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活力提升工程”视角
2020-04-03王颖馨杜思莹林琪何俊键
王颖馨,杜思莹,林琪,何俊键
(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 江门 529000)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印发,意见包括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等[1]。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我国青年事业的重要顶层设计,提出了我国青年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这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大原则[2]。高校党建和团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和团建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高校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目的是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高校形成的“学校-学院-班级”的“由上至下”的三级党团组织在这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本文探析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整体配合能力,从“活力提升工程”视角提升团支部的基层活力。
一、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意义
“党建带团建”是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要求,在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同时与基层团建工作有效融合,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加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基层团支部建设有指导性意义。
1.实际意义
(1)笔者所在教工党支部获评五邑大学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党支部,同时也被评为2017年广东省“三型”党支部,将现有的党支部建设经验做法与基层团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团省委全面部署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强党团工作联系,通过党支部指导团支部建设,切实贯彻十九大精神与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成效,夯实团组织基础。
(2)在“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工作中,以党员身份出现的副书记、辅导员老师、专任老师,“服务型”意识较强,通过自身的党支部引导学生党小组积极发展,从而带领学生团组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活动开展得掷地有声,发展成果落到实处,切实形成“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的“n+n+n”的带领模式;同时,也可以细化分为“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学生团支部”的“1+1+n”的带领模式,更好地进行长效、有序的带动作用。
2.理论意义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可见党中央对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党建与团建的工作密不可分,既是过去党团关系内涵上的延续,又是在新形势下党团关系的深刻意义的揭示,同时也是党的基层建设和团的基层建设的重要工作思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高校思想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建和团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笔者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的检索,暂时在知网上没有找到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实践研究的相关文献,而基层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方式大多数是要求党员在推优入党方面规范流程,或者是健全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制等等,几乎没有文献很好地将教工“三型”党支部的经验传授到团支部当中。正因为存在着这些不足,所以更具有研究意义。
二、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背景下,在新时代对激发青年责任感、使命感的殷切希望下,在高校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的思想趋向多元,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减弱,基层团支部与团成员的联系减少,青年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降低。因此,如何加强高校“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组织建设,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建设基层团支部的创新工作方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采用问卷星系统进行问卷调查,集中于五邑大学各基层团支部,问卷有效填写人次为10416,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有9443人,占总人数的90.66%,党员或预备党员530人,占总人数的5.09%,群众443人,占总人数的4.25%;其中担任过团干部4057人,占总人数的38.95%。
表1 政治面貌
表2 是否在校内担任团干部(班级团支委成员、院校三会学生干部)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党建带团建”在团支部的落实度和成效、存在问题;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工程”运行情况调研;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对策和建议三个方面。
1.党团联系不密切,缺乏系统性的机制管理
党建带团建,核心在“党”,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这对于推动团建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树立党员榜样作用,有利于团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党团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根据调查数据,超过50%的同学对“党建带团建”工作仅处于“听说过,但没接触过”,近三成的同学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说明“党建带团建”工作不够深入和全面,进一步说明党团联系不够紧密;近半数的团支部积极响应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但仍有20%的团支部没有任何行动。以上情况一方面说明“党建带团建”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够广,互动缺乏,执行力度有所欠缺,党组织对团的工作指导和扶持作用有待加强,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育目的,一对一(1+1+n)培育模式应该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党员质量参差不齐,也需要更优秀的党员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传承效果。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党建带团建”缺乏持续长效的系统性机制管理,许多好的想法仅限于在“摇篮”中,实施起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法落地。
表3 是否了解“党建带团建”工作
表4 对于党建带动团建,你所在的团支部实施进程如何
2.团员积极性相对较好,但基层团组织运行活力不足
高校团建的活力提升工程、基层团支部的主题教育生活会都是增强团支部运行活力的重要途径。团员对团日活动的思想领悟和意义认清,是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力提升工程的重要考核指标。
根据图1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都是娱乐游戏(62.28%)和主题班会(87.48%),团
