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2020-04-03郭建
郭建
【教学目标】
1.能感悟父子情感的和谐美。
2.能品析语言表达的细节美。
【教学难点】
1.辩证思考,感悟父子情的错位与和谐。
2.深入文本,品析精微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创意】
1.围绕“爱的矛盾”总话题设计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一线串珠。
2.活动切入角度新颖。以“父亲的言说方式”为抓手,设计“课中辩论”“情境演读”“对比听读”“情感补白”等听说读写的活动,层层深入。活动之间巧搭台阶,过渡自然。
3.适时的资料助读。如课堂结尾处引入歌词,加深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列举《背景》 研究文献。
设计意图:了解《背影》重要的文学地位,激起对经典作品了解和探究的兴趣。简要带过,不作阐发。
一、文意把握
活动:仿写句子,概说文意。
教师给出示例——
背影,你深藏着一次生命意识里难忘的离别。(叙事)
背影,你深藏着一位负重前行又爱子情深的父亲。(人物)
背影,你深藏着一坛浓郁香醇的亲情美酒。(情感)
学生浏览课文后,以“背影,你深藏着……”仿写句子,交流展示。
预设:
背影,你深藏着一座巍峨厚重的父爱之山。
背影,你深藏着一段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背影,你深藏着一曲和谐感人的亲情赞歌。
设计意图:把握文意,粗略感知文中的人、事、情,并实现环节自然过渡。
二、文段精读
问题1:为什么说父子之爱是有矛盾的?
活动:据文阐述,课堂辩论。
活动开展:辩题——“父子关系和谐不和谐”。要求学生细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理由依据,对“父子情感和谐不和谐”发表观点,并作简要阐释。
小结:朱自清笔下的亲子之爱,是错位的,爱与被爱是有隔膜的。有隔膜的爱,正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孙绍振
设计意图:以问题切入,牵引学生深入文本,使之准确把握作者情感,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问题2:爱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活动:对话还原,情境演读。
活动开展:对文中“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一处还原,要求学生代表进行情境演读。
儿:爸爸,你不用去送我了。
父:……
儿:我已经二十岁了,并且北京已经来往过两三次了。
父:……
儿:爸爸,你不用送我去了,你不是也叮嘱过茶房好好照顾我么?
父:……
儿:路上一定不会有问题的,况且你还要忙着谋事做。
父:……
儿:爸爸……
父: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小结:“父亲”有许多理由“不必送”,“不必送”的理由越多,越能看出“父亲”的纠结,越能彰显父爱的执著与强势,儿子在抗拒之下的被动接受,实质是一种爱的错位。
设计意图:选择一个典型的父子对话场景,通过情境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父爱的坚定深刻,同时也能体会到父子之爱的错位。
问题3:爱的矛盾是如何缓和的?
活动:问题引入,对比听读。
活动开展:以父亲的三句话(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③进去吧,里边没人。)切入,要求学生思考“我”因什么感动。再以对比听读(比较与原文的差别)的方式,赏析“买橘送别”一段。
教师朗读文段: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深青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边,脚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有四个目的:①训练学生“听”的能力;②复习重要的几个生字词;③顺势提及二三段的作用;④深入文本核心,带领学生品味朱自清语言的细腻精微之处。
问题4:爱的矛盾是怎样最终化解的?
活动:替父说话,情感补白。
活动开展:要求联系前文“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仔细揣摩父亲的信,把父亲没有说出或没有说完的话说出来。提示:信中自相矛盾之处。
设计意图:从“替父说话”中体会父亲和“我”情感的变化,顺势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课堂收束:以李宗盛歌曲《新寫的旧歌》歌词结束课堂。
一首新写的旧歌
写一个人子
和逝去的父亲讲和
我早已想不起
吹嘘过的风景
而总是记着他
混浊的眼睛
用我不敢直视的表情
那么艰难地挣扎着前行
遗憾我从未将你写进我的歌
然而天晓得这意味些什么
然后我
一下子也活到
容易落泪的岁了
当徒劳人世纠葛
兑现成风霜皱褶
爸 我想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