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产业特点、现状与发展路径辨析
2020-04-03王玮娇张洪雷
王玮娇 张洪雷
[摘要] 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定义。并指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特点是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知识产权性、民生性、实用性和广泛性。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有国家政策支持、历史积淀悠久、中医文化人才助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中医文化消费不足、市场环境欠缺规范化、中医文化与科技未能有效结合和缺乏专业人才。因此可以通过扩大中医药文化消费,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中医文化自信度,发展新型中医文化业态;提升从业者素质;体现当代先进文化,重视社会效益等路径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2(c)-0140-05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presented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dustry. It has pointed out the high value-added, strong integ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elfar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ity and extensiveness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dustry. Th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dustry are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across-the-board suppor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alents. The dis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dustry are unsatisfactory consum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standardization of market environment,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at case, this paper has made some suggestion like expand the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rease the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build a nice policy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confid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develop a new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 present the advanced culture,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social effect to develo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
当前中医药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将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医药的时代命题。中医药文化产业承载着中医药文化并将其产业化,是以满足群众中医药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所从事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和整个产业链活动的总和。为了使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内涵深刻、价值提升和影响力增加,进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故而写作此文。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概念出发并明晰其特点,进而从不同的维度分别阐述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存在问题。最后,就当今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文化产业指出了发展路径,辨证施治地提出解决方案。
1 中医药文化产业概念阐释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活动的产业总和。其中分为两方面,第一,是以文化为第一性的生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第二,为了促成文化生产活动的兑现,因此需要围绕文化这一因素进行辅助生产、装备生产、中介服务和消费终端生产[1]。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支流,是以满足群众中医药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所从事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和整个产业链活动的总和。中医药文化产业将中医药中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民俗、价值观等文化部分进行系统整合发展成产业,进而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特点
2.1 高附加值性
如今人们购買商品不仅满足于商品的使用功能,而是更多地关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当前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商品,因此,观念价值一跃超过使用价值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商品的最重要因素。技术的交流与扩散使商品种类愈来愈多样,但同类商品的功用、外观乃至销售手段都趋向于相似,出现同质化的倾向,这将使商品中“文化性”的观念价值越来越大[2]。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独有价值是背后凝结的中医药文化,其生产的产品所具备的中医药文化是该产品的闪光点。因此中医药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性。
2.2 强融合性
强融合性是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另一特点。中医药文化产业涉及中医药、文化、艺术、旅游等多种领域,因此可以实现产业跨界融合。一个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出现依赖于产业融合,产业融合还可以促使新的产品与服务诞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3]。古老又崭新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可拉动多项产业发展。如今中医药养生旅游方兴未艾,有的景区同时具备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景区可将诸多资源合理开发整合,因地制宜,协调发展。里面可设有药膳、中医讲堂、中药采摘、养生功法等多种项目,不失为一种良好方式。
2.3 知识产权性
古奥的中医药所蕴藏的智慧为全人类共有,但如何以当代方式进行表达则需借助个人的创意。一个中医药文化产业从创意、实施、推广到形成产业链一系列步骤都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但创意又极容易遭到侵权,因此,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医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就极易被模仿、复制,形成侵权,从而影响行业的发展环境与从业者的积极性。
2.4 民生与实用性
中医药文化融入在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为人们所熟悉,有些甚至是世代流传的养生保健经验。中医药文化產业是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民生产业,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医学是一门注重实用的学科,中医药能够发展流传几千年,就是因为其源于实践,行之有效。所以中医药文化产业不会流于空谈,必将具备实用性。
2.5 广泛性
广泛性分为两方面,一是涵盖的范围广。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借助中医药文化资源为人的身体或心理保驾护航的都属于此[4]。它涵盖的分产业众多,产业链条延伸极广。第三产业下设14个门类[5],中医药与其中多个领域均有关系。二是受众广。中医药文化产业包罗万象,不同的年龄、健康状况、职业和文化素养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均可被满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6],对于健康人来说,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作用是养生、保健和防病,而对于患者则起到了治病、防变和防复发的作用。
3 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现状
