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钢改善烧结矿粒度组成的实践

2020-04-03虎荣波吴应祥毛林猛

昆钢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褐铁矿碱度粒级

虎荣波 周 伟 吴应祥 陈 军 毛林猛

(红钢公司)

1 前言

红钢烧结厂大比例使用高结晶水褐铁矿以来,通过调整熔剂使用比例、水分控制、混合机转速调整、燃料品种使用、碱度调整等工艺参数优化,对厚料层技术改造、混合机加水改造、烧结机漏风治理、主抽风门开度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

褐铁矿结晶水含量高,当结晶水经过高温脱出后,铁矿石出现很多孔洞,烧结过程中液相会渗透到孔洞中,孔洞数量多,则渗透到孔洞中的液相增多,用于粘结作用的液相则减少了,这是导致烧结矿转鼓强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2]。随着褐铁矿比例的提高,转鼓强度有下降的趋势,烧结矿在转运过程中粉碎严重,影响其粒度组成, 红钢2018年全年褐铁矿使用比例平均54.31 %,烧结矿16~40 mm粒级46.82 %,转鼓指数80.82 %,与同类烧结机相比,烧结矿16~40 mm粒级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改善烧结矿粒度组成依然是烧结攻关的主要方向。2018年烧结矿16~40 mm粒级和转鼓指数见表1。

表 1 烧结矿16~40 mm粒级和转鼓指数统计

2 影响烧结矿16~40 mm粒级组成的因素

2.1 受配矿结构频繁变化影响

2018年上半年褐铁矿使用比例从50 %逐步提至最高最高70 %,下半年逐渐缩减至35 %左右,全年3#烧结机大的配比调整达到20多次(不含单品种配比微调),基本上每月有两次以上调整,过于频繁的配矿调整破坏了烧结生产的稳定性,尤其是上下两个不同配矿结构料堆端头端尾料,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较大,给烧结矿16~40 mm粒级稳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褐铁矿比例的调整,配矿结构中精矿比例随之大幅度变化,对烧结过程透气性以及烧结矿粒级组成带来相应的影响。

2.2 受混合矿中的SiO2含量、烧结矿中的碱度R等元素波动影响

实践表明:混匀矿粉TFe波动1 %,则烧结矿TFe波动1~1.4 %,与此同时,由于混匀矿粉中SiO2波动较大,又会引起烧结矿碱度倍数的波动[3]。碱度倍数波动,给烧结矿工艺参数的频繁调整带来了困难,对烧结矿粒级组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混匀矿中SiO2含量减少,即便碱度倍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aO配入量减少,液相生成量减少,对烧结矿粒级组成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2.3 受烧结燃料变化的影响

实践表明,烧结矿16~40 mm粒级比例受烧结固体燃料影响较大,影响因素包括焦末、无烟煤固定碳、粒度组成、<1 mm部分含量、燃料水分稳定性等。红钢烧结目前所用焦末、无烟煤品种多,库存偏少。焦末、无烟煤露天堆放,雨季较长,每年5~11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雨水导致燃料水分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烧结固体燃料配加的稳定性。

2.4 受混合料温度偏低的影响

实践表明,混合料温度超过露点以上,可以避免过湿层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对降低烧结固体燃耗、提高质量有绝对的好处,但红钢烧结机混合料温度目前维持在40~44°左右,热源只有生石灰消化释放的热量,即便全生石灰烧结也只能提高至47°左右,烧结过程中需要配加更多的固体燃料来增加温度,且无法消除过湿层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2.5 受冷却制度的影响

碱度倍数为1.05~2.42间的熔剂性烧结矿[4],主要矿物组成为磁铁矿、少量浮氏体及赤铁矿。粘结相主要为钙铁橄榄石及少量的硅酸一钙、硅酸二钙及玻璃质,这类粘结相冷却时有细小硅酸二钙析出,β向γ的相变转变,体积膨胀,导致粒度组成偏碎,同时冷却速度过快,产生大量玻璃质,导致烧结矿强度变差,转运过程中粉化严重,进一步恶化烧结矿粒度组成。

2.6 受工艺和设备的限制

红钢烧结机混合料矿槽自投产以来未进行过较大的改进,虽然内部衬板每次检修都进行处理,但混合料矿槽粘料严重,尤其是小矿槽粘料,给精细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料位稍低,即造成欠料现象,料面坑坑洼洼,导致料层中风量分布不均,料位过高,则易造成配混系统高料位停机或机速大幅度调整,每周需停机2次以上进行清理矿槽,每次停机1~2 h左右,尤其是大比例使用褐铁矿,本身亲水性强,粘性大,且褐铁矿烧结混合料水分偏高,更易造成小矿槽粘料,矿槽严重粘料导致的频繁停机清理,一定程度已经影响烧结矿质量的稳定性。

3 提高烧结矿16~40 mm粒级比例的措施

3.1 稳定配矿结构

烧结杯实验室及生产实践表明,大比例使用褐铁矿时正确的配矿是提高烧结矿质量的基础,提高优质精矿比例,优质精矿比例不低于25 %;同时减少二次资源使用比例,控制在5 %以内,可有效降低二次资源烧结性能较差给烧结带来的负面影响[2]。在确定配矿主体结构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料堆配比变更次数,保证烧结配矿结构的相对稳定,为烧结矿粒度组成提供配矿结构保障。2019年1~5月配矿结构变化情况见表2。