日活动开展形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但是团日活动团员的积极性相对较好,近七成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活力提升工程”活动中来。但还有少部分同学对“活力提升工程”活动较被动或者抗拒,接近11.1%的同学认为所在团支部举办的“活力提升工程”活动是应付了事、没有意义、枯燥乏味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团支部对举办“活力提升工程”活动不够重视、内容不够丰富、主题不够鲜明、意义不够深刻。另一方面反映出基层团支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缺乏创新,团支部开展活动流于形式,工作形式和内容存在僵化,活动内容单一。
图1 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工程”活动形式
三、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对“党建带团建”进行改进,结合党员优秀案例、党支部建设途径,开展实证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的策略,以“活力提升工程”品牌项目为契机,改进创新工作方法,去除任务化形式化工作,将活动多样化丰富化,发挥团员团干部的活力和潜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组织影响力凝聚力。
1.建立长效可行的党团联系工作机制
党建带团建工作应当普及到广大青年团员,嵌入基层团支部重要活动中,发挥党员的榜样力量,以党带团,以党员带团员。在教工“三型”党支部教师党员的指导下,以基层团支部中的党员或预备党员为带动力量,带领所在团支部,监督、引领、指导团支部建设。在党员生活会中,带领基层团支部干部,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建设,培养团干部的引领能力;在团支部建设中,党员监督强化团支部的学风建设,引领团支委策划活动,从多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进行批评和改正;在“三会两制一课”基础团务工作中,进行指导和监督,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和日常组织生活。建立党建带团建的考核机制,以团支部的活力提升项目、主题教育生活会等活动为考核指标,对带领团支部有所成效的党员给予奖励。
笔者所在教工党支部获评2017年广东省“三型”党支部后,已经将现有的党支部建设经验做法用于团支部建设中,在维持一年的“1+1+n”(“1名教师党员+1名学生党员+170808团支部”)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7年五邑大学第二赛季、2018年第一赛季和2018年第二赛季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风采展示中,分别获得校级一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2项,并获得了2018年广东省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竞赛活动“百优”项目2次。
2.教师党员全方位指导,发挥基层团支部的青春活力
在实施教工“三型”党支部带团支部后,以活力提升工程为品牌,积极开创策划组织的新途径,重视全体成员的参与,而非团支委或班干全盘决定。真正地把广大青年作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参与对象,形成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主体间性”的互动交流。把“要我参与”发展成“我要参与”,从根本上调动团员的积极性,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在调研中,也访谈了文学院150304团支部书记,该团支部会收集团员对团日活动策划开展的意见建议,对提高团员活动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革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升团日活动的成效。活动形式不再守旧,加强创新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突出活动主题,高校主题团日活动要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下,将党团紧密的结合统一在基层团支部和主题团日活动中。其主题既要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先进性,还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文学院150303团支部在团日活动中,结合练笔、摄影,将专业学习中的新闻采访融合十九大精神,做到了思想引领,激发团员青春活力。
剔除传统的讲座式、会议式的主题教育班会,避免形式化任务化,拓宽创新主题,创新活动形式。采取故事会、采访、演讲、辩论、小品、知识竞赛等,将活动形式多样化,加强生动性活泼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51103团支部在主题教育班会中,以双人演讲、说段子的方式,提高了团员学习团学知识的积极性。
3.增强团员意识,创新团学教育形式
一是将增强团员意识,加强思想引领这一核心融入到基层团支部的团学活动中,如党建带团建、活力提升工程、主题教育班会等。改进枯燥呆板的团课教育方式,探索开放体验式、互动式的三会两制一课,不再是教书式的演讲,而是互相团坐,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讨论。
二是结合团建新媒体平台,将网络作为基层团建的平台,积极利用信息网络,通过微信公众号、QQ、微博、LED、公告栏等宣传阵地积极把团的思想、团的理念、团的活动、积极正能量的事迹宣传出去。在工作形式上实现创新,让广大青年随时随地了解团的动态、思想与知识,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去了解团的知识,关心团的信息,感受团的存在。青年团员切身地感受团的存在,自觉了解团的知识,关心团的信息。
4.加强团干部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团干部培养考核制度
2016年11月出台的《共青团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进一步丰富基层团干部配置,提升基层团干部水平。重视团干部的选拔工作。优先让责任感强、工作学习能力突出、组织沟通能力优秀的青年团员担任团干部,树立团干部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领基层团支部成员进步发展。注重民主选拔,而不是轮流担任团干部;重视团干部的引领作用,不在团支部成员不了解的情况下草率投票决定。定期开展团员团干部交流生活会,强化团干部成员间的联系,交流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同时,建立团支部信箱,以匿名悄悄话等方式,听取采纳团员意见和建议,加强团干部自身建设,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文学院150304团支部书记认为,团干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交流,团干部之间互相帮助,团员与团干部之间互相配合,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组织凝聚力是十分有利的。
建立健全团干部培养考核制度,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形成“党员—团干部—团员”的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方针。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的团干部以批评指正,更替严重失职、失去团员认同信任的团干部,给予尽职、贴近同学、努力建设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以“优秀团干”等称号。
5.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提高实践水平
高校学生团干部一般都由责任心较强、热情和激情较高的学生担任,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对基础团务知识的理论非常熟悉,可能只是对活动组织有兴趣。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超过一半的团干部对“三会两制一课”无法明确说出具体名称、对支部会议流程、推优入党流程仍然不够了解。而在整个团员青年发展中,团干部的引领作用必不可少,若自身对理论知识匮乏,无法正确统筹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团日活动,这将很容易导致对活动组织形式浮于表面,理论学习单一枯燥,团支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长期如此,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非但无法深入反而会遇到阻碍,青年团员们的热情将会降低,更加难以带动团支部的活动积极性,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对团干部的基础团务工作知识培训迫在眉睫。
总的来说,通过现有的“三型党支部”工作风采展示以及分享,将“三型”党支部的优良做法传承到团支部中,采取“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通过开展正确思想引领,打造优良学风,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三型”团支部,从而更加深入的思考培养大学生团支部组织建设的需求和创新拓展空间,让实践为理论研究真正发挥证明作用,切实有效提升支部成员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