泥玩具,需要掌握哪些技法?学生针对教师提问进行思考讨论。为了让学生对泥玩具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外信息搜集任务:课外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渠道,搜集泥玩具的相关信息或者故事,准备参与课堂展示活动。这样,教师通过信息搜集给学生布设美术任务,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2.创新美术活动
美术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针对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助力。生活调查、实地观察、信息搜集、课堂辩论、师生对话、作品展览等,都属于美术实践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美术教材内容需要做出选择,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构建美术学科综合能力。
如学习《多姿多彩的靠垫》时,教师拿出一个精美的靠垫,引导学生观察靠垫的形状、制作材料、装饰等,并发动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自行制作一个靠垫。学生听说要自己制作一个靠垫,都显得特别兴奋。在教师带领下找来制作材料,并展开设计。教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制作实践顺利推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美术学力基础和学习现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学习实践机会,以促进学生美术鉴赏力、美术观察力、美术创造力的成长,并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动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