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城记

2020-04-03武明发

辽河 2020年3期
关键词:口罩志愿者疫情

武明发

他叫牛三定。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就是叫他做事不要莽撞,三思而后定。有了這个准则,牛三定这一生凡事小心翼翼,没出过什么大纰漏,也没做成过什么大事情,反而他这个名字倒成了熟人圈子里的笑料。有一年冬季,他刚高中毕业,有征兵的首长路过村里,看他长得英俊帅气,就问他:“小伙子愿不愿意跟我当兵去?”他回答说:“让我想想。”说想想,也就是要回家问他爸。可是当时他爸没在家,等他爸从挑河提的工地上半个月后回来时,征兵已经结束了。那时候农村孩子能去当兵,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可是他却将送上门的机会给失去了。为此,父子俩后悔了多少年。

还有一次,一天晚上,大队宣传队来生产队演《白毛女》,宣传队有一个演喜儿的姑娘夏小芳,大着胆子跟他说:“我们俩交朋友好吗?”这个夏小芳是全大队数一数二的美人坯子,不仅机灵人也长得漂亮。当时牛三定是全大队唯一的高中生,夏小芳对他倾慕不已。牛三定当时脸就红了,心扑通扑通地跳,憋了半天说:“让我想想。”可是这件事情他羞于开口,一直没好意思跟家里人说,只是每天想着跟夏小芳未来的美好,在心里偷着乐。夏小芳见牛三定那头一直没有回音,心想一定是人家看不上自己,于是就跟村里一个骟小猪的定了亲。这件事情让牛三定后悔了一辈子。

言归正传,单说这一向做事稳沉的牛三定,在今年春节期间却做了一件十分不稳沉、甚至有些荒唐、连他自己都说不出口的尴尬事。

今年春节,从年前就流传着武汉发新冠毒肺炎的消息,手机上、电视上天天讲,而且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到年后,便真的有些人心惶惶了。他哥哥姐姐家的侄子们、以及他家属娘家的侄子们,都纷纷给他发来信息:有叫叔的、叫姑父的、叫舅舅的,说我们今年过年就不去给您老人家拜年了,等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去给您补上。您老人家就在家过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吧。做镇长的儿子牛果动(有了多次惨痛教训的牛三定后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果动,就是叫他做事要果断,别再像他那么优柔寡断了)和在医院工作的儿媳妇前几天就一头扎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了,并一再告诫他这个喜欢到处溜达的爸爸,一定要待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跑。牛三定嘴上答应了,可是心里并未真正当一回事。他觉得,这都是草木皆兵。一个武汉一千几百万人,有百十个病例算什么?比起每年癌症、车祸死的人,那就是凤毛麟角,比中500万大奖都难!再说,武汉距我们这里隔着好几百公里呢,不用听着风就是雨。2003年闹非典,又叫SARS,过几年又是禽流感,也叫HINI,还有2014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等等,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人发病,更是一个人没死。国家宣传,那是考虑全国的事,与我们这里,八杆子打不着。他觉着这个年该咋过还咋过。

牛三定去年上半年退休,退休过后,他除了偶尔打打麻将、钓钓鱼之外,最大的爱好是“公交旅游”。就是坐一块钱的公交到处转悠。难得现在闲下来,和一帮同时退休的老同志一起,经常坐着公交,去三河喝早茶、去庐镇看瀑布、去春秋看花世界、去杭埠逛生态园,等等。这几天因为忙过年、备年货,从腊月廿六憋到年初一都没出门,年初二他想怎么也得出去溜一趟了。孩子们家不让去,就去同学老黄家打麻将去,刚好他们那个安置小区住着好几个同学。心里这么想着,他就提上两瓶酒,跟老伴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门。

老黄家住的小区,也就是牛三定先前老家的村子,距县城十几公里。出了门走到街上,往左边一拐,来到公交站台。刚好一辆2路车到了。上车的就他一个人,他一脚踏上去,向投币箱里塞了一枚硬币,见前面一个双人座位上只坐着一位姑娘,他就在她身旁坐了下来。那姑娘朝他看了看,立马站起身往后排去了。毛病,难道我身上有粪?他诧异地朝那姑娘看了一眼,又朝后面其他人看了一眼,原来车上的人都带着口罩,就他一个没戴。其实儿媳妇给家里放了一包口罩,他揣了一只在口袋里,他不习惯戴口罩,觉得别扭,说话、出气都不自然。现在,他意识到了别人不跟他坐一起的原因,觉得有些尴尬,于是,将口罩掏出来,戴上了。

