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可调式头颅-骨盆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的护理干预
2020-04-04方青叶浬利史凡凡陈楠吴新军
方青 叶浬利 史凡凡 陈楠 吴新军
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病人不仅因剃刀背、驼背或肩失衡影响外观,还由于脊柱短缩、椎体旋转偏移、胸廓塌陷等结构异常出现限制性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其手术治疗是脊柱外科医生公认的难点与挑战[1,2]。为提高手术矫形效果、降低手术风险,越来越多学者采用Halo牵引技术辅助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以期在矫形手术前改善病人的脊柱柔韧度、部分矫正脊柱畸形、逐步改善病人心肺功能[3,4]。头颅-骨盆牵引因设备简便、牵引力持续稳定,受到国内部分学者青睐,但其作为外固定装置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显著,护理难度大、要求高,并发症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其系统护理的干预要点,以保证安全、有效地完成牵引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90°,且Bending 位柔韧度<30%;②矢状面后凸Cobb 角>80°;③年龄≥10 岁。排除标准:①既往行脊柱松解手术;②颈椎骨折、脱位,不适合牵引;③存在脊柱骨折、肿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④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能耐受手术。
二、一般资料
根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 年2 月至2018年10月接受颅盆环牵引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病人26例,其中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18.9岁(10~48岁),身高为(140.1±9.8)cm(114~158 cm)。脊柱侧凸16 例,脊柱后凸4 例,脊柱侧后凸6 例;特发性17 例,结核性4 例,先天性3 例,神经纤维瘤病型1 例,继发性1 例(胸脊膜膨出术后)。术前22 例侧凸Cobb 角为116.8°±21.6°(90.6°~148.3°);Bending位平均柔韧度为12.2%(3.6%~22.8%);术前10例后凸Cobb角为114.7°±19.0°(83.0°~142.4°)。
本研究通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三、颅盆环安装
手术在小剂量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病人取仰卧位,双侧眉弓外上方1.5~2.0 cm 处、耳轮后上方1.5~2.0 cm 处各固定2 枚颅钉(共8 枚);取侧俯卧位,自髂前上棘以上3~5 cm处入针,髂后上棘出针,尽可能使站立位的进针点和出针点与地面平行,可减少牵引时盆针对皮肤的切割;术毕返回病房。观察1~2 d 待病人适应后,在病房安装颅骨固定圈和连接调节杆[5]。
四、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一)心理疏导
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病人多来自医疗条件匮乏的偏远山区,对疾病认识不足,就诊时年龄偏大、畸形严重或合并心肺功能障碍,对治疗缺乏信心。医护人员需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和语言亲切,主动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术前详细宣讲脊柱畸形的相关知识及危害、治疗手段及预后,介绍成功病例以消除病人的焦虑、紧张及恐惧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
颅盆环外固定安装后会影响外观,病人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的社交心理,将类似病人安排在同一个病区,增进病人间的交流和社会认同感。收集每例病人牵引前后的影像资料(相片或视频等)进行比较,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二)疼痛管理
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前2~3 d 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100 mg·次-1·d-1);术中针道局部麻药浸润(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50 mg);术后可静脉镇痛(注射用帕瑞昔布钠,40 mg·次-1·d-1)。病人下地活动时盆针刺激诱发疼痛或牵引后期颈项部紧张性疼痛,可按需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依托考昔片,30 mg·次-1·d-1)。根据病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报告经管医生后调整用药方案。
(三)心肺功能训练
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心肺功能锻炼,逐步改善心肺功能状态,提高对二期手术的耐受力。主要措施:①缩唇呼吸,嘱病人用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缓慢呼出;②吹气球,深吸气,然后用力向气球内吹气;③慢跑或爬楼梯,鼓励病人多走少坐少躺,在扶梯保护下进行爬楼梯锻炼。动态观察病人活动的耐受状况和气促症状的改善情况。
(四)牵引管理
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组合可调式颅盆环调节过程,使病人及家属克服畏难的情绪。按“先快后慢、宁慢勿快、个体化”总原则,通过滚轮调节牵引、撑开脊柱。最初可允许较大的牵引,每天5~10 mm,持续约3 d;而后每天4~6 mm,持续3 周;最后每天1~2 mm 至牵引终止。根据病人耐受情况及颈部肌肉的紧张度实现牵引速度个体化调节。以病人疼痛不耐受、反复出现牵引症状或2 次影像学检查示畸形无进一步矫正为牵引终止指标。
(五)神经症状观察
随着病人脊柱高度经过牵引不断增加,颅神经、脊神经也会受到牵拉[6],出现过度牵引症状。①迷走神经损伤致心动过速、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和呛咳;②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致眼球偏斜或不能外展;③臂丛神经损伤致上肢麻木、无力、疼痛;④脊髓损伤致下肢无力,病理征阳性。责任护士熟知各种过度牵拉症状和神经系统查体操作,一旦发现神经症状应及时报告经管医生,核实后嘱病人立即停止牵引并反向调节至神经症状消失。
(六)体位管理