3.1 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3.1.1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已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保障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行业秩序与发展速度。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制订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五年规划》[7],从此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始纳入国家层面。《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中医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新成果显著增多,还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跨界融合创新,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融合发展等[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直接提出要培育健康文化产业[9]。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0]。
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从宏观上统筹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中医药的医教研宣各项文化事业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11]。
3.1.2 历史积淀悠久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容易被百姓接受。端午节佩香囊、洗艾浴、悬挂艾蒿;重阳节手持茱萸等习俗人尽皆知。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源头支撑起了中医药文化产业。此外,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文化,与饮食、绘画、音乐、思想等文化也有很多联系。除了基于自身特色之外,中医药文化产业还可以和中华文化中其他要素进行结合[12],这样既丰富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内涵,也扩大了中医药产业的涉猎范围与表现方式。
3.1.3 中医文化人才助力 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人才需要有中医药相关的学科背景、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对当前市场状况的充分认知。当前我国中医药文化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构建了中医学本专科生、中医文化学硕博士生在内的合理人才梯队,为中医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生机。
3.2 中医药文化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3.2.1 中医文化消费不足 消费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产业发展之优劣。在全球化市场语境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趋势,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不断加强[13]。因此,全球的消费文化产生了趋同性。而且这种趋同性促使人们在医药领域对西医主导下的现代医学产生认同,认为西医具有效果快、方便等优势。与此相反,人们对中医产生熬药麻烦、疗效缓慢的看法。这种偏见导致人们选择治疗方式时趋向于现代医学,从而影响了对中医的消费。从近年来中医院在中国医疗市场的所占份额低于20%就可见一斑[14]。
在如今的医改模式下,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决定着医院、诊所、药店等机构必须以趋利性的消费文化为主导去考虑收益与回报,所以医疗机构会趋向于选择西医而非中医作为首选治疗方式。中医具有方法简捷、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和确有疗效的特点[15],同等条件下西医治疗比中医治疗能让医疗机构获取更高的收益,在此医改模式下中医和西医同台竞技自然不具备优势。
此外,提到电子商务产业,人们会想起淘宝、京东,提到智能手机产业,会想到华为、小米,但是中医药文化产业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出现领军企业。这一方面导致了注重品牌的消费者降低了在该领域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小,目前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未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传播的需要。因此,中医药文化产业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3.2.2 市场环境欠缺规范化 中医药文化产业是较为依赖创意的产业,而创意又是最容易遭遇侵权的部分,创意产生、设计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盗版侵权却易如反掌,因此必须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若市场环境不够规范会影响百姓的信任度与投资方的投资热情,进而阻碍产业的有序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除了《知识产权法》外,《中医药法》第八条也规定:“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16]。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从盗版的猖獗就可见一斑。这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
3.2.3 中医文化自信度有待提升 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主导着话语权。当前人们趋于用现代科学解构中医,甚至用行动去肢解中医来获得现代科学的承认。这些都是中医文化自信度不够的表现,长此以往培养的是中医的掘墓人而非继承人。固然,西方文化孕育出的现代科学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并非完美无缺,过度依赖现代科学会产生诸多问题。西方文化之于中医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如同十进制之于二进制,《中庸》讲: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17]。它们都是合理存在的,可以相互借鉴,但并无必要争论孰是孰非,更无须令中医在现代科学身后亦步亦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8]。对于中医药而言,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19]。
3.2.4 缺乏专业人才 当前虽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如火如荼,中医药院校也基本具备了成型的中医文化人才培养體系,但文化产业的人才对中医药领域关注较少,而目前的中医文化人才培养则是主要集中于科研、教育等方面,未能完全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契合,因此中医药文化产业仍处于人才紧缺的局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阻碍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高素质从业者的数量足够大,中医文化之精神才能够借助中医药文化产业真正表达。
4 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路径
4.1 扩大中医药文化消费,提升中医药文化认同
不同于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消费逻辑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占主要地位的逻辑。现代社会消费扮演了结构中心的角色并支撑着整个社会运转[20]。消费对生产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并对其进行控制的巨大力量,使其成为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支柱。没有消费群体的事物终将走向衰落。如此情境下,百姓对中医的消费与认同程度变得无比重要[21]。市场经济下,“酒香还怕巷子深”,要扩大中医药的文化消费,就要针对中医药文化产业培植出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他们既要认同中医,又要具有一定的、长远的消费能力,从而开辟市场空间取得发展。