在老黄家吃过午饭,打了一下午麻将,接着又打了一晚上,中间老伴给他打了几个电话,一再催他回去。后来上中学的孙子又给他打电话,说现在武汉感染人数新增加了好几十例,而且国内的好多省份都有了,世界上别的好多国家也都有了,并说你再不回来明天就要封城了,你就回不来了。他这才有些紧张,答应明天上午就回去。

第二天一早,牛三定就起来了,谢绝了老黄夫妇的挽留,说自己要回去了。他知道老黄夫妇也并不是真心的挽留,毕竟疫情当前,只不过是客气话而已。只是昨晚打麻将晚了,脚下受了点寒,从下半夜开始有几声咳嗽,他知道这并不是新冠肺炎,只是受了点寒气而已。可是这特殊时期,扯上个相似的症状,不免还是让他心里有个“疙瘩”。不过无论如何,现在回家是必须的。临走,老黄夫妇又送了他一拎茶叶。他想,这个老黄,还跟我搞礼尚往来!

告别老黄夫妇,下楼走到小区门口,就见小区大门那个起落升降的闸门放下了,闸门的上方,在两个门垛之间绑了一根毛竹,门口又多了两个保安,还有几个戴着袖章的村干部,门口的横杆前放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疫情期间本村人员禁止外出,非本村人员禁止入内。”没想到,形势一下子变得如此严峻,牛三定心想,看来真的不是儿戏了。好在几个村干部都熟悉,就打开边上的人行通道,让他赶紧回家。

距离小区门口不足一百米的地方就是公交站台,快到跟前的时候,见有一辆公交车停在那里,驾驶员手里拿着测温仪正在给几个准备上车的乘客一一量着体温。他一想,这下坏了,自己现在咳嗽,人在咳嗽的时候是不是多少有点低烧也说不准。若是一旦被测出来体温偏高,不管真的假的,先给弄进去隔离,那不就惨了么。他犹豫再三,觉得这车还是不能坐了,宁肯步行,也比关在里面受罪强。

他拐上村后的一条水泥路。这是以前去县城的老公路,现在成为“村村通”了。牛三定对这一带的道路很熟,他知道从这条路步行的话要近上几里路。天空灰蒙蒙的,地里没有了庄稼,冬日的寒风似一把无形的刀子,将道路两旁及村庄周围的树木尽皆剥去了叶子,整个世界的精气神都蜷缩进了屋子里,外面是一派清冷和萧瑟的景象。渐渐地,他觉得有些饿了,腿也渐渐地没有了力气。这条他年轻时候穿着草鞋,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走起来都不觉得远的路,现在空着两手,怎么走起来就感觉远得不见了尽头呢?是不是这些年在城里歇娇惯了,还是老了,不中用了!

路边的村庄旁有一口水塘,他曾经来这里钓过鱼。他在一块钓鱼时坐过的石头上坐下来,打算歇一会儿再走。他摸出手机,看看家族群和朋友群里面,关于疫情的动态都有哪些新消息。上面大多是全国各地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和捐款捐物的消息,这些前两天就开始有了;还有让他震惊的消息是,现在居然在他周边的县市已经有了确诊的感染病例了,这让他吃惊不小,看来真的是“狼”来了!

这时,忽然村庄里传来一个女人尖利的叫嚷声:“快看看它跑到哪里去了?”

男人的声音:“我看到了,在这里呢。”

女人的声音:“怎么让它跑出来啦,快把它逮进去关起来!”他吓得手一哆嗦,手机掉到了地上。他心想,难道自己被盯上了吗?他见旁边有一个茅房,就连忙捡起手机,装着解手,钻进了茅房棚里。

不一会工夫,他透过茅房棚的窗洞,见有一对夫妇手里拿着树枝,在追赶着一头猪仔。

我的个妈呀,原来是虚惊一场。

待他疲惫不堪地走回城里,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这个时候早已过了饭点,他想先找个地方解决一下肚子的问题。他从东门街一路走过,原先两边的排档、面馆,居然全都关了门。于是他只得继续往前走。街中心的广场旁边有一个他远房的侄子开的“小牛排档”,他走到那里时,发现门也关着。他透过玻璃门,看到里面好像还有人。他走上前去敲了敲门,他的侄媳妇——饭店的女老板秋燕见是自家叔子,就开门让他进去了。秋燕告诉他说,根据上面通知,为了安全,现在饭店都基本关门歇业了。说“不行给您下碗面吃,您走吧。”不似逐客令,却有些冷冷的,或许更多的是出于无奈,他不难理解。他跟侄子说,怎么形势发展得这么严峻?侄子说,形势确实严峻得很,现在很多城市都封城了,街上大部分店铺都关了,各小区也都封门了,您老再不回去,如再听说您是从外面回来,搞不好就真的进不去了。想起自己现在还咳嗽的状况,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都怪自己莽撞,干嘛非要在这个特殊时期冒着风险出来呢?他又问了一句:“现在进出小区都要量体温吗?”秋燕说“要量。”