我们自主设计了个体化睡眠垫(图1),通过调整模块垫的位置和形态,使其与牵引架相适应,解决病人卧床问题。具体步骤:将自制的睡眠垫分别放在背部及臀部下方,以垫实调节杆间的身体各个部位(图1 a),使头环及盆环置于睡眠垫间隙,颈部用软巾托起(图1 b),盆环处保持悬空、避免受压(图1 c),小腿下方垫软垫,使病人可屈髋屈膝以获得舒适的体位,保证牵引装置不受挤压而影响牵引效果。消瘦的病人骨隆突处垫软枕,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图1 个体化睡眠垫 a:睡眠垫大体图;b、c:颅盆环细节图
(七)针道护理
感染是针钉松动的重要原因[7],影响牵引疗效、加重病人医疗负担。牵引期间用0.5%碘伏消毒针眼,2~3 次/d,保持针道干燥、清洁,切忌使用酒精消毒。密切观察针孔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分泌物等异常情况。如针道出现分泌物,及时报告经管医生,留取分泌物细菌涂片、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加强换药,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八)营养支持
为预防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8 h 和灌肠准备,术后第1 天出现饥饿感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鱼片粥等),术后第2 天逐渐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汤、鱼汤、鸡蛋、牛肉、蔬菜和水果等)。体重偏轻者,请营养科协助评估,制订合理膳食方案,加强病人全身营养。
五、疗效评价
观察病人牵引前后身高、主弯侧凸或后凸Cobb角情况和牵引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六、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IBM公司,美国)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牵引前后侧凸、后凸Cobb 角、身高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6例病人平均牵引8.1周(4~15周)。牵引后身高为(150.9±8.2)cm(138~165 cm),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6,P<0.001)。牵引后22 例侧凸Cobb 角为65.7°±26.8°(41.1°~122.6°),矫正率为43.8%,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36,P<0.001)。10 例后凸Cobb 角为85.9°±29.2°(53.0°~109.0°),矫正率为25.1%,与牵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1,P=0.015)。
26 例病人牵引后ODI 为(22.7±4.5)分(12~38分),与牵引前的(40.0±2.2)分(26~6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7,P<0.001)。2例牵引后期出现暂时性外展和舌下神经麻痹,及时降低牵引高度后完全缓解;1 例急性胃扩张,予禁食、胃肠减压后缓解。无针道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2。
图2 女,18岁,驼背畸形14年,加重伴下腰痛2年入院,诊断为重度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 a、b:牵引前正侧位X线片,后凸Cobb角为142.4°,ODI为40分;c、d:牵引6周后的正侧位X线片,脊柱后凸Cobb角为109°,畸形矫正率为23.5%,ODI为30分;e、f:牵引前正侧位大体照;g、h:牵引6周后的正侧位大体照,病人身高增加12 cm
讨 论
颅盆环牵引力持续、稳定、可控,牵引设备简单、易携带,是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一期术前颅盆环牵引,能使凹侧挛缩的软组织蠕变松解,改善肋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小关节柔韧性,使弯曲的脊柱逐渐伸直,逐步矫正脊柱畸形,化繁为简,降低二期矫形手术对三柱截骨技术的需求[8,9]。而且,牵引时结合系统地心肺功能训练可逐渐改善病人心肺功能状态,提高病人对二期手术的耐受力[10,11]。尤其,颅盆环牵引对脊柱畸形的部分矫正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完成,可密切观察病人脊髓神经症状、锻炼脊髓耐受性,避免一期快速矫形导致脊髓牵拉损伤[12]。
尽管颅盆环牵引在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矫治中作用显著,但其作为外固定支架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显著、并发症高,无疑对其护理提出了挑战。Ransford 等[13]报道颅盆环牵引治疗118 例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牵引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2%。章亚东等[14]也采用颅盆环牵引治疗31 例重度脊柱侧凸畸形,平均牵引38 d(12~75 d),并发症高达54 例次。Rozario等[15]报道第Ⅵ、Ⅸ、Ⅹ、Ⅻ颅神经在颅盆环牵引过程中,易因过度牵引而出现暂时性损伤表现。
颅盆环牵引作为外固定装置,虽然不影响病人行走活动,但对病人的日常洗漱、穿衣等社会活动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病人睡眠的显著影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如何保证牵引安全、有效地进行,尽量减少牵引并发症和改善病人舒适度。我们总结颅盆环护理经验提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必要的心理疏导、科学的疼痛管理、积极的心肺功能训练、合理的牵引调节、密切的神经症状观察、舒适的体位管理、细心的针道护理和合理的营养支持,多层面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其牵引疗效。本研究中26例病人牵引后侧凸和后凸Cobb 角矫正率分别为43.8%和25.1%,仅3例出现暂时性牵引并发症,经及时护理干预后缓解,无针道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牵引后ODI 为(22.7±4.5)分(12~38分)较牵引前的(40.0±2.2)分(26~60分)明显改善。
本研究中对颅盆环牵引病人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牵引安全、有效地进行,逐步矫正畸形、改善病人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为接受下一步矫形手术提供了安全保证。而且,自主设计的个体化睡眠垫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病人的睡眠问题,组装简便、易携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