而当今社会,大众媒体主导了消费意识和消费群体的构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美食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生产[22]。因此,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和媒体联合,通过文艺的形式表现出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通过大众媒介终端向受众传播。既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加强中医药的科普与文化传播。同时又要注重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如今在网络上出现少数不认同甚至反对中医的声音,这更加需要我们占领舆论阵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要吸引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更多人关注并认可中医,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度,增加中医药文化认同,树立起年轻一代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4.2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好的政策环境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可以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维持市场秩序,以市场环境之安定促产业发展之繁荣。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调动从业者积极性,采取相关政策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应从各方面对中医药文化产业大力扶植,做到中医药文化产业的规模与质量两者均有效提升,对中医药的医、教、研、宣等进行政策倾斜[11]。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确定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令诸多行业各司其职,合理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为中医药文化产业注入活力。
4.3 提升中医文化自信度,发展新型中医文化业态
中医自古以来都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唐代丝路贸易繁荣,阿拉伯国家的乳香、没药传入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亚非各国的珍贵药材,如苏合香、降香等,这些都完善了中医学体系,丰富了中药材的种类,许多药物沿用至今。中西方医学文化交流互鉴可以切实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应当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同时又不排斥对现代医学成果的吸收利用,以此充实自身。
此外,要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形象促进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扩展中医药消费的渠道,创制出中医药消费的崭新模式[23]。“打铁还需本身硬”,如此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专业水平与附加价值方可提高,中医药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得到优化,这样才能提供出能够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4 提升从业者素质,以人才促发展
中医药文化产业需要拥有4种类型的从业者:一是热爱中医药文化,有深厚中医药功底与传统文化素养,同时有文化传播认同自觉性的中医文化学者;二是熟谙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将中医文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理工科人才;三是能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商业运作与宣传,使之产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学人才。四是专精于传统文化行业,并对中华文化怀有温情与敬意的国学人才。这4类人才皆具备,方能将中医药文化进行当代表达。要坚守中医药文化的内核,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当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
同时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将院校培养和单位、社会培养有机结合,本专科、硕博士不同层次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师承、继续教育结合。广泛借用高校文科专业、中医药专业与经管专业的资源,并结合实际培养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4.5 体现当代先进文化,重视社会效益
中医药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产业,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五千年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绝大部分都值得借鉴继承,但不可避免也残留着部分糟粕。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要坚持积极向上的路线,体现当代先进文化,将古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应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暴力、黄色、迷信等文化渗透进中医药文化产业中。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追求经济效益是产业发展升级的根本目的。但是只有以社会效益为首,方能最大程度发挥出中医药文化产业的真正价值。近年来有个别不法商家打着中医旗号行骗获取利润,此举令中医界无端蒙羞,降低了中医的公信度。应当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令禁止诸如此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社会效益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EB/OL].北京.国家统计局,2018[2019-11-17].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805/t20180509_1598314.html.
[2] 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3] 袁仁智.互动与融合——关于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路径思考.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2012:4.
[4] 宋宝香,尤华.基于大健康视角的地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文化产业研究,2016(1):75-86.
[5]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EB/OL].北京:国家统计局,2017[2019-11-17].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
[7] 中国新闻网.中国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EB/OL]//北京:中国新闻网,2009-06-25[2019-11-17].http://www.chinanews.com/jk/jk-hyxw/news/2009/06-25/1749396.shtml.
[8] 中国中医药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EB/OL]//北京:中国中医药网,2017-01-13.[2019-11-17].http://www.cntcm.com.cn/2017-01/13/content_25434.htm.
[9] “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J].中国肿瘤,2019,28(10):724.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7(21):3-28.
[11] 秦伟民,刘蔚.简论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桎梏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2013(10):82-83.
[12] 罗中华,云立新,牛崇信,等.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6,29(5):52-54.
[13] 郑民,王亭.消费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及解决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4(7):90-91.
[14] 毛嘉陵.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26-27.
[15] 尹庄.妇幼专科医院中医科的特色发展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3):471-472.
[16] 习近平.《中医药法》正式颁布[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733.
[17] 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37.
[1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
[19] 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5.
[20] 斯满红.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54-157.
[21] 王明强.消费社会与中医的文艺传播策略[J].环球中医药,2010,3(5):379-381.
[22] 徐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拉升地方美食需求分析[J].采写编,2016(1):35-36.
[23] 张超中.我国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5-7,17.
(收稿日期:2019-10-18 本文编辑:封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