走出饭店,他就在心里琢磨着下一步怎样才能回去家的事情。他打算先到小区门口看看再说。他住的小区就在广场旁边不远的地方。当他走到小区附近的时候,果然看到有两个保安站在门口,手上拿着测温仪,对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是经过测量体温之后才被放进去。他想抱着侥幸心理上前试试,不行就跟他们解释一下,说自己的咳嗽(现在比早上又厉害了一些),即便有点低烧,完全是昨晚受凉引起的。可是他马上又觉得这样做风险太大。假如人家弄个测温器往跟前一伸,先说你是疑似,便将你控制起来,而后将你拉到不知什么地方去隔离、再做观察,待弄清楚了,没有个十天八天恐怕不行,那多难受啊!

这时,有一辆“抗击疫情志愿者”的面包车从东边开过来在路边停下,一个姑娘下车追上一个骑着电瓶车没戴口罩的妇女,将一只口罩塞给她,叫她要戴口罩、要注意安全。于是他头脑一转:如果自己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到时是不是就可以跟着这个车子把自己送进小区里去呢?他上前对姑娘说:“同志我想加入你们,做志愿者。”姑娘看了他一眼说,“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来加入我们志愿者队伍,真是难得。那您拿身份证来登记一下,我再给您量一下体温。”又是量体温!他连忙说,我身份证没带,等我回去讨了身份证再说。

看来今天真的是麻烦大了,他想要是再年轻二十岁,这么高的墙头,到了晚上,他一下就能翻过去,可是现在不行了。一时无聊,他只得又回到广场旁边转悠。

街心广场是城中最开阔的地方,也是一个五岔路口。靠近街心花园的旁边摆着两张连在一起的桌子,桌面披着红布,上面写着“抗击疫情宣传台”字样,桌子后面坐着几个人,有的穿着制服。桌上的大喇叭里正播放着关于抗击疫情的宣传讲话,不远处还有一辆警车停在那里,车顶上的警灯在闪耀着红光。他忽然听到喇叭里传出了一个熟悉的、響亮的声音,是儿子的声音,是儿子的关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讲话录音。于是,他的心里震颤了。大疫当前,现在全城上下、全国上下都在抗“疫”,儿子是镇长,已经带领大家在前面冲锋了,他这个镇长的爸爸能够躲在后面畏首畏尾吗?现在冲上去,能够出多大力是多大力,才是他应该做的。他这样想着。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释然了,他放开手脚往街中心走去。

广场周围虽然行人稀少,但不时地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或步走、或骑车。这些人中有不戴口罩的,有边走边抽着香烟的,有年轻人边走边看手机的,见到这些,他就急了。

他在想,怎样才能去劝说这些人,让他们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他正在踌躇不定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自己手上提的茶叶袋子。于是,他将袋子里的茶叶盒拿出来,而后将纸袋撕下一半,卷成一个喇叭筒的形状握在手里。于是,在这个十字路口,就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一位大爷站在路口,好似执勤的交警,在朝着行人喊话:“喂喂那位先生,你不要抽烟了,你要戴上口罩,赶快回家,要抽烟回家里厨房或者卫生间抽去。”“那位小姑娘,走路别看手机,要看回家看去。”“那位骑电瓶车的女士,你咋不带口罩在街上走呢,这样不安全!”

这时,两位警察从车上下来,朝着他走过去。

“请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志愿者呀。”

“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都是有组织活动的,您这是?”

“年纪大了就不能做志愿者吗?”

“可是我们没有安排人在路口喊话的啊。”

“这是我自己想到的,你们看那些人真的需要提醒。”

“可是您这样一点没有防护措施,站在大街上,就是给我们添乱,知道吗?”

他说,“你们就让我跟你们一起,为抗击疫情做一点事情吧。”

那两位警察说:“我们要对您负责,您住在哪里,我们这就送您回去。”

坐在警车上,牛三定还在想,这一天过的有点儿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儿呢?

猜你喜欢

口罩志愿者疫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疫情中的我
志愿者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雾霾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