3.2 强化混匀造堆,提高烧结矿碱度R稳定率、关注混匀矿SiO2等元素的含量

烧结原料造堆采取小品种集中混匀为杂矿堆,在进行预混一次混匀、二次混匀,最终为烧结所用料堆,造堆过程中强化料仓清理,减少堵料,减少造堆过程中的断点次数,提高混匀矿质量。2018年以来35个料堆混匀矿中SiO2含量走势见 图1,烧结矿碱度R(M±0.1)稳定率走势见图2。

表 2 配矿结构变化统计

图 1 35个料堆混匀矿中SiO2含量走势图

图 2 35个料堆烧结矿碱度R(M±0.1)稳定率走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料堆都在5.0 %以上,最高的4个料堆混匀矿SiO2超过6.0 %,只有4个料堆低于5.0 %。从图2可以看出,料堆烧结矿碱度R(M±0.1)稳定率基本上都在95 %以上,近期几个料堆都超过97 %以上且较稳定。

3.3 燃料分仓搭配使用

红钢烧结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打破了原来只有两个燃料仓的传统生产工艺,基本解决了以往燃料品种更换时导致的异常质量波动,过去更换燃料时,同一个燃料仓同时装两种以上的焦末或无烟煤,往往由于混匀不均而在烧结机上出现“花脸”现象,对质量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在燃料仓增加至三个以上,能结合燃料库存及现有品种进行搭配使用,自2019年1月17日三个仓同时使用以来,360#料堆烧结矿质量,尤其是16~40 mm粒级得到了有效改善,未发生359#料堆更换燃料品种时烧结矿粒级大幅度的波动现象。利用烧结杯对燃料品种搭配进行试验摸索,结合燃料库存及各燃料品种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摸索最适搭配比例,确保烧结矿质量稳步向前。

3.4 污泥池通入蒸汽预热污泥温度

在过湿层,冷凝水充塞在料粒之间的空隙中使料层过湿,增加了气流阻力,而且过湿现象会破坏下部料层松散的小料球,过湿严重甚至会变成糊状,进一步恶化了料层的透气性,影响烧结过程的正常进行[5]。提高混合料温度,削弱过湿层影响,烧结厂通过增加蒸汽管道至污泥池中,有效提高混合料温度,混合料温度提高至54 ℃左右,最大限度削弱过湿层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因混合料温度的提高,促进烧结固体燃耗的降低,对烧结矿16~40 mm粒级比例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 件。通入蒸汽前后污泥温度变化情况见表3。

表 3 通入蒸汽前后污泥温度变化情况 ℃

表 4 停机清理矿槽统计表

表 5 烧结矿粒度组成及转鼓指数统计

3.5 优化烧结矿冷却制度

研究表明,随冷却速度加快, 烧结矿的成品率、转鼓强度、粒度均有下降趋势,<5 mm 粒级有所增加[6]。因此, 在保证生产顺行前提下, 适当降低烧结矿的冷却速度, 有利于改善烧结矿质量。根据上料量及时调整环冷机机速,优化环冷鼓风机开启台数,尽量让高温烧结矿在环冷机上延长冷却时间,环冷机出口温度控制在80~120 ℃之间,避免因冷却速度过快促使大量的玻璃质生成,减少烧结矿在转运过程中的粉碎。

3.6 解决矿槽粘料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2019年4月28日,利用同高炉同步检修的机会,对烧结混合料矿槽进行技改,小矿槽整体改造,小矿槽全面贴防粘料衬板,增加两套空气炮及时清理粘料,自改进以来,基本上解决了停机清理矿槽的问题,避免了频繁开、停机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从根本上消除了工艺设备对质量提升的限制。技改后对比技改前,因频繁停机清理矿槽、及上料量调整、机速调整等综合因素每月返矿可以下降0.95 %左右(相同配矿结构下),对粒级改善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4 效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虽然褐铁矿使用比例不断提高,但烧结矿质量一直稳步向前,有的指标还在不断刷新记录,截止2019年5月,褐铁矿比例从50 %提高至67 %以上,烧结矿16~40 mm粒级比例突破52 %,能稳定在50 %以上,较2018年同水平褐铁矿条件下增幅超过6 %以上,转鼓指数保持在80 %以上。

5 结语

(1)大比例使用褐铁矿时正确的配矿是提高烧结矿质量的基础,提高优质精矿比例,优质精矿比例不低于25 %;同时减少二次资源使用比例,控制在5 %以内,可有效降低二次资源烧结性能较差给烧结带来的负面影响[7],减少配矿结构更换的频次,有利于稳定烧结生产过程,减小粒级波动。

(2)配矿中关注混匀矿中的SiO2含量,尽量控制在5 %以上,提高混匀矿质量,提高烧结矿中的碱度R稳定率。

(3)红钢烧结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增加燃料仓,结合燃料库存及现有品种进行搭配使用,改善烧结矿质量,避免更换燃料品种时烧结矿粒级大幅度的波动现象。

(4)通过污泥池引入蒸汽,混合料温度提至54 ℃以上,有效削弱过湿层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5)优化冷却制度,改善烧结矿结晶条件,可有效提高烧结矿强度及粒度组成。

(6)混合料矿槽技改,可避免因频繁停机带来的烧结矿质量波动。

猜你喜欢

褐铁矿碱度粒级
基于电位滴定法的海水总碱度分析仪校准方法研究
池塘水质调控不能忽略总碱度
山地暗棕壤不同剖面深度的团聚体分布
不规则烧结矿余热回收竖罐内气体阻力特性
某铜矿粗扫选泡沫流动特性研究
粗骨料最佳级配的试验研究
天津地区总碱度对南美白对虾外塘养殖放苗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碱度下普通小球藻对焦酚的响应研究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唐钢360m2烧结机低成本生产实践